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坐落于北京市朝陽區北辰東路與大屯北路交會處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開館,成為首都北京的又一座紅色地標。
人民圖片
2021年1月31日,自由式滑雪U型場地國家集訓隊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云頂滑雪公園U型場地進行滑雪訓練,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
人民圖片
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的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數字展示平臺。
全亞軍全亞軍攝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
回首百年,我們黨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從人民中汲取無窮的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書寫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最為壯麗的篇章。作為第一人口大國,中國的城鎮化進程之快、規模之大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令我們自豪的不僅是平地起高樓的建設奇跡,更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樹牢“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之路。
千川匯海闊,風好正揚帆。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全面開啟。為獻禮建黨百年,回望我國城鄉變遷的壯闊圖景,《中國城市報》推出《城市華章》特刊,精選城市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宣傳報道,展現百年輝煌,共譜新時代樂章!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北京冬奧會籌備沖刺之年。
過去的一百年,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實現偉大復興的奮斗凱歌。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興。作為偉大祖國的首都,北京與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緊密相連,與時代同脈搏,與祖國共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
北京的紅色文化豐富厚重,每一區域都承載著難忘的紅色記憶。比如,東城、西城區是中國共產黨北京早期組織的重要孕育地,早期黨組織活動的主要地點也大都集中于此;海淀區的香山是籌備新政協、籌建新中國的所在地;豐臺區的長辛店是馬克思主義同早期工人運動的結合地,盧溝橋是全民族抗戰的起點;房山區的霞云嶺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詞曲創作地……
進入新時代,黨中央賦
予北京建設“四個中心”(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成為了引領北京城市發展的基本坐標。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從政治高度、時代高度、歷史高度,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推動實現服務保障能力同城市戰略定位相適應,人口資源環境同城市戰略定位相協調,城市布局同城市戰略定位相一致。
今天的北京,正逐漸成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魅力之城。一個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正向我們緩緩走來。
全球首座“雙奧之城”
2022年2月4日,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北京舉行。屆時,世界目光也將再次投向全球首座“雙奧之城”——北京。
說起我國的奧運情結,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
1908年,倫敦舉行了空前盛大的第四屆奧運會,在世界各國產生了巨大影響。當時《天津青年》雜志介紹了奧運盛況并提出疑問:中國何時能派出一位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中國人何時能在奧運賽場上獨得錦標?中國何時能舉辦一屆奧運會?
這“奧運三問”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民渴望了解世界、參與世界盛事、渴望祖國強大的真誠愿望。
百年回眸,中國巨變。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北京用奮斗向“奧運三問”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歷史答卷。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在國家體育場(鳥巢)開幕。接下來的16天里,38項世界紀錄被打破,85項奧運會紀錄被刷新,北京奧運會創造了參加國家、地區最多,參賽運動員最多的紀錄,中國運動員也以優異成績名列金牌榜首位。
“北京歡迎你”——中國向世界張開懷抱,北京也在奧林匹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5年7月31日,北京再次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舉辦權。北京將因此成為國際上唯一舉辦過夏季奧運會與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籌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是國家的一件大事。北京市充分發揮冬奧會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牽引作用,發揮冬奧會籌辦對城市發展的促進作用,積極努力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
