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生產線。海爾集團供圖
輕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優勢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笆奈濉逼陂g,隨著我國輕工業生產快速增長,涌現出一批現代輕工產業大市。其中,山東省青島市在多年發展過程中,圍繞家用電器、紡織服裝、食品飲料等輕工業領域,實現蓬勃發展的態勢。
2025年初,青島市“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建設效果階段性呈現。(“10+1”是指主攻方向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優先發展2個先導產業,突破發展5個新興產業,提質發展3個優勢產業,超前布局1批未來產業)。今后,青島市將如何推動輕工業新質發展,更好服務人民美好生活?中國城市報記者予以采訪報道。
打造世界級智能家電體系
青島作為中國家電“重鎮”,擁有海爾、海信、澳柯瑪三大龍頭企業,近年來,青島市發揮全國智能家電產業領頭雁和排頭兵作用,率先開啟了從傳統家電到智能家電、從被動智能到主動智能、從智能產品到智能生態的轉型升級之路,形成了“先進制造實力+世界級品牌+創新研發能力”的發展新模式。
2024年,青島家電產業取得了多項“首創”“首發”,海爾溫濕氧磁多維精準控制家用保鮮電器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技術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海信全球首創RGB三維控色液晶顯示技術,實現了液晶顯示從傳統的黑白背光到RGB多基色背光的重大跨越……
國產的智能家電何以能夠實現高質量發展?業內專家認為,AI將幫助家電打通設備自身的功能壁壘,以更加無感的方式融入未來的智慧生活場景中,不斷顛覆用戶對傳統家電的認知。
中國城市報記者了解到,青島掌握智能家電領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關鍵核心技術,龍頭企業在激光顯示、物聯網智能操作系統、家電智能制造等方面形成一批重大創新成果,擁有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家用電器),形成以大企業為主導的產品標準體系。
比如,海爾冰箱家用保鮮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冰箱行業20年來唯一);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推出了家電行業首款融合生成式AI算法的泛工業智能控制場景芯片。
2025年初,海爾成為青島首家年營收突破4000億元的企業。作為家電行業的創新標桿,海爾再一次證明了家電行業所具有的強大迭代進化能力。
隨著AI技術的持續進步,青島家電龍頭企業將目光聚焦在家庭服務機器人。近期,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2024年山東省制造業創新中心認定和培育名單,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領銜打造的山東省服務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入選山東省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名單。
智能家電應用場景開放,生態優勢明顯。海爾集團聚焦智慧家庭戰略,發布行業首個場景品牌三翼鳥,制定推出了全場景定制化智慧成套方案,包括智慧廚房、智慧陽臺等12大空間場景,衣聯網、食聯網、空氣網、水聯網等生態品牌的生態方已達1萬余家。海信集團建成聚好聯2.0智慧家居物聯網平臺,聚好看服務全球家庭突破8000萬。澳柯瑪智慧冷鏈管理平臺每年接入的終端制冷設備數十萬臺。
現如今,智能家電產業已成為青島提質發展的優勢產業之首,通過重點發展智能服務型家電、可穿戴智能設備等細分賽道,打造世界級高端智能家電產業集群。到2027年,智能家電產業規模力爭達到4200億元。
食品飲料產業加速升級
除了智能家電產業,傳統食品飲料也是青島的區域和品牌支柱產業。近年來,青島市持續推動現代輕工產業轉型升級,重點發力健康食品飲料、新型紡織服裝等細分賽道,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行動,以推動提升全市現代輕工產業的品種引領力、品質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2024年,青島市規模以上食品飲料企業達566家,工業增加值增速達6.1%,營業收入高達1815.4億元,衣康酸、海藻酸鹽產量更是位居全球第一。青島啤酒、益海嘉里、明月海藻等行業領軍企業,共同彰顯了青島市食品飲料產業的強大韌性和競爭力。
通過全鏈布局和創新驅動,青島市正逐步形成地方特色鮮明、數智化程度高、協同集聚發展的食品飲料產業集群。城陽區特種食品、萊西市休閑食品等多個產業集聚區成功獲批山東省特色優勢食品產業集聚區,膠州更是成為全國最大的辣椒加工貿易集散地。同時,青島市還加快推動食品飲料產業向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累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20項,青島啤酒、青島飲料集團、青島宜品乳業等企業紛紛取得重大創新成果,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品牌培育方面,青島市不斷加強品牌推廣與市場拓展工作,通過“青島品牌日”“青島優品”工程等活動,精準展現青島本土食品品牌特色,擴大品牌影響力。青島啤酒、嶗山礦泉水、華東葡萄酒等品牌享譽國內外,瑯琊臺白酒、燈塔醬油、即墨老酒等傳統老字號品牌也在區域行業內享有盛譽。此外,益海嘉里膠州園區、青島雀巢等企業也加速向百億元級食品生產企業邁進。
利和味道(青島)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和味道)是山東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山東省“瞪羚企業”、青島市專精特新企業,并榮獲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頒發的科技進步一等獎。該公司副董事長張永昌介紹,公司自2010年創立以來,構建了“以味道為核心”的食品產業鏈,打造了多個知名品牌體系,產品屢獲國際風味大獎。
紡織服裝產業體系逐年擴大
紡織服裝是青島市輕工業經濟的另一大傳統優勢產業,已入列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庫的重要產業之一。青島紡織服裝發展歷史悠久,曾享有“上青天”的美譽。
如今,青島已擁有中國針織名城、中國童裝名城、中國制帽之鄉、中國美妝睫毛之都等國家級特色產業集聚區,是全國重要的針織出口優質產品生產基地及三大童裝生產基地之一。2024年,青島市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達到316家,營業收入達356.9億元,同比增長3.01%;利潤達14.9億元,同比增長22.9%。規模以上紡織、服裝和皮革加工專用設備制造業也表現出色,55家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7.7億元,同比增長17.8%;利潤達3.9億元,同比增長15.9%。盡管面臨出口訂單減少、產能轉移等不利因素,青島市紡織服裝產業依然保持了穩健的增長態勢,顯示出其雄厚的基礎和市場競爭力。
在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市場拓展等多方面的推動下,青島紡織服裝產業正朝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穩步邁進。據綜合資料顯示,青島市當前有5家企業入列全國服裝行業百強,即發、雪達、前豐帽藝、酷特、依美時尚等企業名列其中。同時,青島還擁有1個國家級紡織服裝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即墨區)、2個國家級紡織服裝創意設計示范(試點)園區(紡織谷、東方時尚中心),以及1個國字號區域品牌(即墨針織)、1家主板上市企業(酷特)等榮譽。
此外,即墨區還獲評省級紡織服裝數字“三品”示范縣(市),即發、迦南美地2家企業被評為省級紡織服裝數字“三品”示范企業,另有51家企業獲評市級紡織服裝“三品”示范企業。
帽飾是青島紡織服裝中較為突出的細分之一,特別是青島膠州帽飾行業享譽國內外,棒球帽產量占全球70%以上,運動帽產量占全國60%以上,90%以上的產品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年產2000萬頂帽子的青島前豐國際帽藝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佼佼者。青島前豐國際帽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愛美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在政府支持下,公司創建了全球首條縫制機器人流水線,建成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生產系統。如今帽子剪裁縫制等主要工序均由機器完成,制造帽子有24道工序,60%的工序已經實現了自動化,目前獲得各項專利及軟件著作權104項,與New Era等國際頂級品牌合作,產品銷往歐美和日韓市場。
《中國城市報》(2025年03月03日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