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公司開設月子餐培訓課程,進行現場教學。
佳翊會母嬰護理機構供圖
元宵節后,家政服務業從業人員陸續返崗復工。然而,中國城市報記者從多個家政公司和家政服務需求者處了解到,春節以來的近一個月,育兒嫂、月嫂、養老護理員等家政服務崗位“用工荒”現象顯著,“一老一小”的照護需求受到廣泛關注。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億人;國家衛生健康委透露,我國現有約3000萬名3歲以下嬰幼兒。當前,養老、育幼等領域家政服務需求正在持續釋放,初步估算家政用工缺口超過2000萬人,其中,具備專業技術知識的高素質家政服務人員短缺問題尤為突出。
如何緩解家政行業供需矛盾,保障行業規范化、高質量發展?中國城市報記者展開采訪報道。
人員返鄉、需求增加、“4天3薪”
是春節期間用工短缺主因
北京居民馮先生家有10月齡寶寶,春節前他辭退了育兒嫂。但令他沒想到的是,一家人會因為沒有育兒嫂照看寶寶而手忙腳亂,至今還未找到能夠照看小月齡寶寶的育兒嫂。
“10個月的寶寶一刻也不能離開人。我們一家人不僅春節假期一直圍著孩子轉,假期結束后,家里的老人也不得不取消其他安排專門照看寶寶。”馮先生對中國城市報記者說。
佳翊會母嬰護理機構總經理閆文磊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育兒嫂近期用工短缺,一方面是因為一些在外務工人員選擇在春節假期返鄉,與家人團聚,并且不急于返回工作崗位,導致這一時間段家政服務人員數量驟減。另一方面,春節期間,消費者對家政服務的需求激增,尤其是老人和兒童的照護需求,導致供需矛盾突出。
記者注意到,除了節假日返鄉潮與用工需求激增的矛盾、家政行業從業者流動性大等客觀原因,“4天3薪”的工資支付方式也引發一定討論。
馮先生表示,他所簽約的家政中介要求春節期間給正常工作的家政務工人員4天3薪(即除夕至正月初三3倍薪資),即便是假期休息也需要按天支付1倍工資。其他傳統節日如清明節、端午節等上工,同樣需要2倍薪資、休息日支付1倍薪資。
“如果讓育兒嫂正常工作,春節假期就需要多支付半個多月的工資,最高日薪達到900元。這對許多普通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馮先生認為,“春節假期,育兒嫂也回家,不需要上工,但按家政公司規定同樣需要支付1倍薪資,這讓我們難以接受。如果不給育兒嫂加班費,育兒嫂就不會留下。辭退育兒嫂也是無奈之舉,但沒想到,春節假期過后很難再找到合適的育兒嫂。”
記者帶著“消費者是否需要支付4天3薪”的問題采訪了北京市蘭臺律師事務所律師耿子健,得到的回復是,盡管《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都提出了,企業等單位安排職工在法定節假日工作的,應當另外支付給職工不低于勞動合同規定的其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工資報酬。但是,以上條款主要規制企業和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而雇主和育兒嫂間的勞務關系不受以上條款的約束,育兒嫂節假日是否享有額外的勞務報酬應當遵從雙方約定。
目前,家政行業節假日上工需支付高薪已成為行業默認的規則,但這個錢由誰來出是否可以商議?北京大學國家治理與老齡產業政策研究課題組執行主任、昱言養老創始人張坤昱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建議,未來可探索家政公司和雇主共建資金補貼基金池,節假日家政人員的薪資支付可從基金池抽取一部分,以分攤雇主家庭經濟壓力。
高薪高需求
為何仍難找到靠譜阿姨
綜觀以育兒嫂、月嫂、養老護工為代表的家政行業,短期“用工荒”折射出的是行業長期發展結構性的矛盾,更釋放出民生需求與產業亟需升級的信號。不少受訪消費者向記者表示,歲末年初是家政服務需求的高峰期,的確出現了一些服務質量下降、價格不透明、臨時加價等問題。
為什么家政服務如此高需求下,高質量育幼服務人員還是這么難找?
