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多地TOD項目陸續開工,受到社會廣泛關注。TOD全稱“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發展模式,將居住、商業、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有機融合,形成多功能、綜合性的社區。其中,軌道交通因集約高效的優勢成為主要的TOD交通實現形式。
中國城市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全國涌現出一批極具代表性的TOD項目,如北京豐臺站站城一體化項目、廣州白云站TOD項目、重慶沙坪壩站TOD項目等。這些項目的落地有助于推動相關區域形成綜合產業新版圖,從而拉動經濟快速增長。
業內認為,當下,TOD正步入“5.0時代”,其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凸顯。TOD模式為何越來越受重視?新版本具備哪些特點?在打造城市交通、商業、生活綜合體過程中起到怎樣的助力作用?
TOD模式
何以促進城市發展
2025年春節剛過,四川成都軌道TOD各項目建設現場已經人聲鼎沸、機具轟鳴,15個在建項目、42個建設標段開足馬力,向一季度“開門紅”發起沖刺。同時,山東青島地鐵亦正加快推進全域沿線TOD開發,建立“21+N”TOD重點項目庫,今年計劃推進10個項目開發。此外,浙江杭州臨平區首個地鐵TOD上蓋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崇賢新城D-5地塊立項,預計今年4月開工,建成后預計將提供房源516套,進一步擴大杭州“小戶型、低租金”的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著力解決新市民和青年人階段性住房難題。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國土交通綜合規劃與開發(TOD)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利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TOD促進城市發展的模式是以最高效的土地利用形式進行產業和住宅用地開發,通過單位用地面積運輸能力最強的交通方式將其連接,實現城市經濟行為在軌道交通輻射帶內集約發展。在此基礎上,城市人口帶動軌道客票收益和經營性收益增長,能解決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城市功能分布無序不均等一系列“大城市病”,促進大城市可持續發展。而且,出行的便利能夠進一步帶動實體經濟發展,引導經濟結構脫虛向實,促進人口經濟活動回歸線下,提高基礎設施投資自身效果和邊際效益,有效化解政府債務,形成經濟上的可持續發展。
據相關信息,北京豐臺站建成啟用后,車站所在地新村街道緊抓豐臺站站城一體化發展機遇,整合站南區域人才大廈等樓宇資源和服務業態,推進造甲村商業綜合體招商,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依托豐臺站站城一體化等四大功能組團,豐臺區高質量發展亦取得新成效。
“北京豐臺站建立起的交通、商業微循環是TOD模式的典型體現?!比珖f委員、數智軌道交通研究院院長、北京交通大學教授鐘章隊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從最初依賴鐵路帶動興起的城市形態,到隨后圍繞地鐵建設而拓展的城市格局,再到當今依托TOD綜合軌道交通網絡形成緊密相連的都市圈和城市群,無不體現出交通在城市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地位。豐臺站站城一體化項目作為交通助力城市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科學優化車站周邊的土地利用規劃及交通組織結構,有效促進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匯聚與流轉,為居民打造了一個更加便捷、舒適且充滿活力的生活環境?!?/p>
亟須降低建設成本
創新運營管理模式
在我國軌道交通與城市發展融合的舞臺上,廣州是最早開啟TOD項目規劃并具體實施的城市之一。2017年,《廣州市軌道交通場站綜合體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稱試行文件)印發,標志著廣州在TOD綜合開發領域邁出了系統化、規范化的一步。今年初,在試行文件到期的情況下,《廣州市軌道交通場站綜合體建設及周邊土地綜合開發實施細則》印發實施。
廣州市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系統地參與了廣州市多輪TOD綜合開發規劃工作。該公司TOD和交通規劃所副總工程師陳信余向中國城市報記者介紹了廣州TOD的發展歷程?!伴L期以來,廣州市政府以舉辦亞運會等城市大事件為契機,加快軌道交通線網建設,同步大力推動天河路商圈、珠江新城、琶洲地區、亞運城、南沙新區等地區的開發,加強廣州南站、白云機場等城市綜合樞紐互聯互通,構建兼具‘經濟、服務、交通’疊加的城市發展網絡,形成極具創造性和代表性的TOD開發‘廣州模式’?!标愋庞嗾f。
廣州是激活大灣區經濟發展動能的核心引擎,當前正錨定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這一定位,大力推進樞紐周邊地區的TOD綜合開發建設,實現“交通樞紐”向“城市綜合樞紐”轉變,打造面向大灣區的戰略功能極點;同時貫徹“軌道+城市”協同發展的長遠戰略,進一步將發展要素向地鐵站點周邊地區集聚,避免因軌道交通向城市外圍延伸可能帶來的客流低效風險,實現軌道與城市的持續共同繁榮。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國土交通綜合規劃與開發(TOD)專業委員會主任謝超達認為,除了廣州,上海、深圳、成都、重慶等城市在TOD落地方面,也具備將城市熱點聚合成帶、成網的巨大潛力。但著眼于實踐,謝超達稱還是有一些基礎共性問題應引起重視?!跋噍^于日本東京等TOD發展較好的外國城市,我國多地都是先發展城市再建設軌道,這導致軌道建設成本高,難度大,城市功能無法跟隨軌道同步發展。鐵路(軌道)切割城市這種思想長期廣泛存在,重公路輕軌道,重建設輕運營。軌道交通運營企業長期依靠政府補貼,缺乏先進的多元管理與運營模式,無法從軌道的外部效益中充分受益。我國土地、規劃、交通、建設等專業人才長期獨立發展,導致培養路徑單一,智力資源無法整合。此外,對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也不夠深入。這些問題都需要認真研究,逐步解決?!敝x超達說。
著眼城市發展多方面
點面結合進行規劃
對于TOD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國土交通綜合規劃與開發(TOD)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沈礫子建議,政府要優化對軌道引導城市發展的認知,進一步提升軌道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的首位度,同時給予軌道沿線開發相較其他區域開發更好的政策資源。如日本東京對核心站點周邊給予容積率獎勵制度,鼓勵開發商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開放空間,并規定開放高于建筑本體面積20%的公共空間,可以按比例獲得額外容積率獎勵。“政府、企業、社會各界要充分形成共識,積極參與軌道投資、運營,提高軌道交通市場化水平;提倡引導居民優先使用軌道出行,支持軌道周邊線下實體經濟發展?!鄙虻[子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TOD“5.0時代”的到來,此前某些領域的“癥結”正在逐步得到緩解。具體哪些方面有所提升?陳信余認為主要是城市運營的角度,比如TOD項目的發展內涵被進一步延展,在先進產業導入、消費情景構建、城市景觀乃至城市文化的展示方面,探索了新一代TOD項目的發展空間和可能性。根據這個趨勢,將來的TOD項目可能就是一個微型的城市生態圈,也就是業界提到“站—產—城—人”融合發展的概念。
對于“TOD5.0”的發展方向,王利建議,首先要突出軌道在城市交通中的主要和突出地位,即在土地資源、建設指標、政策導向上優先向軌道而不是公路分配;其次是城市規劃要優先制定交通規劃,然后再制定其他規劃,如此才符合TOD的本質含義。TOD以人為本的正向模式會助力實現城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提升,即居民生活、出行、工作、消費更便利,軌道企業不虧損,沿途產業更發達,政府土地收入和稅收收入進一步增加。
鐘章隊認為,TOD模式的核心在于規劃,除了交通,還要從經濟、服務、人文、樞紐等多個方面作部署。在實踐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城市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避免出現“鬼城”等現象。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建設,才能讓城市真正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都市。
《中國城市報》(2025年02月24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