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商務服務中心建筑外景。
雄安新區宣傳網信局供圖
前不久,2023中關村論壇雄安智能城市論壇成功舉辦,雄安新區全面推進智能城市創新發展、促進數字生態繁榮之舉引人注目。
雄安新區從規劃開始,就以打造智能城市為目標,堅持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適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礎設施。
著力打造人類發展史上數字之城、智慧之城、典范之城的雄安新區,將如何彰顯新擔當?
構建完備規劃體系
部署海量智能設施
從硬件到軟件、從現實到數字、從建設到發展,雄安新區正全方位鋪就實施路徑。
規劃先行。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住建部聯合河北省政府印發實施《河北雄安新區智能城市建設專項規劃》;以專項規劃為綱領,雄安新區制定印發了《河北雄安新區智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形成智能城市規劃建設思路落地的整體方案,確保智能城市建設有序推進。
在此基礎上,雄安新區結合城市建設進度,制定實施《智能感知工程部署實施方案》《城市大腦工作方案》《河北(雄安新區)國家數字經濟創新試驗區建設方案》,印發實施《關于全面推動雄安新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城市建設到發展等維度形成創新探索的路徑。
同時,雄安新區形成了多項新標準。以城市建設為主題,將工程建設標準與智能化標準融合設計,形成了涵蓋3大類9方面200余項標準的智能城市建設標準框架,已經印發實施了包括數字道路分級、視頻終端復用、多功能信息桿柱、數據資源目錄、數據安全、區塊鏈數據協同等22項標準,正在研究智能社區、數字標識體系等20項標準,指導數字城市建設,檢驗、評價數字化建設水平、質量和效益,形成數字孿生城市建設發展的模式和經驗。
不僅如此,雄安新區還部署了海量的智能設施,利用從零起步的后發優勢,前瞻謀劃建設全數字道路、5G網絡連續覆蓋、城市計算中心等新基建項目,建成智能城市“一中心四平臺”(即雄安城市計算中心,以及物聯網平臺、視頻一張網平臺、城市信息模型平臺和綜合數據平臺)以及全國首個城市智能基礎設施平臺體系。
當前,以數字為核心的智能城市建設已進入以改革突破、模式創新、深度融合、成效導向為關鍵特征的“深水區”。為筑牢城市數字化底座,雄安新區采取了哪些具體舉措?
據了解,雄安新區成為國家雙千兆城市以及IPv6(互聯網協議第6版)國家綜合試點城市,其全面打造純IPv6環境,新建系統終端、應用全面支持IPV6,適度超前的網絡環境初步形成;將新基建作為必備的建設內容,將其納入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要求,新建城區數字道路、智慧社區、智慧管廊等新型基礎設施統籌集約、共建體系,部署各類感知終端設施,實現城市建設及運行全感知、數據全匯聚;邊云超協同的首個“城市云”計算體系投入運行(統籌部署、定期降配),以“底層基礎設施+城市數據匯聚平臺+行業智能中樞”為核心的城市大腦架構初步形成,政務數據匯聚超過200億條,政務數據匯聚融合超過80%,數據生產要素環境初步形成。
雄安新區作為智能城市建設的領跑者,在網絡安全方面還需要進行哪些優化和提升?
在2023中關村論壇雄安智能城市論壇上,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提出,雄安新區在規劃建設時,應該將網絡安全作為基礎工程,以“零事故”為目標,建立一體系、一中心、一平臺(即縱深防御的內生安全體系、城市級網絡安全運營中心和公共的網絡安全服務平臺),為我國智能城市的網絡安全防護樹立樣板。
數字技術賦能建設
應用場景豐富多元
近年來,雄安新區依托優質超前的網絡環境和計算服務能力,打造了智慧工地、智能接駁、無人超市、無人駕駛汽車、白洋淀智慧監測、數字資產交易等豐富的試驗應用場景,為技術攻關迭代和商用轉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字技術賦能城市運行、拓寬場景應用,將給雄安帶來哪些新變化?
中國城市報記者了解到,自雄安新區獲批國家區塊鏈綜合試點城市以來,搭建了集建鏈、用鏈、擴鏈、跨鏈、管鏈、治鏈多功能為一體的自主可控區塊鏈底層平臺。雄安新區高度重視區塊鏈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賦能政府服務和產業發展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城市運行、產業發展和民生保障,推動了政府治理服務的全方位變革。比如,產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企業服務一點登錄、一站盡享、一網通辦,實現了企業不用進政府、不用進銀行即可享受政務辦理、補貼申請、貼息、融資貸款等服務。雄安新區還利用區塊鏈加密技術為企業、個人建立“數據保險箱”,有效解決了數據確權的問題,為區塊鏈賦能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基礎。
此外,雄安新區建設統一數字身份體系,構建了自然人在數字空間的身份證明,實現數字空間“一碼通”,在全面保護個人身份信息的同時,實現“用數不見數”。結合新區數字城市建設思路和容東實際建設運行需求,雄安新區全面推動交通管理、出行服務、智慧社區、未來家庭、綜合能源管理、智慧教育、居家養老、垃圾清運清掃、城市安全等多個智能化應用場景落地。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雄安新區已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階段,工作重心轉向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并舉。
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表示,站在新的起點,科技部將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支持雄安新區創新發展,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新區建設的重要動力,搭建一流創新平臺,開展高水平科技創新,與雄安共同推動區塊鏈、物聯網、基礎軟件等智能城市建設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集成化應用,全面推動交通出行、居家養老、綜合能源管理、城市安全等以人為中心的智能化應用場景落地。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數字經濟加速布局
為集聚頂尖產業人才,雄安新區實施了雄才計劃,一大批頭部企業、高端人才布局雄安、落戶雄安。空天信息技術、新一代網絡通信、人工智能等高端高新產業成為新的發展引擎;一批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支撐平臺——雄安創新研究院、科創中心即將建成投用,將匯聚更多人才和智慧。
為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在雄安,“不堵車、職住平衡、候鳥天堂、直飲水”等一系列意象逐步寫實,“1+10”疏解配套和“1+24”穩經濟等政策先后出臺,“一網通辦、秒批即辦、全程幫辦”和資金撥付“穿透式”管理等新機制發揮效用,一座新時代宜業宜居的“人民之城”正逐漸成型。
近年來,雄安新區聚焦聚力數字經濟發展,將數字產業打造成為最重要、最有朝氣的支柱產業。一是以自主創新為核心,全面打造首個信創城市,形成從研發、生產到應用、適配、測評驗證等產業鏈上下游貫通的規模化發展態勢;充分發揮前期區塊鏈、數字人民幣研發與應用的先發優勢,拓展應用場景,集聚金融科技創新要素,打造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示范區。二是啟動一批(20余個)數字產業項目,出臺空天信息、信創等一批產業政策,加快創新資源集聚。三是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激勵獎勵企業開展集成創新、融合創新,數字產業發展要素加快集聚,一個開放、創新的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環境正在雄安逐漸形成。
“支持雄安新區以區域大戰略謀劃協調發展新優勢,吸納和集聚更多創新要素資源,在智能城市建設重點領域、重點片區、特色示范區等維度大膽探索、勇于嘗試,加快形成智能城市建設的新模式和新經驗。”賀德方表示,希望雄安新區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理念,在建設中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把科技創新作為雄安新區高質量建設和發展的根本,加快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和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
《 中國城市報 》( 2023年06月05日 第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