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藥房配酸梅湯”的話題近期登上熱搜。一些醫院、藥房順勢推出不同功效的中藥茶飲,例如和胃調脾茶、減肥瘦身茶等,不少年輕人變成了“中醫粉”。中藥茶飲的走紅,折射出飲品消費新趨勢,但能否成為下一個黃金賽道,需要為它“把把脈”。
中藥茶飲此次走紅帶給飲品行業不少啟示。如今消費者越來越關注飲食健康,對茶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口味之外,對飲料含糖量、碳水化合物等指標愈發關注。不管是熬夜加班的上班族,還是挑燈夜戰的學生黨,面對工作和學習壓力,容易產生“健康焦慮”,養生保健成為年輕人新潮流。不少年輕人相信,藥食同源的中藥茶飲,能夠預防和治療一些常見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從這點看,中藥茶飲順應了當下的養生潮流。
除了滿足養生需求,中藥茶飲在年輕人群體中還是流行的社交符號。從去年冬天的圍爐煮茶,到今年夏天的中藥酸梅湯,什么火,年輕人就追什么。在短視頻社交平臺上,各種關于中式養生茶飲店的分享大量涌現。年輕人喜歡嘗試新鮮事物,也喜歡分享自己的生活體驗,中藥茶飲正符合他們的心理需求和審美趣味。
中藥茶飲并非新生事物,此前市場上也出現過類似養生茶飲,但影響有限。比如有些國藥老字號曾推出自有茶飲品牌,主打“中藥+”奶茶、咖啡等養生概念,以解決飲料含糖量高等問題,不過并未在市場上激起多大水花。實際上,中藥茶飲的市場化之路并不容易。食以安為先,安全是食品行業的底線和紅線。作為藥品,需要符合藥品監管法規和標準;作為食品,則需要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和標準。如何對中藥茶飲準確界定并進行市場化監管,以確保其衛生、質量和安全,存在一定難度。此外,不同消費者體質不同、需求不同,配料服用劑量也很難一概而論。
由此來看,中藥茶飲能否成為飲料市場的現象級爆品仍有待觀察。如何在拓展茶飲品類、豐富消費場景的同時,進一步發掘中藥茶飲背后的醫學功效和文化底蘊,才是未來茶飲行業贏得年輕一代消費者的關鍵。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