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張家口賽區冬奧村,一輛輛氫能源客車平穩運行,參與全要素測試,運送1099名演練運動員到張家口太子城高鐵站站臺。作為首個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備受矚目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重要賽區之一,河北省張家口市近年來不斷加速建設氫能綜合利用產業體系,已初步形成制氫、加氫、儲氫、氫能整車制造等全產業鏈,“氫能張家口”已成為城市發展新名片。
氫能源公交車運營數量全國第一
以前,張家口市民擔心氫能源公交車會泄露氫氣、發生爆炸,不愿乘坐。如今,幾百輛氫能源公交車在全市9條公交線路運營,承載了大部分市民的日常出行。經過3年實際運營,張家口市民對氫能源公交車的認知發生了巨大轉變。
近年來,在多項利好政策推動下,張家口氫能源客車推廣應用走在了全國前列。據了解,早在2019年,張家口就制定了《氫能張家口建設規劃(2019—2035年)》,配套出臺了《氫能張家口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張家口市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十條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逐漸形成覆蓋氫能全產業鏈的政策體系,加速氫能源客車在城市公交等領域落地應用。截至目前,張家口已累計投用氫能源公交車444輛,成為全國氫能源公交車運營數量最多的城市。
“在張家口市區,氫能源公交車累計運行里程已超過2100萬公里,載客量超過6500萬人次。”張家口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張家口公交集團)副總經理霍俊青介紹,批量氫能源公交車每天往返于張家口公交主干線,有效滿足了市民出行需求。
“氫能源公交車加氫僅需15至20分鐘,續航里程約350至400公里。即使冬季氣溫低至零下30攝氏度,氫能源公交車仍能平穩運行,其穩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充分驗證。”霍俊青說。
率先明確審批流程 加速配套設施建設
加氫站等配套設施建設對氫能源客車推廣至關重要。《氫能張家口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明確,加快開展加油站與加氫站合建示范工程,在現有加油、加氣站點網絡改擴建加氫設施,以區域化加氫站網絡支撐商業化運營。
“為保障氫能源客車安全高效運營,張家口在全國率先明確了加氫站審批建設流程,制定了驗收辦法。”張家口市交通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張家口交投集團)副總經理白巖介紹,目前,張家口已建有9座加氫站,其中緯三路加氫站是河北省第一座實現商業化運營的三級加氫站,已于2021年8月投入運營。
“前期,為保障氫能源客車落地運營,張家口建了多座臨時加氫站,先從制氫廠將氫燃料運至臨時加氫站,再為運營氫能源客車補給。”白巖介紹,截至目前張家口已建有2座制氫廠,可很好滿足日常及冬奧氫能源用車的加氫需求。
不僅如此,張家口還積極創新加氫站建設模式,為配套設施建設注入發展活力。“為保證冬奧會賽時氫燃料供應,張家口交投集團與殼牌(中國)有限公司、張家口志氫科技合伙企業成立了張家口市交投殼牌新能源有限公司,推動建設制氫廠,并于2021年年底建成投用。”白巖說,張家口還將公交車加氫價格控制在每公斤30元左右,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各環節協同聯動 服務保障冬奧會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張家口賽區批量氫能源客車將為運動員、工作人員、裁判等參會人員,提供交通保障服務。一輛輛氫能源客車經過層層篩選,才能開進崇禮賽區交通場站。
“2022年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計劃投用710輛氫能源汽車,為參會人員提供綠色出行服務,包括大中型客車630輛、小型客車80輛。”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冬奧交通保障組相關負責人田洲告訴記者,為保障車輛高效運營,交通保障組還內設燃料組,全面統籌調度氫燃料的生產、運輸、加注和應急保障。
“為保障賽時氫燃料的穩定供給、持續輸送,各制氫廠與對應的加氫站配置氫氣承運車隊和一對一的氫氣調配方案。”田洲介紹,車輛運行計劃也會提前告知對應的加氫站,將加氫方案進一步細化至行車路線、加氫時間。
據測算,冬奧會期間,張家口本地兩家制氫廠每天可生產氫燃料12噸,可滿足6.47噸的峰值需求。“張家口崇禮賽區目前有5座加氫站,站內主要設備及零部件均采用特種材料,設計工作環境溫度低至零下40攝氏度,符合比賽時的低溫嚴寒環境要求。”白巖說。
此外,客車企業也積極參與交通服務保障,為冬奧會護航。“宇通氫能源客車早在2018年就已在張家口投用,截至目前已安全行駛超過673萬公里。此次為服務保障冬奧會,宇通提前制定了專項保障方案,并成立了由30多人組成的保障團隊。”宇通客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即使在春節假期內,宇通保障團隊也將持續駐守張家口各比賽場館及車輛運營區域,隨時準備開展保障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