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慧的城市?答案也許是“會思考”的城市。
在數字化場景下,城市的“肌肉骨骼”乃至“毛細血管”的發展態勢能被清晰感知,分析得出的數據讓城市決策更科學更精準。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當前,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城市新舊治理模式交替、城鎮人口快速上升、信息技術蓬勃發展……這些都對政府職能從“管理者”到“服務者”的轉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四五”規劃將數字政府作為數字化發展三大支柱(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之一進行強調,將極大推動我國數字政府的制度建設和實踐探索。
當前,全國各地正如火如荼地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數字政府建設和政府數字化轉型越來越多地進入公眾視野,成為城市治理的重要議題。各地數字政府建設成效如何?智慧政務能否滿足公眾需求并提升治理效能?還有哪些阻力亟待突破?對此,中國城市報記者展開走訪調研。
數字政府建設助推城市治理現代化
在鄭州市大數據管理局,一面長約25米、高約5米的智能大屏上不斷滾動著城市政務、交通、環保等領域的實時信息。在很多城市,數字可視化大屏是數字政府建設中最為常見的運行場景。
什么是數字政府?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給出的定義是,國家治理現代化背景下,政府應用數字技術履行職能而展現的一種政府運行模式,本質上是政府治理的數字化轉型。數字政府對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起著牽引帶動作用,保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持續安全發展。
近年來,國內多地開啟數字政府建設,在技術賦能、數據驅動社會治理等方面持續發力。2018 年 8 月,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布《廣西推進數字政府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年)》,提出了基礎設施建設、數據資源共享、“互聯網+政務服務”等七項具體建設任務。同年,廣東省、浙江省也發布了數字政府建設規劃并啟動建設工作。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今年3月發布的《數字時代治理現代化研究報告》,截至2020年底,已有超過9個省級行政區域形成專門的數字政府建設方案,另有若干省份發布數字化轉型或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其中提及數字政府建設要求。部分地區數字政府建設成效初步顯現,城市治理能力大大提高。
“河南省雖然智慧城市起步不算早,但跑出了‘放管服’改革的河南加速度?!焙幽鲜∪嗣裾畽C關黨組成員、省大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繼軍介紹,以河南政務服務移動端“豫事辦”為例,截至5月27日,“豫事辦”注冊用戶量突破4290萬,在全國各?。▍^、市)用時最短,上線養老生存認證、公積金等服務應用3706項,涵蓋查詢、辦理、預約、繳費、亮證等功能,日均訪問次數445.35萬次。
河南省大數據管理局會同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河南銀保監局運用大數據思維搭建了全國首家省級金融服務共享平臺,堅持“公益、普惠”的原則,免費共享政務數據為企業融資增信,免費發布信貸產品,免費提供線上融資服務,累計為2.3萬余家中小微企業放款超過946億元、節約融資成本7億多元,為紓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提供了“河南方案”,并入選國務院辦公廳《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典型經驗100例》。
“河南省秉持‘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原則,建成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的河南政務服務網,政務服務事項基本實現網上可辦,省級政府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在32個省級政府中位列第8,實現由2019年全國排名第24位躍升至2020年第9位基礎上,今年再前進1個位次;‘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百姓辦事找政府‘最多只需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群眾和企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大數據的便利?!蓖趵^軍說,政務服務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發揮著引領帶動作用。
作為行業先行者,阿里云支持了全國多座智慧城市的建設。阿里云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目前,阿里云城市大腦已升級至3.0,“腦力”提升后,“城市免疫力”也將大大提升。“以沿海城市常見的臺風災害天氣為例。臺風到來之前,城市大腦3.0就可以用天氣數據計算臺風通過城市的路徑;根據城市3D模型推演,預判城市道路的積水點,標記高危建筑,提前通知交通部門提早預防。AI外呼系統可以通知市民做好防護工作。”該工作人員說。
