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跨區域科創金融改革“路線圖”出爐!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以金融支持長三角協同創新體系建設。
《總體方案》提出,通過5年左右時間,將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打造成為科創金融合作示范區、產品業務創新集聚區、改革政策先行先試區、金融生態建設樣板區、產城深度融合領先區。
為何選擇這五座城市?未來五城如何在科創金融領域抱團發展?
19條具體措施系統全面
《總體方案》以加快構建廣渠道、多層次、全覆蓋、可持續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為主線,從健全科創金融機構組織體系、推動科創金融產品創新、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科技賦能金融、夯實科創金融基礎、扎實推進金融風險防控等7個方面,提出了19條具體措施,為科創企業、科創產業在用錢、用人、成果轉化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務。
記者注意到,19條措施系統全面、亮點突出。比如優化科創金融產品供給方面,將大力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股權質押等貸款產品,進一步豐富信用貸款產品種類,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支持金融機構創新軟件、大數據等無形資產價值評估體系。
推動科創金融業務創新方面,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運用再貸款、再貼現資金加大對符合要求的科創企業信貸投放力度。
深化銀行業金融機構跨區域協作方面,支持試驗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前提下,探索建立跨省(市)聯合授信機制,積極發展銀團貸款等業務,優先滿足試驗區內科技產業及重大合作項目融資需求。
暢通科創企業上市融資渠道方面,加強上市后備科創企業資源庫建設,對優質科創企業進行孵化培育和分類支持。
強化股權投資基金培育引導方面,加強試驗區內投資基金與高校、科研院所對接合作,通過市場化手段,利用現有科創類專業子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同時,研究探索適當放寬試驗區內政府投資基金單個投資項目投資限額,適度提高投資容錯率,探索基于孵化企業數量等指標的正向考核激勵機制,鼓勵優化政府投資基金和國有創業投資資本退出機制安排,鼓勵通過協議轉讓、上市、回購等市場化方式退出。
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認為,科技賦能金融是《總體方案》的一個重要目標,“之前的原則是科技的歸科技,金融的歸金融,結果傳統金融機構普遍在科技方面非常弱,而科技公司又不斷退出金融服務,導致金融、科技‘兩張皮’現象很明顯。”
值得關注的是,該“路線圖”設計基本原則強調了“金融、科技相輔相成”。《總體方案》要求,緊扣科技創新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科技創新賦能金融產業發展,實現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源高效對接,形成與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
上海財經大學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學良分析,以科技賦能金融可能是長三角未來“金融+科技+產業+融合”發展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人民銀行方面表示,《總體方案》的出臺,有利于進一步協同推進原始創新、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推動形成金融供給和需求結構平衡、金融風險有效防范的良好生態,打造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研發生產新高地。
五城“主線任務”各不同
此次試點,為何選擇長三角地區?又為何是這五座城市入選?
對此,張學良分析稱,從經濟基礎來看,長三角以全國1/26的國土面積集聚了全國1/6的人口,創造了全國接近25%的經濟產出,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壓艙石;從科技視角來看,科技創新實力比較雄厚,聚集了全國主要的大中專學校,同時長三角的專利申請量近18萬件,占全國總量近1/3;在金融方面,長三角地區特別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聚集了一批國內外的重要金融機構。
記者注意到,入選的五城是我國科技創新的密集區,同時也是金融改革的先行區。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在這些頗具發展科創金融優勢的城市開展試驗,更容易產生成果,從而推動試驗區轉為示范區,以點帶面,帶動全國科創金融大發展。
試驗區內,五地“主線任務”各有不同:上海要推動國際金融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再上新臺階,南京要深入推進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杭州聚焦建設國內現代科創金融體系的實踐窗口和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發展的示范基地,合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新興產業聚集地,嘉興爭創長三角科技成果轉化高地和科創金融一體化服務基地。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五地各司其職,但終究是在抱團發展的大背景下,這就需要讓資源、信息和成果在彼此之間有序流動。
接下來,五地之間將實現科創信息共享。《總體方案》提出,探索推進試驗區內科創金融信息互聯互通,打破試驗區政務信息壁壘,實現科創企業信用信息、金融服務共享共用。
與此同時,建設和完善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依托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加強水電氣、社保、公積金以及倉儲物流等信息歸集共享,并加強本地平臺與全國平臺的互聯互通。支持試驗區城市在創業孵化、金融創新、成果轉化、技術轉讓、科技服務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推進科技創新互聯互通,促進科技成果跨區域流動。
此外,值得期待的是,在“科技+金融”的新范式下,五地數字化水平也有望邁上新臺階,城市將變得更“聰明”。
根據《總體方案》,未來將推動試驗區以第五代移動通信(5G)、物聯網為代表的“萬物互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5G技術在智能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布局,推進“感知城市”物聯網系統建設。圍繞國家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城市建設,推動“下一代互聯網+云計算平臺”智慧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構建規模化、開放型金融云服務平臺。深入推進“城市數據大腦”建設,打造大數據、動態化、可視性的“城市金融大腦”。
“這個試驗區對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大有助益,試點成果將惠及長三角城市群。”鄭磊說。
專家:注意防范科創金融風險
事實上,早在去年11月,山東省濟南市就獲批建設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并被賦予了在科創金融改革領域先行先試的重任。
試點一年來,試驗區建設實現穩健起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覆蓋科技創新全周期的金融生態鏈初步建立;鼓勵發展科創金融專營(特色)機構,解決初創期、成長期的企業融資難題;支持成熟期的科創企業上市掛牌、發債融資,對企業上市補助由800萬元提高至1000萬元,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及全國股轉系統山東基地全部落戶。
今年4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十四五”時期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工作方案》提出,要聚焦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弱項,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推動金融體系更好適應新時代科技創新需求。
如今,科創金融改革從一座城市走向了一個區域。對此,張學良認為,“打包”改革有利于集成創新,有利于互相補位、彼此促進,對于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以及金融系統內的風險防控具有積極作用。
“‘科技+金融’是一個正在發展完善的事物,要做好負面清單,做好監管,同時利用大數據技術、組織化模式防范金融風險,為金融改革保駕護航。”張學良提醒道。
《 中國城市報 》( 2022年11月28日 第03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