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省宜昌市積極踐行“長江大保護”戰略,對長江支流入江口進行綜合整治。卷橋河為宜昌市主城區的長江支流,入江口為葛洲壩以下1公里。宜昌市通過采取退田還河、灘涂復原、生態修復等措施,將灘涂建設成濕地公園,同時也保證了注入長江的支流水質達標。圖為湖北省宜昌市卷橋河濕地公園。
人民圖片
大道如砥,行者無疆。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式現代化是民族復興的實現路徑。在中國式現代化之路上,城市現代化無疑是“主戰場”。面對中國式現代化這一時代命題,城市又當有何作為?近日,中國城市報記者進行了相關采訪。
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
通往現代化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條。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十年砥礪奮進,繪出壯美畫卷。回首來時路,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旗幟決定方向,道路決定命運。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充分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走得穩、走得好。”安徽省蕪湖市委書記單向前代表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現代化,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共富路上一個不落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當下,中國的共同富裕已經在路上。202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發布。浙江省被賦予先行探索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大使命。
2021年,浙江省人均GDP為1.75萬美元,作為一個省級行政區,遠遠超過了世界銀行公布的同期“高收入國家”門檻。浙江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連續21年和37年居各省(區、市)第一。按三口之家來算,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在20萬元至60萬元之間群體的比例達30.6%。
“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甘肅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學術部副部長康忠芳代表說,當前,我們仍然面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新征程上,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更好解決區域、城鄉、收入分配差距等問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在共同富裕上,河南省安陽市也有生動實踐。河南省安陽市委書記袁家健代表介紹,安陽市始終堅持以民生為先、民生為重、民生為本,切實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于這十年闊步前行的每一個瞬間。
十年來,安陽市累計投入民生資金2375.9億元,占同期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6.4%;堅持就業優先,城鎮新增就業每年都保持在7萬人以上;推動教育提質,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加快發展;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基本養老、醫療保障體系和社會救助體系,DRG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成效全國領先。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袁家健表示,安陽將進一步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努力實現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既要物質富裕也要精神富有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積極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總量快速增加。2020年,地級以上城市地區生產總值611713億元,而2012年僅有327382億元。
GDP萬億元俱樂部不斷擴容,2012年中國萬億元GDP城市僅有7個,上海成為第一個GDP超過2萬億元的城市;2021年中國萬億元GDP城市增至24個,有6個城市GDP突破2萬億元。
當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達到我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該如何認識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
在收入增加、物質豐富的同時,人的精神需求也不能忽視,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第三個特征,即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題中之義。”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趙聲良代表表示,十年來,敦煌200多個洞窟的壁畫破圈入屏、敦煌學研究深入人心、文創產品令人耳目一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凝聚起自信昂揚的精神力量。
文化繁榮興盛最終要落腳到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上。近年來,上海市松江區高度重視文化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上海市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代表表示,接下來,松江將繼續加大投入,持續打造文化陣地,樹立文化品牌,創作更多主流精神文化產品,把“人文松江”建設推到更高水平,為建設“科創、人文、生態”的現代化新松江提供強大價值引領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鏡頭鎖定至山西省運城市。蒲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中國梆子聲腔中古老的劇種,也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自形成以來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悠久歷史。
“蒲劇未來的發展,關鍵在于后繼人才的培養;而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則需要藝術院團和社會、政策等共同發力才能實現。在我們蒲劇的發展過程中,同樣遇到了諸多問題,比如演出人才流失、創作人才緊缺等緊迫問題。”山西省蒲劇藝術院黨委副書記、副院(校)長賈菊蘭代表說。
賈菊蘭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近年來,運城市在深化市直事業單位改革中,突出問題導向,強力推動運城市文化藝術學校、蒲劇團、文工團、蒲劇青年團“院校合一”改革,于2020年12月31日成立了山西省蒲劇藝術院。解決了國有院團多年積攢的體制機制問題,將蒲劇藝術科研院所、演出團體、學校教學、技能培訓融為一體,形成教學、科研、演出一條龍,打通人才培養、藝術生產、文化創新各個環節,實現學生有出路、院校有未來、蒲劇藝術事業有長遠發展的改革目標,激發了院校的生機與活力,推動了蒲劇藝術的良性發展。
描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圖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2020年末,我國地級以上城市綠地面積259萬公頃,比2012年末增長38.2%;2020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比重達到68%,可再生能源消費比例超過13.6%;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居民小區覆蓋率達96%……一組組數據顯示,各城市正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關于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環境保護成效,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代表用三個前所未有概括:過去的十年,生態環境保護決心之大,前所未有;生態環境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之大,前所未有。
以北京市為例,該市PM2.5由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下降了63.1%,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譽為“北京奇跡”。人們收獲了越來越多的藍天,而這些變化和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體現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未來,中國城市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深入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往昔已展千重錦,明朝更進百尺竿。眺望未來,中國式現代化城市篇章正徐徐翻開。
(中國城市報記者葉中華參與采寫)
《 中國城市報 》( 2022年10月24日 第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