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城鎮化高質量發展迎來施工藍圖!
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這是繼2014年我國出臺首個新型城鎮化規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后,面向2035年的新一輪新型城鎮化頂層設計。
回顧:
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新突破
回看“十三五”時期,我國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亮點紛呈。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明顯:
“十三五”時期,各地戶籍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農業轉移人口城鎮化進程不斷加速。2016年至2020年,約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目前,越來越多城市放開放寬了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的落戶限制基本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城市的落戶條件有序放寬。
——城鎮化空間布局持續優化:
不久前,《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經批復同意,這是繼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都市圈規劃之后,國家批復的第5個都市圈規劃。
近年來,我國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載能力穩步提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扎實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勢頭強勁,長江中游、北部灣、關中平原等城市群加快發展。都市圈內便捷通勤網絡逐漸形成,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水平提升。
——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薛家山路通車后,往返新老城區再也不用繞道走了,上班也節省了很多時間。”家住江西省高安市薛家山路附近小區的市民張文斌為城區“斷頭路”的打通叫好。自從道路暢通后,他上班減少了10分鐘左右的乘車通勤時間。
這個給市民帶來方便的薛家山路南延項目,是高安市40個市政道路橋梁類項目之一。為了讓高安市更快更好地融入高鐵、高速公路的交通大動脈中,高安市陸續投入2.3億元全面貫通10條全長9.5公里的“斷頭路”,為城市發展“舒筋活絡”。
高安市上述變化僅僅是我國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縮影。“十三五”期間,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6.8%、99.3%,光網城市全面建成,5G基站初步覆蓋地級以上城市,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超過6000公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基本實現街道全覆蓋。
展望:
推進新型城鎮化仍有重大意義
“十四五”時期,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仍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蔡翼飛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大背景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利于激發發展新動能,通過擴大內需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也有利于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浙江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副院長張蔚文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雙輪驅動情況下,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是高質量城鎮化,沒有城鎮化談鄉村振興就是空中樓閣。此外,共同富裕需要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城鎮化。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發布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22》預測,我國將在“十四五”期間出現城鎮化由高速推進向逐步放緩的“拐點”,“十四五”期間直至2035年,城鎮化推進速度將不斷放緩;2035年后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發展階段,城鎮化率的峰值大概率會出現在75%—80%。
“目前我國還處于城鎮化進程中。”蔡翼飛預測,2020年—2035年還將有1.6億左右農村人口要進入城鎮,這些人口是農業轉移人口的潛在群體,加上現有的2.6億農業轉移人口,到2035年完全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目標,需要解決超過4億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鎮的問題。
“從世界范圍來看,當前我國仍然處于城鎮化率30%—70%的快速發展區間,全國64.72%的城鎮化率還有不小的發展潛力。”張蔚文說。
突破: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是什么?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中國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蔡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應當通過深化戶籍制度等關鍵領域的改革,推動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中心內容的農民工市民化。
具體而言,一方面要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繼續把新增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提高農村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水平,讓進城農民工及其家庭真正融入城市,享受同等的社會保障、義務教育、保障性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另一方面,要著力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通過戶籍制度改革實現農民工市民化,這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最有效手段和最終體現。
蔡翼飛向記者表達了相似的觀點:“要避免單純以落戶為導向的市民化思路,應將放開落戶限制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視為市民化的兩個并行路徑。”
就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蔡翼飛建議,完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發揮好城市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保障中的主體作用;提升農業轉移人口技能素質,增強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市能力;保障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受教育權利以公辦學校為主,將隨遷子女全部納入流入地義務教育保障范圍;提高社會保險統籌水平和參保率,加快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在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今年將積極擴大公辦學位資源,以流入地政府為主、公辦學校為主,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落實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優先將隨遷子女占比較高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納入政府購買學位范圍;以新生代農民工為重點推動參保擴面等。
《 中國城市報 》( 2022年06月13日 第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