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個月,大連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完成302.6萬標箱,同比增長14.3%。圖為大連港俯瞰。人民視覺
東北海陸大通道建設正駛入快車道!
日前,東北三省一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合作聯席會議審議通過了共建東北海陸大通道專項合作實施方案。方案確定,各方將共同推動東北海陸大通道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受訪專家認為,東北海陸大通道將帶動東北地區成為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對促進東北全面振興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推動東北海陸大通道高質量發展,未來可在加快完善物流體系建設、改善建設通道基礎設施、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加強通道標準規則“軟聯通”等方面進一步發力。
為何建設
東北地區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的開放門戶,東接日韓亞太、西聯中亞歐洲、南通東盟南亞、北達蒙俄大陸,沿邊向海通陸輻射優勢明顯,是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也是我國對接東北亞、聯通歐亞大陸橋的重要樞紐。
東北海陸大通道以大連港、營口港、錦州港等沿海樞紐港口為海向支點,以沈陽、長春、哈爾濱等經濟中心城市為內陸口岸樞紐和貨物集結中樞,縱貫我國東北地區。
推動東北海陸大通道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遼寧省近年來一直在努力。自2021年全國兩會起,遼寧代表團連續三年將通道建設作為全團建議向大會提交,力爭獲得國家政策支持。
2021年全國兩會,遼寧代表團建議,將“東北陸海新通道”建設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
同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答復遼寧代表團稱,客觀上講,建設東北陸海新通道面臨的境內基礎設施條件總體較為完備,沿線國家鐵路已全部建成、運輸能力較為富余,遼寧沿海港口群基礎設施和集疏運體系建設成熟,但對通道貨源貨流組織、經濟社會效益等研究尚不深入,通道境內段尚存在缺失路段且為地方鐵路,受地方政府財力制約,建設相對滯后,境外段鐵路建設尚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此外,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答復中建議,地方政府可對通道名稱、沿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運輸需求、通道功能定位、發展目標取向等進行系統深入研究,科學研判通道建設重點和時序,加快推進地方鐵路缺失路段建設,為相關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開發開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2022年全國兩會,遼寧代表團建議,將東北海陸大通道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統籌推進,形成中央總體協調和地方區域聯動的工作機制,優化通道沿線省市產業競合關系,統籌布局,發展本區域內有特色、有優勢的產業。原先“東北陸海新通道”的稱謂此時已被“東北海陸大通道”取代。
時間來到2023年全國兩會,連續兩年心愿未了的遼寧代表團再次建議,將東北海陸大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出臺明確關于東北海陸大通道的規劃性文件,從國家層面統籌推進東北海陸大通道建設。
遼寧代表團在建議中提到,加快東北海陸大通道建設,是推進東北地區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的迫切需要;是促進東北地區經濟上規模上質量上臺階,助力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現實需要;是加強東北地區與國家重大戰略銜接,深度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時代需要;是完善交通物流發展短板、提升資源要素組織能力和國際合作空間的戰略需要。
談及建設東北海陸大通道的意義,東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杜寶貴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在區域協調發展格局中,海陸空交通一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交通物流已經成為國家、地區間經濟聯系的重要紐帶。實現海陸空交通一體化能夠大大降低物流成本,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有利于打造區域營商環境,對履行維護國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和落實雙循環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實現東北振興來說,海陸空交通一體化更是關鍵的一環。通過建設東北海陸大通道,實現海陸空交通一體化,能打通東北地區與國內外市場的物流通道,促進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提高東北地區的國際競爭力,加速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為東北地區產業結構升級和轉型提供高質量支撐,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杜寶貴說。
有何基礎
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所教授曹洪滔曾撰文提到,東北海陸大通道建設依托東北地區天然地理優勢與后天交通優勢,是以海鐵聯運為主要方式所構建而成的復合型國際運輸物流體系。
在曹洪滔看來,一方面東北地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為東北海陸大通道建設提供發展先機;另一方面,東北地區便捷完備的交通體系為東北海陸大通道建設提供客觀保障。
以交通體系為例,東北地區已形成以海港、陸港、空港為龍頭帶動,以高快速鐵路、高速公路為骨架支撐,以干線鐵路、普通公路、客貨樞紐為多類補充的立體化綜合交通布局,初步構建了高效暢通的綜合運輸服務體系,多項運輸指標在全國排名前列。除此之外,中歐班列已構建起西、中、東三條出境通道并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為東北海陸大通道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具體到遼寧省,今年8月首開經由同江北口岸出境的中歐班列,打通了經黑龍江同江北口岸聯通俄羅斯和歐洲大陸的新通道。此前該省已開通二連浩特、滿洲里、綏芬河、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口岸。隨著新線路的開通,遼寧省中歐班列實現“三通道六口岸”全覆蓋,多點通關、多點布局運輸格局進一步完善。
隨著三省一區交通運輸合作的不斷加強,東北海陸大通道建設將按下快進鍵。
中國城市報記者注意到,不久前召開的東北三省一區交通運輸合作聯席會議,審議通過了東北三省一區推動共建東北海陸大通道、組建多式聯運發展聯盟、超限超載運輸跨省聯合執法、省際道路客運轉型發展、大件運輸跨省審批協作等5個交通運輸領域專項合作實施方案。
如何發力
受訪專家認為,當前,東北海陸大通道運行效率逐步提高、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維護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在國際運輸通道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正處于建設初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補齊的短板。
具體而言,杜寶貴認為,在基礎設施方面,道路、橋梁、港口等設施不夠完善;在物流成本方面,運輸、倉儲、人工等成本相對較高;在人才方面,物流管理、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等領域的人才相對較少;在氣候條件方面,天氣寒冷,冬季漫長,對交通運輸和物流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政策支持方面,稅收政策、土地使用政策等仍有完善空間。
杜寶貴建議,進一步加快完善物流體系建設,改善建設通道基礎設施,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加強通道標準規則“軟聯通”,加強政策融通,加大人才引育力度。
西部陸海新通道是我國西部地區一條重要的南北向陸海聯動戰略通道,其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是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重要部署。
今年上半年,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區市經新通道進出口貨值達3500億元,同比增長約40%;今年1月至9月,西部陸海新通道開行鐵海聯運班列6107列,同比增長5%;運輸貨物63.3萬標箱,同比增長14%。
東北海陸大通道可以吸收借鑒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哪些成功經驗?杜寶貴認為,一是提高運輸通道一體化和標準化程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構建依托國際運輸通道的跨區域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降低交通運輸經濟成本;三是要深入推進國際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完善多式聯運體系,建立符合國際規則的制度體系;四是要建立應急物流保障機制,降低物流保障風險。
《 中國城市報 》( 2023年10月30日 第03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