從業近5年的家政經紀人韓女士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業務水平較高的阿姨多在家人、朋友、鄰居間通過推薦、介紹等方式內部流通,即便是少數阿姨下戶后流入市場,當天就會被預定。”
韓女士還提到,育幼市場多為聘用制。由于家政人員不是公司職工,因此受約束性較差,人員流動性較大。上戶前因其他安排而爽約、上戶過程中有出資更高價位的雇主而中途跳槽、聲稱家中有事突然下戶等,都是雇主經常吐槽的現象。
家政服務平臺“阿姨來了”日前發布的《阿姨年鑒》顯示,2024年,家政阿姨的平均工資為7466元,相比2023年的7175元和2019年的6090元,均有一定程度的上漲。
盡管如此,高薪仍然難找到靠譜阿姨。
“很多人崇拜月嫂、育兒嫂的高薪資,但又沒有老一代的人能吃苦,加上家政崗位本就是一個非常犧牲個人空間、勞動強度大、社會地位有待提升的崗位,導致家政行業從業者穩定性不強。”閆文磊說。
進一步來看,育兒嫂薪資級別是如何設定的?
韓女士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育兒嫂的薪資級別主要是根據其工作經驗、技能水平和所提供的服務內容制定的,主要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級別。北京地區的育兒嫂普遍薪資7000元起,高級育兒嫂薪資可達上萬元。
另外,雇主除支付給育兒嫂薪資外,還會與家政公司先進行簽約,需要一次性繳納中介費。一般簽約一年服務的中介費為育兒嫂一個月的工資,也可以按季度或半年簽約,中途不能退費。
記者在采訪調查過程中了解到,即便以高薪聘請育兒嫂,服務質量仍難得到保證,針對家政服務人員的技能審核、等級制定標準等存在一定“水分”。以育兒嫂為例,育兒嫂可以同時簽約多家家政公司,一年僅需要交一個月薪資的10%給中介,而不同公司對同一個育兒嫂的等級和薪資定位常常會有所區別。
此外,《阿姨年鑒》數據顯示,月嫂持證比例為62.7%,育兒嫂為41%,而養老護理員持證比例僅為12.7%。從業人員不僅持證比例小,相關證書也存“水分”。記者了解到,家政人員的證書一般是由第三方機構認定頒發,行業存在證崗不匹配的現象,而這也是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原因之一。
推動家政服務行業
職業化發展
判定家政從業人員合格與否,除了硬性的技能操作外,還有主觀評價的影響。
“最近幾年,由于個別阿姨的不規范操作,一些雇主放大了不滿情緒,導致社會對行業用工充滿不信任感。”閆文磊希望雇主能夠理性對待,若是出現問題,機構會第一時間幫助解決,借助自媒體發泄情緒,容易帶來不良輿論引導,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閆文磊建議,家政行業可借鑒“共享經濟”模式,推廣“共享家政”服務,由政府牽頭讓社區與家政公司聯合運營,利用社區內的公共服務設施為社區內的“一老一小”提供更為靈活的服務。此外,還可以利用智能新技術對家政人員進行有效監管,讓更多的家庭享受到更安全、高效、低成本的優質服務。
張坤昱介紹,與育幼市場員工多為派遣制不同的是,養老行業多為員工制。
因此,春節期間,養老護理員的工作時間能夠實現有序安排和靈活調整,比如有些機構提前一個月就安排好員工過節期間工作時間表,確保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春節期間得到有效照護。
張坤昱表示,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特征越來越明顯,家政行業的規范化關系到越來越多人的切身利益。長期來看,解決供需矛盾需政府引導、企業創新與社會支持的協同,以創建規范化、專業化、人性化的家政服務體系,推動家政服務行業職業化發展。未來,不僅需要完善家政服務的職業標準體系,還要持續提升家政服務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并加強家政服務專業化培養。
3月1日起,商務部指導全國家政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完成的《家政服務 母嬰護理服務質量規范》和《0—3歲嬰幼兒居家照護服務規范》兩項國家標準將正式實施。
耿子健認為,高質量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是家政服務質量的有效保障。需要及時制定并完善家政行業相關國家職業標準,對從業人員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性水平作出規定,優化家政服務職業等級設置,建立家政服務職業評價渠道和體系。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優化對企業的治理和管理方式,加強對家政服務業的監督管理。
《中國城市報》(2025年02月24日第08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