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的建議再次聚焦“消費”與“創新”兩大關鍵詞。從山東青島到北京,這位深耕制造業近30年的企業家代表,帶著鄉鎮家電個體工商戶的呼聲和實驗室科研人員的期待,為縣域經濟與科技成果轉化建言獻策。
在山東省某偏遠鄉鎮的家電維修鋪里,老張經營著一家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去年,他本想通過以舊換新政策擴大生意,卻因“門店規模不達標”被擋在政策門外。“進城才能領補貼,很多老人嫌麻煩,干脆不換了。”老張的無奈,正是賈少謙調研時發現的普遍痛點。數據顯示,縣域家電銷售網點參與率不足40%,鄉鎮消費者平均換新距離超過15公里。
“以舊換新政策惠民生、利產業,但毛細血管不通,養分就到不了每個細胞。”賈少謙對中國城市報記者說。今年,他建議由國家統一各省市參與條件,允許鄉鎮個體工商戶加入以舊換新體系,讓補貼“下沉到最后一公里”。這一建議的背后,是海信集團在全國的實踐——2024年第四季度,海信智能家電零售額同比增長超30%,其中一級能效產品占比達73%,但縣域市場的潛力仍未完全釋放。
與此同時,在山東青島海信研究發展中心,工程師向中國城市報記者展示了一項突破性技術——RGB三維控色液晶顯示技術。這項曾因“高溫色偏”難題困在實驗室多年的成果,在2024年終于實現量產,推動我國新型顯示技術躋身世界前列。
“科技創新既要‘頂天’攀登前沿,更要‘立地’服務產業。”賈少謙以上述技術為例,提出企業實驗室評價機制需改革,“不能只考核論文數量,更要看技術產業化率和轉化收益”。他建議,通過差異化考核引導實驗室聚焦產業化,讓更多成果走出“紙面”,成為生產線上的新質生產力。
記者感言
當前,縣域市場仍存在“政策看得見、紅利夠不著”的尷尬。賈少謙代表的兩項建議——打通以舊換新“末梢梗阻”與激發企業實驗室創新活力直指當前政策落地與產業升級的核心矛盾,展現了企業家代表的問題意識與全局視野。賈少謙提出的“統一準入條件”,正是想通過制度性改革,將分散的個體工商戶納入政策網絡,讓偏遠地區消費者和老年群體不再“跨城奔波”,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升級紅利。
賈少謙的履職故事,映射出中國制造業企業代表的責任擔當——既扎根一線傾聽民生痛點,又以全球視野推動產業升級。正如他所言:“政策紅利不應是‘盆景’,而要成為滋養每一寸土地的‘春雨’。”當鄉鎮家電鋪的燈光與實驗室的數據屏共同點亮,國內大循環的脈絡才能真正暢通,高質量發展的藍圖也將愈發清晰。
《中國城市報》(2025年03月10日第04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