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聚焦新建小區、商住小區、回遷小區、老舊小區四類不同小區治理重點,以“抓實小區黨支部建設,促進網格化治理規范、促進物業管理提質”的“一抓實兩促進”為主線,致力構建社區黨組織領導下小區(網格)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協調運行的小區三方協調治理體系,分類施策提升小區治理精細化水平。
新建小區
突出謀劃布局
社區黨組織提前介入協調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等配套服務設施,同步謀劃組建小區黨支部及相應活動陣地,推動成立業主委員會,建立起完善的三方協調運行組織體系。科學配置服務功能,推動養老托育、社區助餐、服務便民、體育健身、文化休閑、兒童游憩等綜合服務設施設置,讓更多資源、服務和管理下沉到小區。2024年以來,全區新建20個小區均已實現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組建全覆蓋,并在振興江山賦小區打造了集服務便民、文化休閑、體育健身等功能于一體的小區“居民之家”。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志愿團隊等多元主體參與運營,引導物業、家政公司提供普惠性服務。全區共有20余家單位、10余家社會組織與新建小區簽訂共駐共建協議,提前介入為居民提供服務,深度參與小區基層治理。
商住小區
突出融合共建
裕安區以滿足居民群眾多樣化需求為目標,依照“八有八建”原則,整合多部門資源,盤活小區閑置空間,結合商住小區實際,高標準打造了集兒童游樂室、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室等于一體的“居民之家”13個,并創建了“六紅管家”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居民之家”品牌。按照安徽省“皖美紅色物業”建設標準,制定“紅色物業”標準承諾書,要求物業從業人員上崗即簽訂,提升物業從業人員服務意識。整合社會資源,凝聚多方力量,動員區直共建單位、社會組織、大學生志愿團體等參與,建立志愿服務“雙向反饋”機制,發布居民服務需求清單,精準對接居民需求,提升志愿服務水平。定期組織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召開三方議事協調會,鼓勵物業延伸開展“保管、保安、保姆”管家式服務。2024年以來,全區已召開三方議事會732場,解決居民訴求976件。
回遷小區
突出睦鄰友好
裕安區提升回遷安置小區物業服務標準,規范物業服務合同,引導物業服務人員增強服務意識,創新服務理念,提升服務品質。圍繞“一老一小”現實需求,吸引社會組織入駐,利用專業社工力量,依托“睦鄰黨建”等平臺,常態化開展各類文體活動,豐富小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強居民“主人翁”意識,通過“四有四必”板凳會、“裕事慧辦”等協商議事平臺,實現“大家事大家議”。2024年以來,累計通過協商議事平臺解決群眾訴求10431件。積極推動開展社會服務活動,動員小區居民參與小區基層治理,組建“六紅管家”“安心睦鄰”等志愿服務隊,設立“紅色服務日”,累計為居民提供政策宣傳、家電維修、愛心義診等志愿服務200余場次,服務居民達1.2萬人次。
老舊小區
突出服務補位
裕安區緊盯老舊小區環境衛生差、管理服務缺失、公共收益不公示等問題,以精細化服務補位物業服務缺位。發揮小區黨支部牽頭協調作用,積極引進有資質、有能力、有意向的物業公司入駐。針對年代久遠、基礎設施差且物業公司不愿進駐的老舊小區,由小區黨支部牽頭,吸納在職黨員、離退休干部、熱心居民等共同參與,組建物業管理委員會,推動居民開展自治。平橋鄉金馬社區成立集體物業公司,為本小區4名困難居民提供“樓上生活樓下工作”的公益性崗位,讓困難群體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充分利用“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組織體系,進一步完善居民議事、志愿服務、居民公約等制度,明確物業服務事項,推動服務標準化、透明化,實現小區治理從“無章”向“有序”良性轉變。
《中國城市報》(2025年03月10日第2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