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便民服務站工作人員為前來咨詢的居民提供詳細的講解服務。
近年來,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以下簡稱印江縣)以“黔進先鋒·貴在行動”為載體,在體系建設、隊伍管理、服務機制三個方面下功夫、求突破,抓實抓好城市基層治理,逐步構建多元共治、精細高效的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為城市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注重治理體系建設
夯實治理根基
印江縣堅持系統觀念,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體系,把組織優勢轉化為城市基層治理優勢。
突出組織建設。扎實推進街道“大工委”建設,由街道黨工委書記作為“大工委”的總召集人,聘請經驗豐富的離任社區書記為專職副書記,邀請與城市發展建設治理有直接關系的民政、人社、公安、教育等十余個單位主要領導兼任委員,由街道黨工委牽頭,突破行政級別、行業地域限制,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服務共擔。
加強網格覆蓋。按照“規模適度、方便管理、無縫銜接”的原則,推動黨建、綜治、環保、城管等功能網格“多網合一”,搭建“社區總網格—小區(街區)網格長—樓棟(街巷)網格員”的三級網格體系,設立3個社區黨總支、21個黨支部、173個網格黨小組,聘用網格員500余名,實現“一網統籌”,通過收集、受理、處置、答復四個環節,對綜治維穩、民政救助、法律服務等事項做到“服務閉環”。
延伸服務陣地。堅持“城市工作延伸到哪里,黨組織服務就覆蓋到哪里”的理念,整合盤活城市邊角地、部門閑置用房、社區辦公用房等場所資源,精心打造城市黨建工作陣地,加快推動社區析置工作,全面搭建紅色驛站、近鄰中心等服務陣地21處,不斷完善和拓展黨群服務中心服務矩陣,形成“15分鐘便民服務圈”。
注重治理隊伍凝聚
落實作用發揮
印江縣積極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聯戶長)”四級組織架構,推動網格黨組織應建盡建。
明確職能職責。通過單獨組建、區域聯建等方式,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從社區向小區、樓棟等末梢單元全覆蓋,延伸黨組織“觸角”,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米”,明確各級黨組織職能職責,推動政策宣傳、信息收集、問題發現、環境治理、暖心服務等進格入戶,形成社會組織和居民群眾積極參與社區治理的“+N”工作效應,凝聚起強大的治理合力。
統合志愿服務隊伍。積極開展城市片區共創型黨委建設工作,廣泛吸納社會企業、社工團體、民間社團等50余支社會力量加入14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通過建立聯席會議、資源共享平臺和項目化運作模式,將不同隸屬關系的黨組織凝聚起來,組建了社區評理員隊伍、微心愿服務隊等6支志愿隊伍,充分調動各領域各層級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共同組成社區治理中堅力量。
用好下沉黨員隊伍。常態化開展在職黨員干部“雙聯雙進”活動,推動組織106個縣級駐區單位、3000余名在職黨員干部在工作之余下沉一線、服務一線、融入一線,組建“網格民情聯絡員”工作隊伍,將黨員干部精準嵌入社區網格,累計征集工作建議100余條,協調解決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困難群體幫扶等民生保障問題200余件,實現“工作在單位、服務在社區、奉獻雙崗位”的良性互動。
注重治理服務機制
做實為民服務
印江縣堅持現場辦公,注重線上辦理,逐步形成組織強、機制優、服務好的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
堵點現場疏。推行“三張清單”機制,聚焦群眾訴求“需求清單”、季度梳理“問題清單”、部門認領“服務清單”,由街道“大工委”組織職能部門、物業企業及技術人員,齊聚現場、一線辦公,直接聽取困難訴求,分析研判矛盾癥結,協調對接政策要求,研究制定解決方案,現場推動問題解決,實現共建資源與治理需求精準對接,通過現場綜合辦公、聯合執法,面對面直接解決群眾反映問題300余個。
糾紛鄰里調。實行小區“兩議兩評兩公開”議事協商機制,在14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21個黨支部,吸納30余名黨員、能人等作為社區評理員,組織50余名離退休干部、小區黨員、居民骨干成立糾紛調解隊,依托近鄰中心、紅色驛站等場所打造睦鄰茶室、居民議事廳等民主議事場所,定期開展鄰里議事會、懇談夜話等活動,有效破解物業管理難點、聯系服務群眾、矛盾糾紛調解等問題200余個。
問題線上解。依托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將可簡化、可上線的社區服務清單搬上網絡,網格員可以通過手機上報信息、反饋問題、預約服務,系統后臺根據群眾事務的重要性、緊急性,進行“分色治理”,推動形成“上下聯動、網絡互通、業務協同、快捷高效”的三級黨群服務體系。2024年,通過線上受理、線下服務,有效辦結群眾訴求1000余條,實現“人在家中坐、事在線上解”。
《中國城市報》(2025年03月10日第21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