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錦州市凌河區開展石橋子早市“護游”服務活動。
錦州市凌河區委組織部供圖
近年來,遼寧省錦州市凌河區著眼群眾自治、突出落小落細,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微網格基層治理模式,在原來74個社區(村)743個網格基礎上又細化為2832個微網格,發揮微網格靈活、便捷、高效的優勢,通過劃細做實微網格管理機制,促進小區樓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讓治理精度更準、執行力更強、處置鏈更短,推動網格管理向以管理服務并重、社會主體多元共治、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各方利益協調的網格治理演進,讓基層治理從“最后一公里”下沉到“最后一百米”。
織密“三網融合”治理體系
凌河區以服務效能最大化為目標,構建“黨建網+治理網+服務網”三網融合架構,把黨小組設在微網格上,推選群眾基礎好、威望高的黨員擔任黨小組長,以樓棟為“精微治理單元”進行精細化治理,劃分為社區總網格、片區一般網格、樓棟微網格,創新設立“1+15+N”工作模式,即每個微網格配備1名網格長、15名專屬網格員,聯動N名樓棟長、物業管家等力量。通過“網格民情日記”動態收錄40萬余戶家庭信息,繪制“民情熱力圖”,精準標注獨居老人、特殊群體分布,實現服務資源動態調配,將政策宣傳在網格、矛盾化解在網格、服務落實到網格。
培育“頭雁矩陣”治理力量
凌河區實施“頭雁領航”工程,選拔3170名黨員骨干擔任微網格長,整合社會力量,幫助居民反饋問題、解決困難,組織睦鄰活動,讓居民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讓無組織“散戶”變成有組織的“堡壘”,實現共建共治共享。以多種形式培育、挖掘、發展好社區能人、達人,持續推進年輕居民擔任“第二樓組長”,引導更多青年力量融入社區治理中來,實時管理維護微信群,及時回應居民訴求、解答群眾疑難,在日常互動中孵化出更貼近居民生活的社區自治力量。建立“早碰頭、午巡查、晚復盤”工作機制,配套開發“網格學院”培訓平臺,開設矛盾調解、應急處突等12門實務課程。開展“星級網格員”評選,將樓道整潔度、訴求響應速度等20項指標納入考核,形成“發現問題—處置上報—跟蹤反饋”完整閉環,增強了“早發現、快處置”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早介入、早化解”的矛盾糾紛調處能力。
創新“平急結合”服務機制
凌河區探索建立“平時”常態、“急時”應戰的“平急結合”機制,全面夯實基層治理的紅色堡壘。常態化開展應急管理、消防安全等實訓,將網格員培養成“安全應急明白人”,推動網格員平急轉換更加順暢。近年來,在防汛救災、抗擊暴雪冰凍災害等應急場景中,全體微網格員就地轉化為黨員先鋒隊、黨員突擊隊,全力開展救援、安置、服務等工作。轉入常態化治理后,通過上門查需、上門解難,梳理群眾反映問題1.86萬余件,解決充電樁安裝、停車位改造等問題3200件,基本實現“小事不出樓道、大事不出社區”。
《中國城市報》(2025年03月10日第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