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上8點11分,恩施市城市數字化管理中心監督指揮大廳,工作人員朱珠接到了當天的第一個群眾熱線電話,反映金峰高中附近的巷道堵塞嚴重。
隨后的5分鐘內,朱珠完成問題登記和批轉,并通知附近信息采集員去現場核實,再將問題派遣給具體的管理單位,由他們派人去處理。當天不到一個小時,相關管理單位工作人員出動解決了問題。朱珠說,自從給城市管理裝上“智慧大腦”后,處理交通堵塞的時間縮短了至少一個小時。
今年,恩施市遵循“因地制宜、整合資源、提高效率、形成特色”的理念,借鑒國內先進城市經驗,搭建了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臺。通過整合城市管理資源,對城市實現高效、協同管理,使得各類問題發現更早,問題解決時間更短。
如果用人來比喻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那么朱珠工作的監督指揮大廳就是這個系統的“大腦”。一條條光纖就是傳導“神經”,“12319”熱線是“耳朵”,“城管通”終端是“眼睛”。每天,通過各種渠道采集的城市管理問題,都會通過“神經”網絡,匯聚到“大腦”中樞,經過“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務派遣、任務處置、處置反饋、核實結案和綜合評價”的閉環處理流程后,快速、有效地解決。
今年8月,恩施市正式啟動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臺,州城管理正式進入“數字時代”。
今天,社區網格員王昱蘇像往常一樣,拿上“城管通”手機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每天,她都需要查看每條道路的綠地、窨井、垃圾箱。發現的問題,她會及時將現場照片、視頻或是聲音傳送到監督指揮大廳。
“我們就是城市的‘偵察兵’,這個網格就是我們的‘陣地’。”王昱蘇說,她每天都要在網格內巡查幾遍,查找問題。
“傳統城市管理發現問題的方式,主要依靠職能部門的巡查和公眾舉報,很多時候是已經影響到群眾的生活以后,才會被動地去處置,而‘數字城管’實行的是主動介入。”恩施市數字化管理中心主任田俊介紹,通過精確定位,他們將城市細化為若干個工作網格,各個網格派駐信息采集員,同時加上視頻監控等各種手段,全天候、無縫隙地主動發現城市每天發生的動態問題,并分類派遣到相應的責任部門限時完成處置,努力做到在群眾打投訴電話之前,就把問題主動解決掉。
與此同時,恩施市明確了數字化城市管理事(部)件處置流程,對市容環境、宣傳廣告、施工管理、街面秩序、突發事件和其他事件6大類103小類城市事件和市政公用、道路交通、市容環境、園林綠化設施和其他部件5大類127小類城市部件,逐項實行限時辦理,最短在4小時之內辦結。
據統計,截至目前,系統共采集、受理城市管理問題6326個,立案派遣案件6154個,一批城市管理的陳年舊賬得到了集中解決,市容環境逐步改善,城市品位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