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為何被置于黃河水中?他們是誰?又從何而來?……經過持續考古發掘,河南洛陽孟津黃河河道漢墓群考古工作日前取得階段性進展。
記者從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該墓葬群出土器物及喪葬習俗呈現明顯的非洛陽本土特征。考古人員結合史料判斷,或與文獻中記載的西漢平侯國高度相關。
這是無人機拍攝的河南洛陽孟津黃河河道漢墓群。
2020年12月,隨著黃河進入枯水期,水位持續下降,河南洛陽孟津黃河河道內原位于臺地處的150余座墓葬露出水面。罕見的“水下漢墓”,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水下墓并不是刻意為之?,F場勘測得知,漢代時墓葬所在地區距離黃河較遠,后因黃河幾經改道,淹沒了這一漢墓群,所以才形成了‘葬身水下’的奇觀。”孟津黃河河道漢墓考古發掘領隊、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劉斌介紹稱。
據悉,截至目前,考古工作人員共發掘墓葬57座,其中空心磚墓39座,小磚墓18座,出土彩繪陶侍女俑、陶馬、陶雞、陶狗、銅鏡等各類文物161件(套)。
這是河南洛陽孟津黃河河道漢墓群中出土的站立侍女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土的部分隨葬器物風格相較洛陽地區同時期、同類型墓葬差異明顯,表明葬在黃河岸邊的這些人與葬在邙山南麓的洛陽人,屬于兩支不同的族群。
“以陶俑為例,以往,洛陽地區漢墓出土的陶俑,一般只有俑頭,沒有俑身。此次孟津黃河河道漢墓出土的陶侍女俑,頭部、軀干等身體結構十分完整,并且經過比對,與位于陜西咸陽的漢景帝陽陵出土的陶侍女俑十分相似?!眲⒈笳f,由此判斷,墓主人很可能是西漢時期從關中遷至洛陽的一個族群及其后代。
這是河南洛陽孟津黃河河道漢墓群中出土的陶馬。
那么,這支族群的首領是誰?他們又為何要從關中遷至洛陽?
考古人員結合史料分析判斷,該墓葬群埋葬的首領,或許就是文獻中記載的西漢開國功臣平侯沛嘉。
《史記》記載,劉邦稱帝建立西漢王朝后,先后封賞了100多位開國功臣,其中有一個叫沛嘉的人被封為平侯。而據《大清一統志》記載,平侯國就位于今洛陽市孟津區東一帶。
“此次發掘的墓葬規模、布局、時代及所在區域,和這一記載高度吻合,應該就是平侯國的墓葬區。”劉斌說,相關考古工作,將為尋找研究平侯國的具體位置和歷史變遷提供重要線索。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