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蘭代表:
加強黃河流域與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
■中國城市報記者 胡安華
依托中國最長的兩條河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后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保護好、利用好、發展好“一江一河”,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也已成為兩大戰略的共性原則和基本遵循。
長江經濟帶與黃河流域在空間上均橫跨中國東、中、西三大區域,但兩大流域內部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都體現為下游優于中游、中游優于上游的特征。在全國人大代表、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方蘭看來,迫切需要外生政策沖擊打破這種不協調形態,重塑區域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方蘭建議,推動兩大流域在差異化發展戰略中的輻射帶動協同。以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為支撐,集聚兩流域人口、資本、技術等要素,培育新增長點;在具備條件的城市打造高端制造業腹地,承接超大城市部分功能,形成主業清晰、綠色和諧、功能互補、各具優勢、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在基礎設施、交通通勤、基本公共服務、文化旅游產業等方面深入推進兩流域的協同發展;激發路徑協同、產業分工、協同創新、資源配置等舉措。打造流域產業協同平臺、交通一體化平臺、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平臺,發揮“1+1>2”的效應。
推動流域內上中下游間的協同發展。需要充分考慮沿江、沿河流域內不同省份的自然稟賦差異,既要注重區域內部的融合發展,又要注重區域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投資、人才、技術、能源等要素在不同省份間的快速流動,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流域經濟布局,因地制宜,分區定策;還要著力推動要素資源沿江沿河跨區域自由流動、互通共享和高效整合,建立多層次的區域內外合作治理體系,包括流域內外、城市群、省際邊界一體化和地級市間的戰略合作聯盟,推動各地區之間創新合作和協同發展。
建設大江大河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在文化共同體理論視域下,推進長江黃河文化交流合作,是打造中華文化共同體的重要體現。要從思想理念上樹立區域文化共同體的共識,明確文化在推動長江、黃河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靈魂紐帶作用。
鐘章隊委員:
加快我國軌道交通現代化建設
■中國城市報記者 王楠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交通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篇章,是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要現代化國家的戰略支撐。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通信方向首席教授鐘章隊表示,我國軌道交通基礎扎實,高速鐵路已經成為亮麗名片,重載鐵路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保障作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世界遙遙領先,市域鐵路、城際鐵路快速發展,服務城市群、都市圈建設。
“但是也要看到,我國還存在著不同模式軌道交通網絡互聯互通困難,有些城市高鐵車站間換乘、轉乘效率低、缺乏軌道交通新基建和數字鐵路的頂層設計等問題。”鐘章隊建議,針對都市圈、超特大城市多高鐵車站、多機場間高效換乘需要,建設地下環形快速聯絡線。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探索發展郊區市域鐵路環線,充分利用郊區高鐵站,形成與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的有效銜接,滿足大型遠郊住宅區、衛星城、商圈等生活、通勤的客流需求。同時,還應積極探索市域鐵路網絡的獨立經營模式,減輕城市財政負擔。
鐘章隊還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快出臺5G頻率應用政策,構建統一制式、互聯互通的軌道交通專用5G移動通信網絡,為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的“四網融合”奠定基礎,破除條塊和部門信息壁壘,形成車地大容量低時延信息傳輸通道。
鐘章隊認為,未來,應該進一步加強軌道交通的頂層分類設計,以高質量供給滿足全國不同的需求。他建議有關部門做好軌道交通新基建、數字鐵路、數字平臺的頂層設計,大力發展5G/5G-R、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新能源技術,推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標準的制定與應用,促進電務、工務、供電等傳統基礎設施的轉型升級,構建感知、信息與能源融合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實現鐵路再提質。