應急管理是城市治理中重要領域之一。對此,航天數維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無人機應用與管控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白瑞杰也有著深刻的感受,他曾帶領團隊利用無人機航空遙感技術,多次參與青海玉樹地震、陜西安康泥石流等應急救災任務中。
此外,無人機還在數字底座建設中起到作用。在采訪調研過程中,白瑞杰向記者展示,在無人機建造的城市底座下,可以清晰地記錄下一棟房子里住了多少人,有多少人來過這棟樓,精確到是哪些人在什么時間段來過。
“數字空間可以構建出映射物理世界的數字孿生城市,實現數據整合、虛實互動,實時展現城市運行全貌,形成精準監測、主動發現、智能處置的城市治理體系‘一盤棋’?!卑兹鸾芙ㄗh,不僅需要對現實空間謀劃管理,同時也要對新產生的數字空間進行管理,以此實體空間與數字空間聯動,共同推進城市發展。
數字政府如何有效推進
縱觀各城市數字政府建設的現狀,有專家指出,國內數字政府評價更多聚焦在“效”而非“能”,即更在乎“數字政府建得怎么樣”,而對“數字政府使用得怎么樣”關注不夠多。
該專家指出,政府對已經開放的政務數據利用效能較低,經濟賦能作用有待加強。根據復旦大學《中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報告(2020下半年)》,截至2020年10月,已有66%的省級行政區(不含港澳臺)、73%的副省級城市、35%的地級行政區開通政務數據開放平臺,政府數據開放平臺累積達142家。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已建成的15個省級數據開放平臺上,共展示有數據應用成果 213個,平均每個省份14個,成果領域主要集中在交通、旅游等信息查詢、公共服務方面,經濟領域應用相對較少,進入市場化應用的更少。
數字政府建設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工作。一些省份選擇成立獨立的大數據管理部門,以數據統籌和治理為抓手,通過實現跨地區、跨部門政務數據打通、共享、利用,推動政府的數字化變革。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已有至少19個省級地方設立了大數據管理機構。
廣東省成立數字廣東網絡建設有限公司,負責全省數字政府建設運營。組建模式上,數字廣東由騰訊持股49%,三大運營商持股51%,保持國有控股屬性的同時最大程度借助科技企業力量。管理模式上,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和數字廣東分工負責“管”“運”兩方面職責,并同步在省、市、縣設立分支機構,密切配合開展建設。
其他省份,如浙江省、河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也采取此模式,由主管政府部門保留數字政府頂層設計、法規制度、督查評估等管理職能,平臺建設、日常維護等運營職責則剝離至數字企業,不同之處在于數字運營企業的股權結構情況、技術依托情況存在一定差異。
安徽省蕪湖市政府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同建立的中科大智慧城市研究院有著獨特的產、學、研模式。中科大智慧城市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承孝敏告訴記者,人才是整個鏈條得以推進的根本。“研究院堅持科研立院、人才強院、產業興院,就是要構建人才、科研和產業三者的良性循環,其中數字化人才是重中之重?!?/p>
當數字技術被應用于專業領域時,亟需一批既懂專業又懂技術和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為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數據學院于2020年開始招收第一批聯合培養的碩士研究生。據介紹,30名研究生主要分在工業互聯網與數據治理、智能制造、經濟大數據、先進機器人等5個創新單元,單元帶頭人均為相關領域知名教授?!耙荒昙墝W生在校學習,二年級和三年級將在研究院進行實踐,投入到真實的產業環境中去,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習、鍛煉,成為真正具有應用能力的數字化創新人才?!?/p>
深圳思爾網絡有限公司是一家智能化、信息化、物聯網基礎設施工程商,為智慧應急站、5G基站數據機房等多種智慧場景提供解決方案。思爾網絡解決方案總監劉文宇也表達出人才的重要性。他說:“本質上來看,人才是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的根本,只有將人才留住,才能留住企業,增加當地稅收,促進產業轉型發展。”
智慧場景下,政、企、民的距離被不斷拉近
你聽說過買菜也可以開發票嗎?今年2月,在云南省普洱市,第一張農貿市場區塊鏈電子發票被開出。
“線上支付后只需要提出申請就可以開出購買農產品的發票。查看支付訂單和開票記錄也很方便。”一位普洱市民對線上開票豎起大拇指。
負責該項目建設的高燈科技副總裁陳笑宇告訴記者,以前買菜開發票需要向攤販申請,然后攤販到稅務局請求代開,稅務局開票之后返還給攤販,攤販再給到消費者,僅有部分商販提供開發票的業務。在推進交易鑒證之后,不僅解決了開票難的問題,便利了消費者,經營者也會對數據形成統計,市場管理方可以高效管理流動攤販,增強稅源監管能力。
當越來越多的數字政務平臺被陸續推出,數字技術推動城市治理的觸角已經向越來越多的領域延伸,并潛移默化地為百姓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便利。
從本質上來看,數字政府建設始終是圍繞解決群眾需求,通過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來增強公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在數字政府架構中,政府、企業、城市居民之間的距離被不斷拉近。政府提升政務服務,企業提供技術,但本質目的是為了百姓生活更加便利。
