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再添新成員!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在沈陽市、南京市、杭州市、武漢市、廣州市、成都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試點期為自批復之日起3年。
受訪專家認為,截至目前,我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已經涵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東北和中西部地區的主要省市,在全國形成了“1+10”發展格局。此次試點擴圍,體現了多點位、重基礎、錯位化的服務業開放布局思路,將加快帶動服務業開放向全國縱深發展。
“1+10”發展格局加快帶動服務業開放向全國縱深發展
與制造業相比,服務業發展現狀和行業特殊性決定了服務業的開放需要在一定地區、一定范圍先行開展試點,摸索出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然后扎實穩妥地在全國逐步推開。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俞華介紹,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是黨中央、國務院就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的重要部署,至今已開展了7年的持續創新探索,形成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慶等省市“1+4”示范試點格局,為全國的服務業開放積累了經驗、探索了路徑。
2015年5月,北京成為全國首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2021年4月,試點首次擴圍,將天津、上海、海南、重慶4省市納入。不久前,試點迎來第二次擴圍,沈陽、南京、杭州、武漢、廣州、成都等6個城市獲批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此次選擇沈陽等6個城市以擴大服務業開放試點,主要是通過各具代表性的典型城市,充分發揮其在服務業發展上的先進經驗和帶動作用,逐步增加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形成“1+N”示范試點布局,為全國的服務業開放積累更多經驗、探索新的路徑。
俞華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試點擴圍有利于服務業全面擴大開放,為我國服務業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擴大開放積累經驗、試壓試水;有利于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探索制度型開放路徑,引進全球高端服務企業來華發展,引領帶動我國本土服務企業加速趕超;有利于構筑服務業開放新高地,探索出更多創新案例和開放經驗,打造我國在服務業擴大開放方面的新標桿。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6城市獲批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我國服務業擴大開放布局呈現出新特點。
俞華表示,以前是一省、四個直轄市的省級層面試點,如今試點擴大到省會城市層面。截至目前,我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已經涵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東北和中西部地區的主要省市,最早開始試點的北京已經于2020年升級成為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全國形成了“1+10”發展格局,體現了多點位、重基礎、錯位化的服務業開放布局思路,將會加快帶動服務業開放向全國縱深發展。
“通過此次擴容試點,我國服務業開放綜合試點在空間分布呈現沿海與內陸雙向統籌,東部沿海與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全面覆蓋,與國家的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相統籌協調,特別是利用好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港的開放平臺功能,切實發揮出各地區城市的引領帶動作用。”劉向東說。
為何越來越強調服務業開放
近年來,我國不斷采取措施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包括壓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中的服務業條目,增加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中的服務業條目,增加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等。不久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擴大市場準入,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話音甫落,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迎來擴圍。
為何越來越強調服務業開放?劉向東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我國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對外開放已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邁向規則、規制、標準、管理等制度型開放,市場準入已由制造業等領域向服務業領域延伸,并成為鞏固國內大循環和連接全球價值鏈分工的重要基礎和紐帶。加快促進服務業重點領域重點地區開放創新,將進一步提升構建新發展格局、擴大對外開放的能力和水平,同時更有效地以國內大循環發展吸引全球資源要素配置,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
服務業擴大開放之所以重要,在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絲路研究院(海口)首席專家兼院長張湧看來,服務業已經成為解決就業、吸引外資的主力軍。
張湧援引國家統計局數據介紹,2013至2021年,服務業就業人員累計增加8375萬人,年均增長3.0%,平均每年增加就業人員931萬人。2021年,服務業就業人員35868萬人,占全國就業人員總數的48.0%,比2012年提高11.9個百分點。
同時,服務業已經成為我國利用外資的主力。2021年,我國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065億元,同比增長16.7%,占全部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比重為78.9%,比2012年提高30.7個百分點;新設外商投資企業中服務業占比91.2%。
俞華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擴大服務業開放有利于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在國際經貿規則變化中掌握主動。當前,經濟全球化正處于動力轉換和結構轉型的深刻調整期。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的多數年份,世界貨物貿易增速低于經濟增速,服務貿易日益成為經濟全球化的新動能,服務在全球整體貿易附加值中的占比已經超過一半。
在俞華看來,擴大服務業開放還將有利于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2017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9.3%,首次進入聯合國劃分的20%—30%的富足區間,此階段是居民消費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的關鍵時期,教育、文化、保健、旅游等服務性消費成為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積極引進發達經濟體優質服務企業,符合我國居民消費升級方向,對于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義。
著力推進服務業高水平開放
在劉向東看來,我國服務業開放發展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科技研發、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等發展相對滯后;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偏低、開放程度不高、行業發展有較大差異;很多服務業國際競爭水平不高,無法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高質量服務業需求;服務業領域邊境內壁壘較高,部分服務業領域存在壟斷行為;醫療、教育、信息、健康、文化等生活性服務尚不能滿足居民消費升級的需要。
俞華認為,自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以來,我國開放型經濟各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取得不同程度的重要進展,但是服務業領域仍是我國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的一塊短板。由于內外多種因素影響,服務業開放相對滯后問題仍然存在,如一些市場急需、消費需求大的境外服務消費新技術新產品進入我國市場具有一定難度,亟待借鑒國際標準、擴大市場準入。
另外,當前金融、交通、健康、醫療等領域的數字服務經濟發展較快,但數據的跨境流動仍是難題,亟待解決。俞華認為,未來需要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限制,提升流動型開放。全面放開完全競爭的服務消費領域,如旅游服務、分銷服務、環境服務、信息服務及與制造業相關的領域外商準入限制,還要進一步提升開放訴求大但開放水平較低的醫療、金融、電信、教育、文化娛樂、專業服務等領域。
關系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制度。記者注意到,國務院在批復中要求,試點要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緊緊圍繞本地區發展定位,進一步推進服務業改革開放,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塑造國際競爭和合作新優勢,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國務院在批復中還要求,有關省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精心組織,大膽實踐,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開展差異化探索,在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取得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全國服務業的開放發展、創新發展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 中國城市報 》( 2022年12月26日 第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