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位于江蘇省南通市的振華重工南通傳動公司發揮多年技術積累和研發制造優勢,抓牢綠色發展新機遇,為海上風電安裝船配套升降系統和樁腿齒條。截至10月中旬,振華重工南通傳動公司累計完成減速箱9000余臺,同比增長近30%,主要為法國、巴西、印度、韓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國內碼頭、工程船舶和城建盾構機配套。圖為工作人員在振華重工南通傳動公司裝配車間搶抓生產。
人民圖片
制造業“國家隊”迎來擴容!
近日,工信部公示第三輪先進制造業集群決賽優勝者名單,遴選出武漢市光電子信息集群等20個集群為決賽優勝者。本次名單通過后,意味著我國重點培育發展的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將迎來第三輪擴容。
集群數量或擴至45個
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指一定區域內先進制造業領域的企業和機構,通過緊密協作、互動共生形成的網絡化產業組織形態,是產業鏈空間分布的重要載體,是園區經濟、集聚經濟的高級階段。
自2019年起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以來,工信部已組織開展了3輪競賽,共產生60個初賽勝出集群,其中25個集群在前兩輪集群決賽中勝出,成為重點培育對象。
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區域經濟學終身教授曾剛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有利于促進我國制造業產業鏈升級、價值鏈重構、供應鏈安全。
賽迪研究院規劃所所長程楠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從近年實踐來看,先進制造業集群在保持工業經濟穩定、暢通產業鏈循環、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集群成為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前兩輪競賽勝出的25個集群,完成產值6.2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1%,有力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
——集群成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先鋒隊。在程楠看來,集群培育過程中會圍繞主導產業形成產業公地,具有鮮明行業屬性的創新平臺、技能人才、金融產品在集群內不斷積淀,有助于打造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樣本。
——集群成為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試驗田。程楠介紹,在工信部下發的集群競賽通知中,明確要求集群發展促進組織代表集群參賽。這些專業化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將伴隨集群共同成長壯大,成為推動集群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生力軍。
推進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是我國推動制造業優化升級、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合作的重要途徑。工信部規劃司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我國制造業正處于由大變強的關鍵時期,培育發展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推動我國制造業在產業組織和空間布局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對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暢通制造業國內國際雙循環具有重要意義。
跨區域協同效應趨顯
當下,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具有哪些特點?
程楠分析,從三輪集群競賽的結果看,呈現出三個特征:一是東密西疏,東部地區30個集群,占到了2/3;長三角更是高度集中,有15個集群,占到了1/3。二是覆蓋原材料工業、裝備制造、消費品工業、電子信息工業,其中裝備類集群17個,占比最高。三是聯合申報集群11個,接近1/4,超出預期。
中國城市報記者注意到,先進制造業集群工作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不僅踴躍參與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而且湖南、河南等省份已相繼啟動了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培育和認定工作。
程楠認為,通過培育集群可以看出地方支持產業發展的三個方向。其一,在鞏固現有優勢產業領先地位上下大功夫,力爭在全國甚至全球的產業地圖上占據一席之地,成為產業分工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其二,以集群為載體加速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廣東省啟動實施了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工程,加快推進新制造生態系統建設。其三,打破行政邊界限制,基于產業空間聯系主動開展跨區域產業合作,抱團發展、互利共贏。比如,江蘇省泰州市、連云港市、無錫市生物醫藥集群各揚所長,推動醫學、醫藥、醫療的“三醫”融合,打造“一城一港一谷”(泰州中國醫藥城、連云港中華藥港、無錫中華藥谷)產業生態走廊。
在此次公布的第三批優勝者名單中,共有7個跨城市或跨區域的集群入選,分別是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業集群,“武襄十隨”汽車集群,南通市、泰州市、揚州市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集群,泰州市、連云港市、無錫市生物醫藥集群,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佛山市、東莞市泛家居集群和蘇州市、無錫市、南通市高端紡織集群,覆蓋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地區。
東北實現“零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信部公示的第三輪先進制造業集群決賽優勝者名單中,來自沈陽的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集群首次登榜,與長春市汽車集群一起實現了東北地區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零”的突破。
程楠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沈陽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集群、長春汽車集群在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中勝出,充分說明東北制造業,尤其是裝備制造業,在全國有較強的影響力和認可度。
程楠認為,東北地區具備較好的重工業發展基礎和條件,不僅創造了無數“全國第一”,而且是很多國之重器的生產基地,這種制造能力成為東北集群發展的底色。
以長春市汽車集群為例,1956年中國第一輛汽車在長春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一汽集團前身)下線。66年后,這里已經集聚了一汽紅旗、一汽解放、一汽奔騰、一汽大眾、一汽豐越5家汽車整車制造企業,整車年產能約300萬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同時,在程楠看來,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成為東北集群發展的亮色。“以沈陽市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集群為例,2018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批準建設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落戶沈陽,這次又成功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兩者將成為沈陽發展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產業的左膀右臂,助力產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程楠說。
東北兩家集群入選國家隊,是一個好的開端,但在培育世界級集群的道路上,仍然任重道遠。以長春汽車集群為例,程楠介紹,相比上海市新能源汽車集群的創新能力和基礎實力、“武襄十隨”汽車集群的網絡協作和生態水平,都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強化集群間交流合作
目前,前三輪決賽勝出的4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中,既有寧波綠色石化、呼和浩特乳制品,佛山、東莞泛家居,蘇州、無錫、南通高端紡織等以傳統產業見長的集群;也有上海集成電路、合肥智能語音、蘇州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寧波磁性材料等代表新興產業的集群。
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的過程中,應如何處理好傳統基礎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間的關系?
程楠認為,對每個集群而言,都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趨勢,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挖掘知識、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價值,借助數字化、平臺化研發設計工具,推廣智能化、網絡化生產制造模式,提供個性化、共享化的增值服務體驗,加快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發展步伐。
同時,也要加強集群之間的交流合作。比如,合肥市智能語音集群和青島市智能家電集群之間就有很強的互補性,智能語音技術可以為家電企業的智能化轉型賦能,而家電集群也為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的迭代升級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
“又比如,溫州樂清電氣集群的低壓電器產品服務南京新型電力(智能電網)裝備集群,可以充分發揮集群促進組織的作用,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牽線搭橋,建立更加暢通的上下游合作關系,并積極探索整機牽引下的跨集群協同攻關機制等。”程楠說。
《 中國城市報 》( 2022年11月14日 第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