在北京市西部的石景山區,京城百里長安街的西起點——占地8.63平方千米的首鋼石景山主廠區見證了這座城市與奧運的不解之緣。
這個年逾百歲的重工業基地曾是中國華北地區最早的近現代鋼鐵企業之一。為舉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北京對城市環境提出更高要求,于是決定將位于京西的首鋼園搬離城區。
2015年7月底,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2016年,為減少新建辦公地點所帶來的碳排放,北京冬奧組委入駐“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下簡稱“首鋼園區”),迎來了從“火”到“冰”的轉型升級。
在首鋼園北區,兩個2.5萬平方米的精煤車間被改造成為冬季運動訓練場館,專門用于冬奧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壺、冰球集訓,首鋼人稱之為“四塊冰”。
“傳統工業綠色轉型升級示范區、京西高端產業創新高地、后工業文化體育創意基地”。這是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賦予首鋼園區的定位。
如今,首鋼園區不僅是北京“城六區”唯一大規模連片開發的區域,也是世界最大的在建城市更新項目之一。
綜合利用、改造廢舊廠房,充分利用光伏發電、太陽能照明以及雨水收集和利用等技術,建設綠色高標準的冬奧組委首鋼辦公區……新時期的首鋼園,正試著把“百煉鋼”化作“繞指柔”,多措并舉力爭實現碳中和,不僅滿足辦公需求,還對首鋼轉型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樹立了奧林匹克運動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范。
另一方面,冬奧會帶動區域發展的效果正在持續顯現。
目前,京張“一小時生活圈”已初步構建。以連通北京市區、延慶區及河北省張家口市三個賽區為出發點,京張高鐵、京禮高速這兩條冬奧重要交通保障設施已全線建成并投入使用。
京張高鐵是國家規劃實施的“八縱八橫”京蘭通道東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了北京至延慶20分鐘、延慶至張家口30分鐘、北京至張家口50分鐘到達。
京禮高速則是京津冀地區西北方向的重要高速通道,連接北京城區、延慶新城和張家口崇禮地區,全長約161公里,比現有高速縮短了約1小時的行車時間。這兩條主干線,大幅提升了京張兩地道路通行能力。
對于當前張家口賽區籌辦進展,河北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日前回應稱,張家口賽區的76個冬奧項目全部建設完成。今年2月,按照北京冬奧組委的統一安排,張家口賽區成功舉辦了全國越野滑雪邀請賽等15項測試活動,檢驗了場館設施和各種運行方案,健全了多方聯動、高效順暢的工作格局。
業委會(物管會)組建率超九成基層治理由被動轉主動
北京市昌平區龍澤苑街道龍澤苑社區黨委書記伊然是小區里的“名人”,從三五歲的孩童到八九十歲的老人都認得她。
伊然不僅是社區書記,也是居委會主任,還是業委會主任。在社區里管的事最多、跑的路最長。
2020年,伊然所在的小區成立了業委會。
“我們業委會7人中有5名是黨員,我覺得在黨建引領下的基層社會治理是柔性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居民都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參與者和實踐者。”伊然說道。
和很多社區一樣,龍澤苑社區也是老人多、孩子多、流動人口多,為了化解矛盾,打造一個熟人社會,把分散的社會人再組織化,伊然根據社區的實際情況和居民特點成立由黨組織牽頭、黨員主導、多方參與的社區議事廳,組建“陽光管家”經費使用小組、“龍之聲”共建共享小組、“魅力龍澤”樓門長小組,以“一廳三組”參與式協商模式有效解決社區基層治理中的各種難點、痛點,實現自治與共治。
比如,小區供暖不熱、溫度低,持續一個多月,三四百戶居民家中的溫度都在16℃以下,通過社區議事,居委會組織幾名懂工程的老黨員來到鍋爐房指導,經過分析討論后找到癥結,當天晚上就徹底解決了社區供暖溫度不達標的問題。
同時,伊然所在的社區發揮黨建協調委員會的作用,開辦老年大學,發掘有技藝特長的居民擔任教師,受益居民3000多人次;針對社區不同年齡段居民的需求,社區每年開展近百場“回天有我”社會服務活動,參與居民近3萬多人次。
“基本實現小活動天天有,大活動月月見,鄰里之間熟悉和睦了,社區也就穩定了,基層社會治理就由被動轉向了主動,實現了良性運轉。”伊然說。
如果有的小區不具備成立業委會的條件該怎么辦?這時可以先成立帶有過渡性質的物管會。
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出爐,北京市在全國范圍內首次創新性地提出“物管會”,給最終成立業委會一個三年的過渡期,從而解決目前業委會成立率低的普遍難題。
上述條例實施一年來進展如何?北京市住建委二級巡視員趙成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透露,黨建引領提升北京物業管理“三率”2021年階段性任務目標已提前完成。
“三率”是指業委會(物管會)組建率、物業服務覆蓋率以及黨組織覆蓋率。截至2021年4月20日,北京全市業委會(物管會)組建率從11.9%增加到90.1%,物業服務覆蓋率由64.1%增加至93.7%,黨的組織覆蓋率由25.2%增加到98.1%。
同時,北京市門頭溝區、平谷區、密云區、延慶區及經濟技術開發區納入考核的項目皆已實現“三率”100%全覆蓋。
北京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全力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模式,如今已初見成效。縱觀北京的基層治理,從十年前的網格員、小巷管家的“點”上布局,到近年來12345解決縱向“線”的問題,再到2017年起“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打破部門領域解決“面”的問題,黨建引領始終貫穿其間、覆蓋全域、把脈導航,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兩區”建設譜寫新篇章
站在建黨百年的新起點上,北京有哪些新的故事可以期待?
