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55歲的盤龍村黨支部書記顏顯琴邁著輕快的步伐,順著新修的步道,行至村里的觀景臺眺望:遠處,群山逶迤、終年秀麗;近處,漫山桃園、累累果實。
盤龍村是陜西省安康市漢陰縣的一個行政村,因地處秦巴山區,交通受阻、產業不興,曾一度被貧困束縛。
圖為位于安康市漢陰縣的盤龍村。新華社記者張斌 攝
“脫貧攻堅時期,我們組織老鄉種桃樹、謀產業,每天忙得腳不沾地。”顏顯琴回憶道。
經過多年發展,觀光路修好了、通村路鋪平了,村里千畝桃園也逐漸進入盛果期。一切都在步入正軌,但顏顯琴卻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比如,產業越做越大,村級財務管理首先就是難題,各項收支結余,村會計覺得復雜,我們也是外行,只能每次都從外面聘請專業會計,生怕出錯。”顏顯琴坦言,“靠經驗和熱情,組織群眾我在行;但要進一步把產業往前推,我急得白頭發不停地往外冒。”
顏顯琴的“本領恐慌”,也是鄉村振興中不少村黨支部書記的焦慮所在。漢陰縣鄉村振興局局長李超說,隨著數億元的扶貧項目資產確權到各個村,如何盤活這些資產,是擺在村黨支部書記面前的難題。
漢陰縣蒲溪鎮鎮長葉建明(左一)和盤龍村黨支部書記顏顯琴(右一)查看果園。新華社記者張斌 攝
解決難題,唯有不斷探索。近年來,漢陰縣根據村情不同,正在將脫貧攻堅時期成立的合作社逐步整合為聯合社、企業,促進鄉村產業壯大發展。
盤龍村所在的蒲溪鎮已成立漢陰發龍實業有限公司,公司由縣、鎮、村共同出資成立,占比不同權重的股份。蒲溪鎮鎮長葉建明說:“我們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進一步打破產業梗阻。”
“我們村干部專注組織群眾生產、維護村級環境,而銷售果蔬、打造品牌等事項公司有專人來做。”顏顯琴說,“現在得心應手多了。”
精細化分工,讓村干部們輕裝上陣、施展才能;嵌入產業鏈條,讓更多老鄉騰出時間、享受生活。
圖為鎮安縣云蓋寺鎮西華村的菌菇大棚。新華社記者張斌 攝
百余公里外,商洛市鎮安縣云蓋寺鎮西華村,鋤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鍋爐火焰正旺,食用菌生產已進入原料棒殺菌環節。
“我們生產茶樹菇、香菇、木耳等多個品類,經過多年實踐,現在已經形成固定的產業鏈條,從生產到銷售,老鄉們都能參與其中,在家門口賺上輕松錢。”這家公司的負責人說。
引入專業化公司、下派技術專員、提升種養技術、提前簽好訂單……記者在秦巴山區采訪發現,隨著鄉村振興不斷推進,山區產業正在悄然升級。
產業升級也帶來生活之變。鎮安縣米糧鎮光明村,寬敞平坦的步道上,傍晚散步消暑的隊伍逐漸龐大。修剪完前院后屋的花草,62歲的村民王年斌叫上老伴,也加入其中。
“過去哪有空閑運動。”王年斌說,“如今,不愁賺錢、多了空閑,農村的新風尚就是運動。”
光明村村民王年斌家門前干凈整潔。新華社記者張斌 攝
鎮安縣鄉村振興局局長魏林說,全縣正持續提升農業生產技術、暢通銷售渠道,好產業給老鄉們帶來好收益,也正在讓他們前進的步伐更加輕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