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區創業北苑小區網格員在“幫助345工作站”接待老黨員,詳細告知大病救助相關政策和流程。
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區創業北路社區黨委召開網格“紅板凳”議事會,有效推進社區養老助餐點建設事宜。
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區沿河社區黨委聯合轄區社區民警、網格員、物業工作人員召開“握手言和”鄰里議事會,共同調處物業矛盾和鄰里糾紛,促進社區和諧穩定。
2024年以來,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踐行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基層治理基礎更加夯實為目標,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不斷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推深做實
黨建引領網格管理
“一網一格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瑯琊區做好“六尺巷”瑯琊“345”工作探索,創新推行“三必訪”“四必清”“五必到”的“345”網格管理工作法,將全區35個社區劃分為376個網格,構建了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管理服務平臺,從而實現“人往格中去、事在網中辦”,打造出富有瑯琊區特色的基層治理樣本。
“通過網格化管理,我們解決了社區工作人員人手不足的問題,社區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瑯琊區龍池社區黨委書記孫濤說。截至目前,龍池社區網格信息員共計入戶收集問題、意見及建議百余條,覆蓋3000余戶,成功解決龍池花園小區新能源汽車充電難問題,在小區內新增13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現已全部投入使用,龍池花園小區成功獲評省級“皖美紅色物業”示范小區。
“基層治理其實就是做好群眾工作。過去群眾意見眾口難調,讓群眾工作變成了一道難題。現在通過網格化管理,干部群眾的距離被拉近了。”瑯琊區清流街道創業北路社區黨委書記韋邦柱說。
“今年居民醫療保險費用是多少?用手機如何繳費?”“更換燃具膠管在哪里預約?”“我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怎么申請高齡老人補助?”……每當有居民在網格微信群內咨詢問題,網格員都會第一時間為居民答疑解惑,或提供上門服務。“我年紀大了,床單被褥洗不動,網格員每個月都會幫我拿到愛心洗衣房清洗,曬干后幫我鋪好,服務真的很貼心!”創業北苑小區老年居民嚴女士高興地說。
城市有“大腦”,治理才能更“聰明”。為拓展網格化服務管理場景,瑯琊區將一項項新技術融入社區治理。瑯琊區滁陽街道滁陽社區引入智慧平臺“滁陽e站”,將黨的建設、政務辦理、社區活動等工作信息整合至線上平臺,并在手機端應用軟件進行同步,實現線上互動辦件;同時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置智能顯示屏,將轄區人口分布、天氣情況、居民意見反饋等內容實時反映在屏幕上,讓各類信息公開透明、一目了然。
“345”網格工作法推行以來,各小區網格員開展巡查、走訪8000余次,發現各類問題1100余個,完善人口信息采集2100余條,開展“反電詐”“雙提升”、防溺水等民生工作宣傳15000余人次。
健全完善
黨群服務陣地體系
瑯琊區堅持深化“八有八建”,不斷織密“家門口”陣地服務網,完善龍池社區“左鄰右舍”、創業北路社區“幫助345工作站”等黨群服務站75個,對社區黨群服務陣地進行分類定級和規范化管理,評選出“最美”黨群陣地16家,培育出龍池社區、鳳凰社區2個市級標桿式社區黨建示范點。
“自從打造了這個‘幫助345工作站’,我們架起了察民情通民意的‘連心橋’,及時解決群眾日常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打通了服務居民的‘最后一公里’”。瑯琊區清流街道創業北路社區黨委書記韋邦柱說。
