2025馬街書會現場人山人海,好不熱鬧。
楊士奎攝
藝人組合亮相2025馬街書會。
寶豐縣委宣傳部供圖
“接地氣、近民心,又是一次成功的曲藝盛會!”近日,2025馬街書會圓滿落下帷幕。天穹為幕、麥田作臺,在為期3天的書會里,來自全國多地的1900余名說書藝人共赴延續700余年的文化之約。在馬街書會的文化空間里,說唱者與觀眾融為一體,共同擦亮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曲藝名城”的金字招牌。
貼近群眾
守護優秀文化根脈
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馬街書會被譽為“中國曲藝史活化石”,每年農歷正月十三舉辦,吸引大批民間藝人前來獻藝。大家負鼓攜琴,在麥田中說書會友。
今年的馬街書會以“守望說唱 情系萬家”為主題,內容包括常態化展演、傳統民俗對戲表演、收徒拜師儀式,以及“第二十屆馬街書會優秀曲藝節目展演”等活動。
“我們是第一次參加馬街書會,切身感受到當地群眾對曲藝文化的喜愛與熱忱。希望以后多參加,把更多更好的文藝精品送到基層。”來自青海省的阿姑美組合代表包貞貞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說。會上,阿姑美組合帶來了青海“花兒”民歌。現場觀眾評述:“清脆悠揚婉轉,聽著聽著,‘花兒’就‘開’在了心里。”
“一日能看千臺戲,三天可讀萬卷書。”馬街書會沒有華美的燈光,卻有著最質樸的熱烈氣氛。扎下攤子、說書亮藝,小場地、大舞臺,藝人們琴弦一拉、簡板一打,唱者自醉,聽者入迷。今年馬街書會上,泉州南音、陜北說書等10余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齊亮相,引來陣陣叫好聲。
“此次展演節目來自全國各地,集中展示了全國各地曲藝保護成果,彰顯了國家級說唱文化(寶豐)生態保護實驗區在說唱文化保護、發展、傳承方面取得的成績,同時也給來自全國各地的民間藝人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臺。”平頂山說唱文化(寶豐)生態保護發展中心主任申紅霞說。
“能與全國優秀的曲藝工作者同臺獻藝,這既是充分展示陜北說書藝術的好機會,也是我進行深入交流學習的好機會。”陜西省曲協副主席、陜北說書傳承人熊竹英說。
“黃風嶺,八百里,曾是關外富饒地……”書會現場,熊竹英演唱了火爆全球的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中的配唱曲目《黃風起兮》。高亢激昂的曲調引發現場觀眾尤其是年輕人的歡呼喝彩。
“多彩非遺薪火相傳,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中華民族血脈相連、命運與共的活態展示。”平頂山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吳少偉表示,要扎實做好“中國曲藝史活化石”的系統性保護,推動曲藝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樹立雙向驅動傳播理念,數字化賦能文化傳承,讓馬街書會持續“傳下去、火起來”。
傳承創新
積極培育專業人才
“我參加馬街書會有30年了,今年的藝人來得比往年多。”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曲藝家、漁鼓道情傳承人王在禮說,馬街書會不僅是民間曲藝的盛會,更是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學習鉆研曲藝后,亮相馬街書會。
今年首次登臺的劉子昂不過7歲,卻已經能熟練地打上一段快板;年僅9歲的黃鈺淼,已經學藝3年,一曲三弦書唱出滿堂彩……
近年來,為更好地培養曲藝人才,寶豐縣積極打造人才培養平臺,成立了馬街書會曲藝培訓學校、馬街書會說唱藝術團等專業培訓學校,培育人才力量,實施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進一步提升傳承人技能藝能。同時與地方高校聯合,加大文化傳承基地和人才梯隊建設,促進傳統傳承方式和現代教育體系相結合。
值得一提的是,為打造“永不落幕”的馬街書會,寶豐縣自去年起在馬街書會景區啟動常態化演出。每周二至周五的“馬街書場”為觀眾呈現精彩的長篇大書演出,每周六周日的“馬街故事”為觀眾呈現曲藝展演和沉浸式演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展現新魅力。
“在我們學校學習,學生們可以接觸很多曲藝大家,擁有接受進一步指導和培訓機會。”馬街書會曲藝培訓學校校長王凱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學校于2023年揭牌成立,由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快板書表演藝術家王印權任名譽校長,聘請國家一級演員張志寬等23名全國知名曲藝家任教師,開辦了河南墜子、大調曲子等10多個曲種教程。截至目前,馬街書會曲藝培訓學校已培養曲藝愛好者300余名。
老藝人們把絕活傳下來,年輕人接棒創新,外地藝人來了都似歸家,這份凝聚力正是中華曲藝生生不息的密碼。“馬街書會常態化演出的成功實踐,印證了傳統文化與時代脈搏的同頻共振。從趕會人的沉浸式體驗,到藝人和藝術的新生,這場‘永不落幕的書會’正以文化之力滋養鄉土,以創新之姿點亮未來。”王凱表示。
產業融合
打造曲藝發展高地
“作為一種民間文化藝術樣態,馬街書會能夠延續至今,得益于文藝政策的扶持,更得益于它在一年又一年的舉辦中逐步建立起來的文化共生機制。它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代表鄉土中國,接續現代與古典。正因為‘土得掉渣’,所以它始終生機盎然。”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河南大學副教授楊宏鵬表示。
經過多年發展,馬街書會已成為寶豐縣的“文化根”“聚寶盆”。它把全國各地的曲藝高手都吸引了過來,把爆棚的人氣和文藝產業發展的新機遇也帶了過來。在馬街書會場地周邊,餐飲、住宿、商業街配套等產業開始逐步興起,文旅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為“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寫下生動注腳。
“今年,我們將持續深化馬街書會文旅融合,突出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全業態培育,打造寶豐文化旅游新亮點、新名片;同時,通過創新沉浸式演出、完善曲藝鏈條以及打造文創產品等措施,進一步提升馬街書會的知名度。”寶豐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助推文化繁榮的過程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才能讓馬街書會真正‘活起來’。”吳少偉表示,要積極打造馬街書會相關主題的文創產品,如文化明信片、手繪歷史發展圖、特色樂器等。同時,通過舉辦主題購物節、文創產品展覽等活動,吸引更多人的關注。還要探索“非遺+”模式,發展文旅新業態,依托國家級說唱文化(寶豐)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將馬街書會與文化旅游、鄉村全面振興等結合起來,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斷發展新模式。
河南省青年商會會長吳麒洋表示,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謀局“一盤棋”,才能實現落子“大合唱”。寶豐縣要以馬街書會為“針線”,串聯農業、文化、教育、工業等資源,連點成線、連線成面、連面成局,賦能區域特色產業發展;同時強化科技賦能,開拓寶豐文化創意經濟發展新賽道。
《中國城市報》(2025年02月17日第23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