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西湖街道興安社區百姓食堂開業,為附近居民提供一日三餐服務。
河南省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金明池街道金康社區舉辦“鄰里歡樂購周末市集”。
近年來,河南省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堅持將黨建引領作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核心路徑,推進住宅小區“紅色物業企業—紅色業委會—紅色品牌”的“三紅工程”建設,構建自治、善治、精治“三治融合”治理體系,將各類網格整合成為“一張網”,提升社區治理的精細化水平,為提升治理效能、促進社會和諧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紅工程”
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
“紅色物業”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出臺《深入推進黨建引領物業行業管理融入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工作實施方案》,組建“1+10”工作專班,構建“區級統籌指導、街道屬地管理、社區具體落實”的三級責任體系,街道掛牌組建物業管理辦公室,社區設立物業管理服務站,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各級配置專職物業管理人員。大力推行“黨建+物業”的治理模式,建立區級“物業管理企業庫”,成立區級物業行業黨委,通過聯建、共建引導物業企業建立黨組織,選派82名黨建指導員對物業企業進行黨建工作指導,促進物業企業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示范區已實現專業物業管理全覆蓋,8個鄉(場)街道、111個村(社區)、128家物業企業開展“紅色物業”創建,6000余名物業工作者踴躍參與“紅色物業”工作。
“紅色業委會”凝聚基層治理合力。社區黨委牽頭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小區全部成立業主委員會,符合條件的業主委員會設立黨支部或黨小組,實現小區黨組織和業主委員會應建盡建。注重從黨性強、作風正、善做群眾工作的黨員職工、黨員業主中選配業委會帶頭人,鼓勵符合條件的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黨組織負責人通過法定程序實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擔任社區“兩委”兼職委員,推動業主委員會成員中黨員占比超過50%,強化業委會“紅色屬性”。目前,全區402個居民小區全部成立了“紅色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
“紅色品牌”助推基層治理升級。實施“紅色物業”全域提升工程,深耕“紅管家”“積分制”等“紅色物業、和美鄰里”品牌建設,“民呼我應”“一網通辦”成為“紅色物業”管理服務新標配。打造“紅管家”智慧信息平臺,開通家政服務、維修服務、網上繳費、預約辦理等線上服務功能,受理各類訴求1185件,按時辦結率100%,電話回訪滿意度達98%。創新推出“積分制”物業管理模式,統籌轄區內各類市場主體,與聯通公司、銀行企業聯合開發物業管理智慧APP,居民在小區周邊商戶和物業自營業務中消費可累計積分抵扣物業費或兌換日用品;細劃黨員、社區工作者、返鄉大學生等志愿服務群體,制定積分管理規則,圍繞人居環境、垃圾分類、移風易俗等方面,根據服務類型、頻次和成效給予相應的積分獎勵,將志愿服務受益人群延伸至志愿者本人,實現“多勞多得、優勞優得”的良性循環。目前,該模式已在金明池街道金康苑小區試點成功,并通過“積分市集”“積分超市”等多元形式在多個試點小區推廣鋪開。
“三治融合”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集中民智自治。組建“一樓兩長”隊伍(每個樓棟選配1名樓棟長,以30戶至50戶為一個單元,每個單元推選1名單元長),社區黨委牽頭發布“兩長”招募令,通過個人自薦、黨員群眾舉薦、組織推薦等方式,遴選出7200余名“一樓兩長”,參與議事協商,化解矛盾糾紛。依托現有物業用房及黨群服務中心打造“紅色會客廳”,持續用好“1+4+N”議事協商工作法,以“民意收集—分析研判—協商處置—監督落實”為核心思路,按照收集議題、確定議題、議前調研、組織協商、結果研判、監督執行六個步驟,規范協商流程和協商結果運用,實現多方共建、居民自治。
