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基層治理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著眼構建黨組織領導下的基層治理體系,通過在健全體制機制、培育治理骨干、整合治理合力、強化治理保障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城市基層治理效能。
聚焦“如何引領”問題
構建一體貫通的治理體系
做好縣域設計。如東縣制定推進“紅網格·通通建”進一步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意見,配套出臺《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實施意見》《全縣在職黨員“先鋒領治·我報到”活動實施方案》《打造蠙城物業紅色管家,全面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三年行動實施計劃》等系列文件,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1+3”制度體系。
健全體制機制。成立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協調機制,領導協調機制主任由縣委書記擔任,常務副主任由縣委副書記擔任,副主任由縣委組織部部長、政法委書記擔任,建立健全“全體會議、專題會議、跟蹤推進、專題調研”四項運行機制,逐步形成一體推進、資源整合、政策集成、齊抓共管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格局。
優化組織架構。以村居合并前的自然村為基礎劃分綜合網格761個,以居民小組或住宅小區、若干樓院為單位劃分綜合網格132個,同步組建網格黨支部、微網格黨小組,推動村(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微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位一體”組織架構100%全覆蓋。
聚焦“用誰來治”問題
打造執行有力的治理骨干
育強頭雁隊伍。如東縣創新設置書記“加速度”成長講壇,組織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通過“擂臺演講+現場交流”方式定期展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成果,交流工作經驗。出臺村黨組織書記專業化、社區工作者職業化建設實施意見,健全“任期有目標、提升有路徑、工作有壓力、待遇有保障、進退有機制”的“五有”管理體系,推動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整體素質提升。
壯大網格隊伍。在農村探索“1+1+X”網格力量配備模式,即從超編村干部就地直轉一批、面向社會新招錄一批、從“五老”人員返聘一批。在城市社區,按照每萬城鎮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的配置標準配備社區工作力量,通過擇優從志愿者中選聘一批、面向專職網格員和退役軍人定向招錄一批、面向社會公開考錄一批,配足社區工作力量。
蓄好源頭活水。探索實施“實習書記”計劃,在全縣范圍內常態儲備100名左右“實習書記”,系統推進“選苗入庫、育苗成長、壯苗管理、鑒苗使用”四大工程,選優育強后備力量。開展“歸雁計劃”、擇優晉升專職網格員、定向招錄退役軍人等途徑,招錄村(社區)干部212名,多渠道充實壯大基層治理力量。
聚焦“怎樣共治”問題
搭建多元融合的治理模式
打造區域黨建聯合體。如東縣深入推動村(社區)、機關部門、非公企業、商會協會黨建互聯互動,采取“企業+村居”“機關+村居”“協會+村居”等形式建立區域黨建聯合體,通過深度挖掘“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合力解決基層治理重點難點問題。
構建黨群共治同心圓。深化“雙報到 通通在”機制,建立健全村社黨員聯戶、機關黨員聯群制度,以“平時分散服務+急時攻堅服務”的方式,深入基層辦實事、解難題,推動黨員成為基層治理的活躍力量。建立由村居黨組織牽頭,物業企業、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等共同參加的黨群聯席會議制度,創新“村民說事”“圓桌議事”等協商議事機制,推動實現群眾從站著看到跟著干、帶頭干、搶著干。
凝聚基層治理新活力。建立快遞小哥、外賣送餐員與村(社區)雙向溝通機制,開展“隨手拍”等系列活動,收集反饋各類居民訴求、安全隱患5000余條。開展黨員小哥“亮身份、亮承諾、亮業績、樹形象”主題活動,在快遞小哥中創建“南黃海‘先蜂’”品牌,在外賣騎手中評選“紅盾車手”,在貨車司機中開展“紅色方向盤”創建活動,獲評市級勞動模范1名,11名新就業群體黨員招錄為村(社區)工作者,4名選聘為專職網格員。
聚焦“賦能增效”問題
夯實三位一體的治理支撐
夯實資金保障。如東縣將村(社區)運轉經費納入縣級基本財力保障范圍,確保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每年每村不低于80萬元,社區運轉經費每年每社區不低于40萬元,社區為民服務專項資金每年每城市社區不低于20萬元。將村(社區)干部人頭經費納入縣鎮兩級財政預算,建立村干部“五級十八檔”和社區工作者“四崗十八級”基本工資待遇體系。
強化載體賦能。深化黨群服務中心“規范+提升”行動,統一設置“一站式”服務窗口,建立健全首問責任、接待登記、限時辦結、信息公開、坐班值班等制度,常態化為黨員群眾提供黨建、產業、綜治、便民等各項服務。堅持“一網格一陣地”,深入挖掘物業用房、居民用房等閑散空間資源,打造開放共享式網格服務紅色驛站,構建“1+N”服務陣地體系建設。
致力基層減負。出臺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22項舉措,建立健全村級組織工作準入制和動態調整制度,鞏固規范村(社區)組織制度牌子,及時預警加重基層負擔行為,讓村級黨組織集中精力抓黨建、強治理、優服務。
《中國城市報》(2025年03月10日第2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