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文風樸實、數據詳實,得到代表和委員們的高度評價。2024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砥礪前行、攻堅克難,經濟總量達到134.9萬億元人民幣,增長5%,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今年我國仍制定了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這是一個跳起來才能摘到的果子,需要全國人民同心同德、奮力前進來實現。
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傳統驅動力包括消費、投資和外貿出口。在投資和外貿出口保持應有力度的同時,提振消費成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點內容。提振消費需要政策組合拳,所以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僅表現為將赤字率提升一個百分點,還表現為我們的錢要投向何處。此外,我國14年來首次提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說明我們的貨幣政策要因時因勢而調整。這不僅要確保資金精準投放,而且要維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目前提升消費的手段都是重要的,比如以舊換新、發放消費券等,但要考慮不同群體的差異化需求,要做到因勢利導。一方面,隨著我國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要更加重視老年群體的消費需求,我希望社會更加關注老年人養老過程中對于家具、寢具和潔具的更新需求。另一方面,對于年輕人而言,有個新的現象值得關注,我稱之為“青春經濟”,是指1995年到2015年出生的年輕人正成為消費增長的主力軍,其消費呈現多元化、個性化以及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特點。電影《哪吒2》的熱映,以及“悟空”等文化產品受到年輕人追捧,都是二次元、國潮文化以現代原創方式表達的成功案例。
釋放年輕人的消費潛力,追其源頭、究其根本,是要提升其就業、創業的熱情。在就業領域,應廣泛開辟就業渠道;于創業方面,要著重激發青年群體活力,充分釋放年輕力量。目前,綠色能源等新興領域創造了大量、全新的就業崗位,同時,網絡直播、帶貨等線上業態也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要因勢利導、鼓勵創新;此外,中國企業“走出去”也為海外就業創造了條件。就業模式正從傳統“剛性”走向“剛柔并濟”,也就是說,未來不一定要一天上 8小時的班,人們只要能在就業中找到一種自食其力的機會就可以。(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上海市政協原副主席)
《中國城市報》(2025年03月10日第04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