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林業局近日在常德市石門縣的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歸了40只我國特有珍稀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冠長尾雉。
這是此次在壺瓶山放歸的白冠長尾雉。(湖南省林業局供圖)
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高敬民介紹,科研團隊在放歸之前對白冠長尾雉的放歸數量、性別搭配、種源篩選、運輸安全、放歸地點及后期監測都進行了科學論證,并提前進行了放歸地適應。其中對20只白冠長尾雉安裝了衛星跟蹤器,并在釋放點周邊16平方公里范圍內布設紅外相機30臺,能實時追蹤其活動軌跡,將為研究其種群的生活習性、活動規律、環境需求等提供第一手資料。
湖南是白冠長尾雉在中國的重要分布區。20世紀90年代開始,湖南省就開展了包括白冠長尾雉在內的珍稀雉類人工繁育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工作。2003年,原國家林業局批準建立“湖南珍稀雉類種源繁育基地”,攻克了孵化、育雛、飼養、疾病防治等多個技術難關,白冠長尾雉的繁殖成活率在80%以上,形成了規模達200只的健康種群,制定了省級地方標準,并開展了野化訓練等一系列前期準備工作,為復壯野生種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湖南積極開展人工繁育野生動物野化放歸工作,分別于2008年、2015年、2017年在株洲市、長沙縣、瀏陽市等地放歸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紅腹錦雞共計200余只,有效擴大了珍稀雉類種群數量,促進了野生種群的重建和復壯,保護了生物多樣性。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