隨著手機等移動端的推廣和普及,地方政府紛紛加快建設具有本地特色的移動端政務服務平臺,如河南省推出“豫事辦”、廣東省的“粵省事”、安徽省的“皖事通”,以此實現服務事項“掌上辦”“指尖辦”。目前,全國31個省級政府均開通了“兩微一端”,部分省份開通支付寶、微信小程序,網上辦事變得輕、快、易。
鄭州市大數據管理局局長郭程明告訴記者,鄭州在各類政務數據歸集共享的基礎上,在2020年3月推出“鄭好辦”APP,上線“一件事”和公民個人高頻事項623項,其中547項事項可實現“掌上辦、隨時辦”,192項可實現“刷臉辦、零材料”。其中公積金提取、小學新生入學等全國首創“掌上辦、零材料、零跑腿”。公積金提取秒到賬,已辦結超42.6萬筆,支取58.5億元,占全市所有公積金提取辦理渠道的58%以上。新生入學報名開放2天,1.6萬適齡兒童成功入學。
政府數字化轉型中,企業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郭程明告訴記者,鄭州數字政府建設已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深化數字城市建設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正積極推動數字政府轉型發展。郭程明表示,企業掌握著成熟的數字技術和科技創新成果,通過PPP合作、購買服務等方式向政府提供數字基礎設施、運營服務、技術人才等,進而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發展。另外,企業可以反饋建設、運營中的問題,推動數字化政府變革與發展。
劉文宇提出,完整的智慧城市建設不可能僅僅依靠一家公司完成,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在智慧城市建設、運營、維護方面需要政府與各企業通力合作。只有打通了足夠數量的設備和服務,在供應鏈上下游共同參與的情況下,才可能構建起完整的智慧城市生態。
專家:打破“數據孤島”強化城市“思考”能力
數據是數字政府的根基和底座,數據驅動是數字政府建設的最典型特征。
“十四五”規劃提出,“國家行政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發揮,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這對數字政府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根據《智慧城市白皮書》(2021年)統計,我國開展的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費等相關試點城市超過500個,超過89%的地級及以上城市、47%的縣級及以上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初步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等智慧城市群(帶)發展態勢。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相關人員指出,我國數字政府建設起步較晚,處于全球中上水平,在線服務走在全球前列。實踐模式上,呈現自下而上、分散推進、百花齊放的特征,相繼涌現出廣東、浙江、貴州等成果和建設經驗。
相比傳統型城市,數字政府需要利用技術打破設備、組織間的數據孤島,讓數據流動起來。劉文宇在研究多個城市發展路徑后指出,“現在不是單純收集數據,而是要有效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數據為主導,優化系統建設,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城市治理變革,彌補短板?!庇煤唵蔚脑捳f,就是分析數據,讓城市會“思考”。
數據是數字政府建設的核心資源,隨著過程不斷推進,繁冗的數據無處可用和數據孤島現象頻現,數據打通融合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從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數據孤島”直接導致“業務孤島”,在政府服務智能化與數字化建設過程中,嚴重影響政府業務協同效率,進而影響到在線政務服務應用建設與使用。
記者注意到,在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2022年底前實現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全國范圍內,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平臺辦理,全面實現“一網通辦”。
“國家層面數據、各部委數據往往都是涉密隱私數據,統籌使用雖然能夠提高數據使用效率,卻難以兼顧數據安全。因此,問題并不是說所有數據都要收歸一處、統籌使用,而是在當前技術條件下,數據能否做到充分共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說。
盤和林建議,應盡快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標準化體系,在一些平臺接口、數據口徑等方面建立全國可通行的標準,降低因此帶來的摩擦成本,移除這些給數據共享帶來的客觀障礙。此外,在體制機制上,應盡快建設地域乃至全國范圍內的數據統一平臺,打破地方各部門信息壁壘,推動數據共享開發、融合應用等。
承孝敏強調,城市智慧應該是長出來的,而不是由智慧城市建出來的?!斑M入新的發展階段,數字政府建設已不再單純依靠技術驅動,而是要更加深入業務場景,強調技術應用與政務服務的深度融合。從城市治理的角度看,要進一步提升數據治理、融合應用能力,基于大數據實時感知城市態勢,預測城市發展趨勢,支撐城市治理做好提前布局、有效應對,提升城市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背行⒚籼岢?,數字政府建設要更加注重系統性的長期運營。未來政府的業務知識與企業的技術能力將共同賦能城市治理,更好服務于市民。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