“兩區”建設是其中之一。2020年9月,北京“兩區”設立,這是黨和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全方位開放的重大部署,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推動改革開放歷程中寫下的濃重一筆。
“兩區”,是“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的簡稱。
在6月17日舉辦的北京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兩區”建設專場上,北京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兩區辦專職副主任劉梅英介紹,“兩區”建設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大力弘揚黨的優良傳統,敢為人先、勤奮篤實、開放包容,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突出首善標準,著力示范引領,加大先行先試力度。
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國務院批復“兩區”方案中涉及的251項任務已累計落地任務167項,實施率達到66.5%。
這一過程中,北京市在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和數字經濟方面的特征已愈發明顯。
對于科技創新產業而言,需要得到不斷的資源支持,在高端資源導入方面,北京“兩區”創新實施科創基金管理機制,設立北京顛覆性技術創新基金,首期規模1億元。特定領域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報備即批準”、技術轉讓企業所得稅優惠、公司型創投企業所得稅優惠等一系列全國率先實施政策相繼落地,加大了對優質主體的培育和支持。
目前,海淀區已有16戶企業享受了“兩區”稅收優惠新政,合計減免金額4億多元。多家有影響力的研發中心在京落戶,如施耐德電氣中壓二次配電全球研發制造中心項目、金磚國家疫苗研發中國中心等。
服務業擴大開放方面,首批或首發項目頻頻落地北京,示范引領作用增強。
在金融領域,全國首家外商獨資的貨幣經紀公司、首家外商獨資保險資管公司、首家保險另類投資資管公司、首家外資全資控股的持牌支付機構先后獲批在京注冊;在醫療領域,全國首家國際研究型醫院建設加速推進,第一批10家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設工作啟動。跨境電商銷售醫藥品試點逐步深化,國內首個第三方倉儲資質企業獲批;在文旅領域,國內首個國際影視攝制服務中心在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范區掛牌成立,進一步完善了全產業鏈的國際影視攝制服務體系……
此外,北京市建設國內首個智能網聯汽車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開展全國首批數字人民幣試點;成立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發布《北京數據交易服務指南》,構建我國首個以“數據可用不可見、數據可控可計量”為代表的新型數據交易體系……
在“產業+園區”雙輪驅動下,北京正在加速搶占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賽道。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4月9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在天津市、上海市、海南省、重慶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全國形成了“一個綜合示范區+四個綜合試點”的“1+4”新格局。
北京作為全國首個開展該試點的城市,如何在“1+4”新格局中更好發揮作用?
劉梅英說,試點擴圍也可以看作是對北京率先探索產業開放模式、推動服務業擴大開放成果的復制和推廣,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北京試點工作的認可和肯定。
北京要擦亮綜合示范區的金字招牌,具體來說,一是爭取在服務業為主導的開放格局方面形成示范,著重推進重點領域的全產業鏈開放和全環節改革,大力開展先行先試;二是在開放模式方面形成示范,加強綜合示范區與北京自貿試驗區“兩區”聯動,通過
“產業+園區”雙輪驅動,形成開放疊加效應、乘數效應、互動效應;三是在規則制度型開放方面形成示范,聚焦數字貿易、綠色金融等領域的新業態新模式,探索更多與國際接軌的標準、規則,形成競爭新優勢;四是在營造開放環境方面形成示范。
另一方面,北京要積極與兄弟省市牽手,建立區域交流合作機制。從上海、天津、海南、重慶的試點方案來看,4省市的開放重點、開放路徑各具特色,北京則在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等方面具有優勢資源,因此要發揮各自所長,積極探索制度創新協同、產業發展聯動,有效擴大服務業開放的政策紅利。
《 中國城市報 》( 2021年06月28日 第02-03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