去年,瑯琊區以創業北路社區黨委書記、主任兼網格長韋邦柱名字的諧音在全區成立首家“幫助345工作站”,設置紅色閱讀、紅色議事、紅色志愿服務等功能區,提供愛心充電、愛心雨具、醫療用品、休息飲水、心愿箱、矛盾調處等服務,聯合轄區民警、律師、社工等專業力量,定期開展義診救助、咨詢講座、社情民意收集、協商議事等活動,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驛站內懸掛網格民情“彩虹圖”,通過網格員逐戶摸排所有戶籍及常住人員信息,將住戶信息細化分為7種類型,并用7種顏色標示。目前,已完善網格工作臺賬資料18本,堅持巡查、走訪1200余次,發現各類問題隱患90余個,采集完善人口信息450余條,在數據賦能之下精準實現“四個一分鐘”。
豐山街道龍池社區“左鄰右舍”黨群服務站位于碧桂園名邸小區物業服務中心一樓,占地面積約180平方米,輻射周邊三個自然小區約3000戶居民,將藝術與社區基層治理服務充分融合。“以前找黨支部需要到龍池社區辦公大廳,現在每月固定的支部會議在這里召開,下樓就能找到黨組織,就地就能進行學習,人人都是學習先鋒。”前來參加支部黨員大會的居民李女士說。
針對少年兒童,龍池社區組織開展主題閱讀沙龍、繪畫興趣班、未成年人成長拓展、讀書分享會等少兒服務活動,累計開展活動100余場;每逢傳統節日開展相關民俗活動,由志愿者老師講授傳統習俗和美食制作,在宣傳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讓少年兒童在“家門口”就能獲得知識、收獲快樂。下一步,龍池社區“左鄰右舍”黨群服務站將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致力于打造多元化活動空間,讓每位黨員群眾都能深入其中。
創新打造
“紅動瑯琊”黨建項目
瑯琊區不斷擦亮“紅動瑯琊”城市黨建品牌,組織基層黨組織圍繞“組工先鋒、基層治理、創新驅動、民生服務”四個類別認領創建黨建項目23個,擇優創新打造“握手言和”“紫薇花開”等基層黨建品牌14個。
沿河社區位于瑯琊新區最南端,近年來通過黨建引領、文化浸潤、多元共治等方式,立足于“增和氣、揚和善、促和諧、建和美”,打造“握手言和”黨建品牌項目,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沿河社區與業主協商在小區增建非機動車棚等公共設施,在揚子花園和翡翠灣小區共新建3000余平方米車棚,解決居民充電難題;主動適應“一老一小”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定期開展黨建項目“便民微服務”,定期為老年人提供義剪、縫補、磨刀剪等服務,已累計服務2000余人次;與滁州學院、滁州職業學院、鳳凰幼兒園、四為藝術等機構合作開辦老年學校、暑期托管班、勞動實踐小課堂等,開展科普教育、影音播放、理論宣講、培訓講座、閱讀分享、勞動手作等各類活動約40余場,服務群眾800余人次。
紫薇社區黨委持續發揮社區“大黨委”作用,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從“團結、奮斗、友愛、敬老、活力、幸福”6個主題入手,充分發揮“紫薇花開”品牌特色,構建黨建引領多元參與的基層治理新模式。依托“紫薇花開”黨建品牌,紫薇社區積極拓展養老服務功能,打造中央老年食堂項目,為轄區老人提供助餐服務,解決高齡、空巢獨居老人做飯難、就餐難等實際問題。將老年餐桌變為“老年之家”,開展反詐騙、用電安全、智能手機使用等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50余場,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孩子們不在身邊,自己年齡大了也不方便做飯。現在有了這個老年食堂,一日三餐都能來吃,真是幫了大忙。”80歲的劉女士開心地說,“菜品很不錯,葷素搭配,很適合我們老年人的口味。”
同時,紫薇社區還利用社區功能室開設“銀齡”課堂,為轄區老年人提供書法、戲曲、舞蹈等10余種特色課程,吸收固定學員300余名。搭建老年人參與社區治理的共建平臺,在充分享受社區資源的同時,把大家擰成一股繩,充分發揮老年學員在志愿服務、矛盾調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已開展鄰里互助、愛心服務、文明勸導、垃圾分類、基層治理等各項志愿服務活動200余場,服務覆蓋居民1000余人。(記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靜雯綜合報道)
《中國城市報》(2025年02月24日第24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