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引發廣泛關注的野生東北虎“完達山1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成功放歸自然后,到現在已在野外生存了一年。那么,放歸后它是否適應野外環境?我們一起去看看↓
2021年4月23日,3歲雄性東北虎“完達山1號”誤闖入黑龍江省密山市的一個村莊。在國家林草局的指導下,黑龍江省林草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及科研人員對其進行了現場救護,大概一個月后放歸自然。“完達山1號”放歸后,通過局部區域的紅外相機及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監測體系,共拍攝到“完達山1號”10余次。
自2021年5月18日放歸,到2022年5月11日,“完達山1號”總運動軌跡長3306.32公里,總活動范圍覆蓋達9638平方公里,其中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內的活動區域面積為4566.7平方公里,占總活動面積的近一半。活動區域涉及黑龍江、吉林兩省,運動軌跡東西跨度180公里,南北跨度150公里。
國家林草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研究員 顧佳音:2021年12月27日我們拍到了放歸后的“完達山1號”,視頻里面“完達山1號”的運動及精神狀態都特別良好,佩戴項圈也沒有影響到它的正常活動,它已經能較好地適應野外環境。
捕獵間隔、獵物選擇、捕食時間等捕食能力的監測,是判斷“完達山1號”能否適應野外生存最重要的監測依據。監測團隊監測到捕食現場12處證據,主要捕食到的獵物為狍和野豬。
國家林草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姜廣順:經過一年,我們對“完達山1號”的野外監測,發現其捕食的獵物逐漸從捕食較小的獵物狍子,轉向體形較大的獵物,成年的野豬,而且結合衛星項圈監測,我們也發現其捕食的時間間隔越來越長,表明其已經具備良好的野外捕食能力。
采取預警安全驅離等措施避免人虎傷害
“完達山1號”放歸后,地方各林草局加強了對放歸區域居民的逐戶上門安全宣傳和教育,避免人虎傷害。
2021年7月6日“完達山1號”進入鏡泊湖景區,黑龍江省林草局及當地動物保護部門采取積極預警、警戒及安全驅離措施,并對周邊區域進行安全宣傳。最終“完達山1號”并未向人口密集區域繼續擴散,也未發生重大人虎沖突事件及居民財產損失。“完達山1號”活動區域內有居民聚集及放牧點78處,面積約500平方公里,占其總活動區域約5.2%。放歸以來,其中47天經過人類活動區域,主要表現為沿道路擴散、穿越公路、村莊及農田附近活動等,僅有2次捕食家畜,分別捕食牛1起、捕食羊1起。
國家林草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研究員 顧佳音:“完達山1號”的到來,并沒有對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干擾和影響,因為“完達山1號”會主動回避居民居住區,并且它會主動避開與人類的直接接觸。
通過對“完達山1號”放歸后1年的監測,研究人員發現其穩定活動范圍內棲息地質量較高,暫無其他虎直接競爭。其活動區域內已形成完善的監測預警體系,未再次發生誤入村莊事件。專家預測,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逐步發育成熟,未來“完達山1號”將會擁有一片自己的領地,有可能進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尋找配偶,并作為生態系統中的頂級捕食者而發揮其應有的生態調節作用。
野外放歸助推東北虎精準化保護與管理
“完達山1號”是我國首次成功救護并實現放歸自然的野生東北虎,其監測結果的積累,也使我們更加了解野生東北虎野外活動及生存規律,更好地推進我國東北虎的精準化保護與管理。
根據“完達山1號”衛星項圈信息數據,發現進入冬季后,它的白天活動增多。該信息可用于指導東北虎活動區域冬季居民生產生活要避開老虎頻繁活動時間,從而減少人虎直接相遇而引發沖突。
國家林草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姜廣順:通過我們的監測,發現“完達山1號”逐步向虎豹公園腹地進行擴散,我們也發現存在一些擴散的障礙。通過對“完達山1號”跟蹤路徑的分析,我們可以找到如何來疏通虎豹公園內部的虎和外部的虎進行交流的通道。
專家表示,通過本次救助放歸及后續監測工作,我國逐步建立了完善的救助及放歸技術規范和流程體系,為今后野生東北虎及其他大型貓科動物的救助放歸提供范例,也為今后研究圈養東北虎野化放歸工作收集了數據資料和積累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