貼心服務善治。充分發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小區物業服務中心的服務本質,圍繞轄區居民的需求因地制宜對陣地進行升級改造。設立“紅色代辦點”,搭建“您說我辦”服務代辦平臺,通過“線上代辦理、線下代跑腿”的“店小二”模式,為居民提供快遞代收、費用代繳、兒童看護等12類暖心服務。積極推進“老年食堂”“日間照料室”建設,不斷完善養老、托幼、就醫、買菜等9項為民服務事項,致力于打造“15分鐘”愜意生活服務圈,定期開展“六助一巡一護”養老服務(助餐、助醫、助潔、助浴、助行、助急,對孤寡獨居老人每周上門巡訪,聯系社區醫院每月提供慢性病基礎護理和治療服務),培育先行示范企業23家,建成社區食堂42個,政府投資約290萬元,覆蓋131個小區,開展助餐服務34萬余人次,2.3萬名居家老人獲得實實在在的優質服務。
形成合力精治。搭建“社區黨委抓總體、網格黨支部強服務、樓棟黨小組優管理、黨員中心戶作表率”的四級組織架構,充分發揮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黨員中心戶、社區志愿者、小區“五老”人員作用,組建“紅色幫幫團”,全面收集了解居民訴求。按照“吹哨、報到、評價”的流轉機制,業主委員會依托熱線服務電話、“諫言箱”等服務平臺,收集居民訴求,形成“哨聲”;社區黨委根據事項、需求等內容,進行分流轉辦,確保“因哨”施策;物業服務企業依據“哨聲”類型,聯合社區黨委、業主委員會,對居民訴求進行領辦,問題處理完畢后,居民對“應哨”結果進行評價反饋,形成“精準吹哨、高效報到、應哨反饋”的工作閉環,統籌調動各方力量以最短時間、最強合力解決問題。
“紅色網格”
推動基層治理精細化
創新“網格化”管理模式。將黨建和政法綜治、民政、城管、統戰、信訪、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各類網格統一整合成“一張網”,按照“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網格化管理模式,將全區科學劃分為320個基礎網格、98個專屬網格。建立區基層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下設8個街道指揮室,統籌區直56個職能部門搭建綜合治理、便民服務、雙向交辦、綜合監督“四個平臺”,實行網格事項“網格—社區—街道—區”四級流轉工作機制,根據事件類型和各部門的職能劃分,按照網格接訴即辦“自循環”、社區協商辦理“小循環”、區街道聯動處置“大循環”的處理原則,對平臺流轉事件進行分析研判、及時交辦。“一中心四平臺”同步接入“雪亮工程”、揚塵治理監測、城市防汛、藍天衛士、智慧城管和智慧綜治中心等治理系統,對城市安全進行全方位、全天候監控,實現城市高效綜合治理。
完善“微網格”治理體系。推動“多網合一、一網統管、一網通辦”,建立健全“縱橫交織、網格管理”的組織體系,構建“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兩長四員’服務隊”縱向協調,社區、業主委員會、物業企業橫向聯動的組織架構,按照“地域相鄰、規模適度、方便管理”的原則,結合住宅小區樓棟、單元、住戶的實際情況,科學劃分1107個“微網格”,配備網格員322人,發動2200多名黨員和熱心群眾組成網格志愿者隊伍共同參與基層治理。
優化“雙報到”工作機制。構建“紅色聯盟”和小區治理共同體,不斷完善優化“雙報到”工作機制,科學劃分機關單位分包社區,賦予社區“召集權”。100多家市直、區直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5595名在職黨員響應社區號召,由社區黨委安排“入網定格”,定期開展黨員干部“進網格、入萬家、知民情、解民憂”大走訪活動,每月到包保社區認領1項服務事項,充分融入社區治理。
自2018年網格化治理模式運行以來,示范區已排查并辦結轄區矛盾糾紛類事件68430件,錄入人口信息33萬條、房屋信息14萬條、企業商戶信息9400余條,為老百姓解決熱點、難點問題3萬余件,服務民生1萬余件,幫扶群眾2萬余人次。(圖片由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黨工委組織部提供)
《中國城市報》(2025年02月24日第2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