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在全區城市社區中探索推行“135”近鄰黨建機制,即以黨建引領為主線,構建組織體系、共建體系、互動體系“三個體系”,實施近鄰之家、近鄰懇談會、近鄰幫幫團、近鄰管家、近鄰文化節“五鄰模式”,以多元共治賦能基層治理。
抓好組織覆蓋
構建縱向到底的組織體系
三元區堅持健全上下貫通、執行有力、運行高效的黨組織統籌工作機制,讓有形組織轉為有效治理。
健全組織架構。全面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小區微網格—樓棟黨小組”五級組織架構,組建起小區黨組織274個、樓棟黨小組634個,著力延伸黨組織“觸角”,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米”。
織密網格體系。以“黨員入格、一網兜底”為原則,把主城區精細劃分為2454個微網格,配備8900余名黨員中心戶聯系到戶。線上組建“明心通”數字網格及網格微信群,推動“一戶一代表”16.38萬人進網入群;線下設置“共產黨員戶”標識牌、樓棟黨員信息卡,對報到服務、承諾踐諾等情況進行公開,構建“人人格中有責任、事事格中能回應”的基層治理新常態。
配強工作力量。搭建三級“近鄰管家”管理架構,由社區干部、掛點干部組成一級管家,小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自管會)、物業組成二級管家,網格員、樓棟長組成三級管家,全區現已組建“近鄰管家”隊伍177支。同時,根據表現情況評選出金牌“近鄰管家”21人,有效提升“近鄰管家”隊伍凝聚力和戰斗力。
引導多方參與
構建橫向到邊的共建體系
三元區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多方共建,進一步整合力量、融合功能,實現社區減負擴能。
匯集多方力量。鞏固提升“一黨委三中心(站)”治理機制,由52個社區“大黨委”牽頭,吸納轄區內200余家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成為社區共建理事會成員單位,統籌民政、衛健等民生高頻事項下移到黨群服務中心,為轄區群眾辦理黨務、居務等事項2100余件。同時,在綜治中心下沉公、檢、法、司等部門力量,在文明實踐站下沉醫生、勞模等志愿人員342人,推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基層治理。
整合多方資源。匯集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優質資源,投放醫療養生、子女暑托等服務項目到小區,建成集長者食堂、“四點半學堂”、衛生服務站等功能于一體的“近鄰之家”47個。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市場化運作、公益性扶持等方式,引入智慧醫療、智慧養老等生活服務,完善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病有所醫、食有所安、居有所樂、事有所辦等6項優質功能,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服務。
推動多方共議。健全完善黨建聯席會議機制,每季度推舉轄區共建單位以及社會組織成員等擔任黨建聯席會輪值書記,認領掛鉤片區網格,制定季度工作計劃,定期組織有關成員召開會議協調研究社區無法處理的大事、難事,實現“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
密切干群關系
構建黨群參與的互動體系
三元區堅持發揮居民群眾在基層治理中的主體作用,搭建好干群互聯互動、互幫互助的橋梁紐帶,推動基層治理從“干部干群眾看”到“帶動群眾一起干”。
深化近鄰懇談會。由社區黨組織書記、黨建聯席會輪值書記牽頭,按照懇談主體不同,實行“三談”工作法,即小區居民自主談、業委會和物業互動談、干部群眾常態談。2024年以來,已召開近鄰懇談會798場,解決老舊小區設施改造、電梯加裝等民生事項1096件。
組建近鄰幫幫團。立足地緣、業緣、趣緣,動員在職黨員以及醫生、律師等小區“能人”組建近鄰幫幫團隊伍93支,通過“群眾點單—社區分單—幫幫團接單”模式,累計解決愛心幫扶、家電維修等問題477個。由社區黨組織牽頭制定近鄰幫幫團積分管理辦法,設置文明實踐、愛心幫扶等15項積分項目,協調轄區企業聯合打造“積分超市”,居民可憑積分卡兌換相應物品。截至目前,已發放“紅色積分卡”800余張,有效帶動居民群眾參與基層治理。
舉辦近鄰文化節。由各街道、社區選取一定數量、條件較為成熟的小區,每年舉辦近鄰文化節。目前已開展“我們的節日”“趣味運動會”“愛心敲敲門”等豐富多彩的鄰里活動87場,吸引1萬余名居民走出家門、敞開心門,打造熟人社會,共建活力家園。
《中國城市報》(2025年02月24日第30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