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陽光,不熱不燥地照在都蘭河上,綠樹掩映綠水縈繞的都蘭河村,一派自然天成的綠野仙境。一聲高過一聲的“花兒”漫過田野。
都蘭河村村級產業園鹽雕車間里,20臺微波爐開路馬力,為鹽雕工藝品作最后的一道工序——定形烘干。烘干后栩栩如生的工藝品就可以在互聯網上出售啦。
村民童知紅將食用鹽裝進硅膠模具內,壓實、抹平、上色,再放入微波爐內加熱定形。“這道工序看起來簡單,做起來不簡單。產品大小不同,烘干的時間也不一樣。”童知紅一邊檢測新鮮出爐的工藝品,一邊說,“用微波爐高火加熱,水分蒸發快,鹽雕凝固快,黏合度更好。“
從五月開始,這里便進入旅游旺季。用電負荷一路高歌猛進。一大早,海西烏蘭縣供電公司營銷部主任閆振就趕到村里,摸排用電負荷增長情況,生怕供電拖了旅游的“后腿”。
青海海西烏蘭縣供電公司營銷部主任閆振在都蘭河村鹽雕車間了解客戶用電需求。焦興晨 攝
都蘭河村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銅普鎮,緊鄰315國道。全村4個社361戶1154人,曾是青海省重點扶貧村。2016年,都蘭河村整村搬遷至銅普鎮。烏蘭縣供電公司結合“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全力做好安置點電力配套設施建設,新增200千伏安變壓器1臺,增容200千伏安變壓器2臺,改造低壓線路3.26千米,新裝下戶線1.85千米。
搬遷后的都蘭河村借助毗鄰茶卡鹽湖景區的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旅游業,設立專項資金獎勵,鼓勵引導村民開辦農家樂、民宿。2018年,都蘭河村通過舉辦鄉村旅游文化節招商引資,引進鹽雕后續產業。
鹽雕廠的貨架上擺放著鹽敷袋及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鹽雕作品。“鹽雕對供電質量的要求高。如果電壓過低,溫度不夠,不容易蒸發水分,鹽雕從模具里取出后容易變形,影響質量。”都蘭河村村兩委委員蘆世斌說。
隨著村集體產業的不斷發展,都蘭河村用電負荷逐年增長。2019年3月,烏蘭縣供電公司結合農村產業發展用電需求,投資590.32萬元,對10千伏北五路線路進行全線改造,改造線路20.86千米,立桿312基,改造臺變13臺,增加容量3720千伏安,加裝開關4臺,涉及都蘭河村、河北村等6個村莊。
電網改造后,都蘭河村鹽雕車間又添置了10臺微波爐,將鹽雕產量擴大到9萬件,并引進了新產業盆栽項目。
“第一批12萬件盆栽被茶卡鹽湖景區全部訂購。景區環境更美了,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一舉兩得。我們利用互聯網,提升農家樂、民宿的知名度,擴大鹽雕、盆栽產業規模,打造村級產業園。”蘆世斌說。
2019年,都蘭河村村級產業園開工建設,烏蘭縣供電公司主動對接產業園項目建設,走訪了解產業園用電情況,為村民致富項目開通綠色通道,提前做好供電服務。供電員工走村入戶,開展安全用電檢查,消除用電隱患,保障村民生產生活安全用電。
“產業園建設成后,供電公司第一時間就為產業園通上了電。”蘆世斌介紹說,“目前產業園內已建成鹽雕廠、游客體驗中心及鹽雕文化展廳,后期還要建設游樂場、商鋪。”
在充足電力的保障下,都蘭河村集體產業發展又快又好。目前農家樂、家庭賓館有30家,鹽雕產量擴大到了10萬件,主要銷往茶卡鹽湖景區,還有一部分通過電商銷往江浙一帶。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1萬元,鹽雕、盆栽產業已成為村集體的重要經濟來源。
“都說電是地方經濟的晴雨表,我們村也一樣。這幾年村里的電線經過升級改造,干凈節能、關鍵還環保,村里的環境美了。”蘆世斌指著一堆訂單說,“用茶卡鹽湖的青鹽制作的電熱理療袋也很受歡迎。”
“天空之鏡”倒映著都蘭河村的美麗,鹽雕里縮映著村莊的未來。在“綠電+綠境”的加持下,都蘭河村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