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特色小城鎮品牌論壇現場。
12月10日,由中國城市報社主辦的《2021中國特色小城鎮品牌論壇》在上海市舉辦,會議采取線上+線下模式,以“品牌傳播與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共同探討小城鎮發展的新思路。會議期間還發布了《2021中國特色小城鎮品牌傳播指數前100名》,并開啟“尋訪中國最美古鎮”活動。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宣部原副部長王世明,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政協上海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漢民,中國報業協會理事長、人民日報社原副社長張建星,ISO/TC289主席顧問組主席、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劉平均,中國鄉村振興工作委員會專家、原國家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尹成杰,中國城市報社總編輯杜英姿,中國城市報社副總常亮,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喬潤令,上海市奉賢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向義海,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剛,上海市奉賢區莊行鎮鎮長王萬寬,安徽省蕪湖市六郎鎮黨委書記洪少林,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馬鞍鎮黨委書記趙海,浙江藍城集團副總裁吳津等嘉賓參加了本次論壇。
王世明表示,發布特色小城鎮品牌傳播指數榜單是為了樹立典型、傳播經驗,體現了中國奮斗的小城鎮品牌,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方向。希望各地要加強農民終身教育,規劃建設好小城鎮,探索出一條專業、精致、特色、新穎的發展之路。
周漢民認為,特色小城鎮的發展是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抓手。特色小城鎮的發展首先要強調創新,創新的核心是理念,理念的核心是品質,這就要求小城鎮在規劃的時候注重品質,精妙構思,精準設計,精巧施工和建設,精美宣傳,精致服務;其次是人文,每個特色小城鎮都有獨特的歷史淵源和人文風貌,要展現其真實的歷史故事,避免生搬硬套、粗制濫造;最后是綠色,特色小城鎮的綠色不僅是環境的綠色,更要注重提升人們的內在,人要有感恩之心,內置于心,外化于行,做到人與自然渾然一體、和諧共生。這也是特色小城鎮的靈魂,靈魂是可以生生不息的。
劉平均指出,中國城市報發布的特色小城鎮品牌榜單要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加大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和地理標志產品評價指標的權重,依靠標準和數據,開展科學公正評價;要以品牌為引領,推動培育一批特色小城鎮進入世界特色小城鎮品牌100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特色小城鎮建設要以旅游小鎮、產業小鎮為重點,推動我國旅游目的地特色小城鎮進入世界100強。
尹成杰強調,推進鎮域經濟發展,創造小城鎮品牌,最為關鍵的是打牢小城鎮產業基礎,培育鎮域產業集群,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突出特色,培育產品、產業和小城鎮品牌。這次發布的小城鎮品牌都是小城鎮的精品。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一縣一特,推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創新小城鎮品牌要與鄉村振興行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搞好縣域鄉村振興規劃銜接,建立城鄉、鎮鄉產業融合發展協調機制,統籌縣城、小城鎮和鄉村的產業布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農業農村設施、生態環境、城鄉開發和村落布局,統籌縣城、小城鎮和鄉村發展與安全。