近年來,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市市通、縣縣通高鐵越來越普及。鐘章隊認為,基于既有編組站、貨運車站的鐵路運輸網絡亟須重構,應直接對接物流中心、汽車運輸、園區產業,加快公轉鐵戰略實施。同時,發展高鐵、市域鐵路快遞物流新模式,積極推進港鐵、水鐵、公鐵等多式聯運。
施文美代表:
推進長三角中小城市一體化協作發展
■中國城市報記者 胡安華
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5周年。滬蘇浙皖三省一市以占全國1/26面積的土地、約1/6的人口,創造出了全國1/4的經濟總量,擁有中國最龐大的城市群。
通過這些年的探索與實踐,長三角一體化的內涵與外延日益豐富。一體化實踐已從最初有形的基礎性領域,如打通斷頭路、環境群防群治,向著無形的更高層次、更核心領域延展。
“對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要求,長三角地區中小城市與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聯動合作還存在一定不足,存在突破毗鄰區域的行政壁壘難度較大、協同發展難度較大、戰略規劃銜接性不強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湖州太平微特電機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施文美表示。
在施文美看來,中小城市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面臨的關鍵難題,是行政體制阻礙市場機制作用的有效發揮,亟需相關部門在戰略層面加以審視,深化體制改革,以行政手段進一步加速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
對此,施文美建議,要突破行政壁壘,推廣實施一體化協作新機制,加大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112項改革成果的復制推廣工作,以示范區毗鄰區域為試點。
合理優化都市圈各城市分工,差異化增強中小城市功能。如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位于長三角區域的關鍵節點,具有良好的農業基礎,健康休閑、智能制造等產業也較為發達,建議周邊大城市加強與南潯區的產業鏈協作,實現互補共贏。
支持長三角區域性中小城市建設。她建議摒棄長期以來形成的以行政區劃為界限的封閉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城尾鄉頭”的銜接作用,放大龍頭城市的引領輻射作用,支持在長三角區域選擇一批有地域條件、歷史文化淵源、經濟聯系的中小城市開展區域一體化試點,推動江浙滬兩省一市邊際區域的跨省際合作,加強高鐵、城際、高速等交通網絡建設,形成適應新常態的發展格局,打造一批區域一體化發展的中小城市標桿。
呂建中代表:
共建文化數字絲綢之路
■中國城市報記者 邢燦
隨著數字經濟和數字技術高速發展,數字絲綢之路賦予“一帶一路”嶄新內涵,成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全國人大代表、大唐西市集團董事局主席呂建中認為,文化藝術品是國際文化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共建數字絲綢之路,文化領域特別是文化藝術品的流通是重要突破口。
“在全球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建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文化數字絲綢之路,不僅可以為藝術品、數字藝術品、數實結合藝術品等搭建交易流通的大平臺,還可以為國際多元文化交流融合搭建新平臺,促進‘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和經貿合作,助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呂建中說。
在呂建中看來,共建文化數字絲綢之路,既需要發揮好文化企業、平臺企業的帶動作用,也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出臺政策給予支持,既需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還需要協調帶動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工商界廣泛參與。
呂建中建議,相關部門在法律法規制定、政策規劃引領、市場監管等方面綜合施策,推動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區塊鏈+版權”)試點單位,特別是已經通過“區塊鏈基礎服務設施”備案和具有國際一流技術研發實力的機構,依托先進技術和基礎設施,聯合創建多國鏈、多品種、多語種、多幣種的文化數字絲綢之路。
同時,要加強政策溝通,進一步完善文化數字絲綢之路的制度基礎。“目前,不同國家和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和現狀不同,對數字經濟的監管要求也存在較大差異。為實現線上線下藝術品國際交易的統一,相關部委和國際組織應積極推動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國際層面建立相關議事規則。”呂建中說。
呂建中還建議,在嚴監管的前提下開展先行先試,探索央地協同的監管沙盒,助推國際文化藝術品跨境交易。國家外匯管理局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在一定額度范圍內授權相關交易平臺對國際文化藝術品開展跨境交易試點,與國際經貿規則接軌,促進文化藝術品國際國內大循環。
《 中國城市報 》( 2023年03月13日 第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