張建星表示,中國城市報社成功研制了《品牌評價城市》《品質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等國家標準。根據國家標準、國家統計局數據,連續4年成功發布了《全國城市品牌評價指數》《全國城市品質指數》《全國城市傳播指數》《感動世界的中國旅游名縣》《全國特色小城鎮品牌傳播指數》等10多個榜單。品牌傳播指數客觀體現了各特色小城鎮的網絡關注度。各地應該分析這個榜單,發現特色小城鎮之長,找準定位和發力點,打造美麗宜人、業興人和的社會主義新城鎮。
喬潤令指出,小城鎮不僅是新型城鎮化的載體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平臺,也在成為特色小城鎮、田園綜合體、文旅綜合體、康養綜合體、運動綜合體、文化創意綜合體最主要的載體。這種新興產業、全新的業態日益成為小城鎮發展的方向:小城鎮一改往日呆板形象,成為新模式、新業態、新潮流的引領者。2019年國內網紅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小鎮網紅”“農民網紅”帶來的經濟、旅游、文化價值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動力。小城鎮正從外延擴張的傳統發展模式,轉變為依托資源稟賦打造出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知名度、影響力的小城鎮品牌,依托品牌的引領作用,重塑小鎮的政治生態、社會生態、產業生態、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我國有近2萬個建制鎮,希望中國城市報“全國城鎮品牌傳播活動”可以推動小城鎮的品牌建設,創造出成百上千個有品牌、可媲美歐洲小鎮的中國特色小城鎮。
杜英姿在會上發布了《2021中國特色小城鎮品牌傳播指數前100名》榜單。
向義海表示,此次會議在上海市奉賢新城舉辦正逢其時、各得其宜。奉賢區是中國化妝品產業之都,是中小企業科創活力區、總部集聚區。如今奉賢的“東方美谷”,已經不僅僅是產業品牌,更是城市品牌、文化品牌,尚美崇賢已成為城市精神內核,硬實力與軟實力互動并進、相得益彰。奉賢區將以此次小城鎮品牌發展研討會為契機,講好以美麗定義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故事、上海故事、奉賢故事,打響新城建設發展品牌。
曾剛指出,特色小城鎮的建設要重視文化傳承。拋棄沒有文化、萬鎮一面的開發模式,剎住利潤至上、投資商利益最大化的土地資源開發歪風,形成保護民居民俗、保住綠水青山、建設人地和諧的生態環境的新模式。各地政府要幫助小城鎮篩選出具有區域比較優勢的主導產業,并為產業結構調整預留必要的空間,保持經濟增長。要應用現代智慧科技,進一步發揮地域傳統的優勢,為特色小城鎮建設提供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和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
常亮提出,要“扮靚特產品牌,創建有差別的鄉鎮”:一是鄉鎮要與大城市有差別,沒必要建大樓、大廣場、大公園,田園風光、村落民宅最親近、養眼;二是鄉鎮要與鄉村有差別,要因地制宜,適當借鑒城市的聚集效應;三是鄉鎮與鄉鎮要有差別,不能千鎮一面,產業雷同。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產業振興的關鍵是特產品牌振興。可以開發田園人家、林間草叢小徑、溫泉水療、滑草滑沙等生態旅游產品,巧用鄉村的“老氣”,培育鄉土品牌、老字號、民間藝術等鄉村文化產品。要大力發展“地標”產品,利用數字技術,培育可追溯的綠色健康產品。
常亮認為,鄉鎮有食品保障、生態涵養、休閑體驗、文化傳承、原材料供給5種功能。所以,要愛惜小城鎮,自覺地讓城市反哺鄉村,用心用情搞好鄉村振興。
王萬寬介紹了莊行鎮在打造“花米之鄉、新城古鎮”城市品牌中取得的成績。深耕品牌文化,加速品牌培育,放大品牌效應,莊行鎮打響“花米莊行”“冷江雨巷”“農藝公園”三大品牌,塑造城鎮軟實力,凸顯上海農村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美學價值。同時,莊行鎮著力打造南部“冷江雨巷”新業態新經濟產業集聚區、中部浦衛公路“東方美谷”科創走廊、北部農藝公園和文創研發產業集聚區三大核心區,增強發展強勁動能。為促進鎮域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跨越式高質量發展,莊行鎮制定了“促進轉型升級、實力強鎮”“打造新城古鎮、數字涇塘”“建設農藝公園、振興鄉村”三大目標,集聚美麗健康產業、打造鄉村振興3.0版本,以實現經濟實力質變提升,品牌影響力跳變飛躍,城鄉面貌精彩蝶變。
在“尋找中國最美古鎮”的項目啟動儀式上,中國城市報社長三角研究中心秘書長楊陽表示,將帶著歷史的使命感,通過尋訪中國最美古鎮,更好地梳理出中華文化根系脈絡,系統地宣傳和弘揚中華文化的精神和傳承,為實現品質古鎮、品牌古鎮走向世界貢獻力量!
《 中國城市報 》( 2021年12月13日 第03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