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國家綜合展區內,總展覽面積達2500平方米的中國館引起各國來賓的關注,大家紛紛打卡拍照。
本屆進博會上,中國館設立了“自貿試驗區建設十周年成就展”,一條采用數字孿生技術、裸眼3D技術打造的傳統水墨風格的時光隧道,全景呈現自貿區十年的建設歷程,彰顯自貿區蓬勃生機與活力。
11月10日,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在上海圓滿閉幕。154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來賓齊聚展會,750多個交易團報名入場采購,規模創歷史新高。
六年來,國內外企業在進博會上推出約2440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彰顯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及全球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以進博會為窗口,中國正在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姿態,與世界攜手共創更美好未來。
新時代,共享未來。今年,進博會釋放出哪些重要信號?
開放腳步不停歇
國家綜合展是本屆進博會頗引人注目的展區。中國城市報記者走訪了解到,中國館作為其中最亮眼的一個展館,面積達2500平方米。工作人員介紹說,今年中國館展館面積創歷屆之最,“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提供新機遇”的主題,意在重點展示我國推進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最新成果。
2023年恰逢中國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十周年(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在本屆進博會上,中國館專門設立了“自貿試驗區建設十周年成就展”,一條采用數字孿生技術、裸眼3D技術打造的傳統水墨風格的時光隧道,全景呈現自貿試驗區十年的建設歷程,彰顯了自貿試驗區的蓬勃生機與活力。
中國城市報記者了解到,10年間,中國已形成21個覆蓋東西南北中的自貿試驗區,通過多元化合作、差異化探索、數字化應用等,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
2022年,21家自貿試驗區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占全國18.1%的外商投資和17.9%的進出口貿易,并向全國復制推廣302項制度創新成果,形成了改革紅利共享、開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
十年砥礪前行,十年春華秋實。2013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立以來,自貿區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已成為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名片。2023年金秋時節,上海自貿區與“一帶一路”倡議共同迎來“雙十年”,上海自貿區承載著為全國更高水平開放探路的戰略使命,通過一系列首創性制度創新,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日益發揮出服務“一帶一路”的橋頭堡功能。
上海自貿區在深化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升航運資源配置能力方面,助力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13年世界第一。上海航運市場開放力度不斷加大,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國際航運中心,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走訪位于東海大橋以南的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時,碼頭工作人員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這里總用地面積223萬平方米,共有7個集裝箱泊位,岸線長2350米,設計年通過能力為630萬標準箱。不僅如此,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是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百分百“中國芯”、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集裝箱碼頭。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港集團)尚東集裝箱碼頭分公司是該碼頭的運營主體。
進博會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集中亮相國家會展中心(上海)。上港集團不僅是上海自貿區建設的見證者、親歷者,還連續六屆全力支持保障進博會海運展品出入境、港口提貨等物流環節順暢,為進博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安全、有序、便捷及高效的港口服務保障。
人流、物流、商流從海上紛至沓來,中國一直致力于讓自身大市場成為世界共享的大市場。
科創走廊蓄能量
2018年首屆進博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9年,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納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標志著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從秉持新發展理念的基層生動實踐上升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平臺。
大道眾行遠,攜手啟新程。備受關注的第六屆進博會2023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質量發展要素對接大會同期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
會上,G60“一廊九城”同向同行、共赴未來,立足“三先走廊”戰略定位,圍繞“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賦能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主題,深刻把握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理和底層邏輯,著力技術邏輯、市場邏輯和治理邏輯的有機統一,聚焦“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和“從0到10”的全過程創新突破,把強化區域創新協同擺在突出位置,進一步做實機制、放大效應、打響品牌,攜手共筑科技創新策源地、共建世界級產業集群、共育國際一流創新生態,合力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走廊和重要創新策源地,勇當科技和產業創新開路先鋒,為更好服務新發展格局和國家戰略作出G60新的更大貢獻。
采訪中,中國城市報記者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發揮科創要素集聚效應,共建世界級產業集群。
如何推動更多高端科創要素走進G60、匯聚G60,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據介紹,滬蘇湖高鐵預計于明年竣工,松江新城與長三角城市之間聯系將更加緊密。
更多信息顯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松江當前正積極推進國際多式聯運物流樞紐建設,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跨區域資源配置與輻射帶動能力,這些舉措將更好支撐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
放眼未來,G60國際化布局會進一步拓展和完善,在做深走實4條國際班列的基礎上,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將以松江國際多式聯運樞紐為始發站,以滬昆鐵路、滬昆高速為紐帶,直通云南省磨憨、磨丁口岸,深入東南亞腹地,推進亞太跨區域資源高效流通和配置。
此外,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還將與中阿改革發展研究中心和上合示范區開展高水平開放合作,為共建共享國家戰略重要平臺、共育國際一流科創生態提供強有力支持,促進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助推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創生態建設。
文化互鑒促交流
進博會人文交流活動展區向來是充滿文化氣息、生活趣味的區域。這里有來自西班牙、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韓國、新西蘭等國和中國31個省區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中國金幣集團有限公司帶來的豐富多彩的展演內容。持續放大進博會人文交流平臺作用,為推動中外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提供了舞臺。
聚八方來客,覽瓷都風采。在景德鎮展臺,中國城市報記者看到了許多海外游客圍觀青花瓷、玲瓏瓷、粉彩瓷、色釉瓷、雕刻瓷等各具特色的手工制瓷及國禮用瓷,無不發出驚嘆聲。
在海口人文展館,一些游客在品嘗了椰雕、清補涼、海南雞飯等富有海口文化特色的產品后感嘆:“這一口下去很‘海口’!”而添加了生活化美感的文創工藝作品椰雕棋盤,更是吸引不少參展商及游客駐足觀賞。
動態視頻展示與靜態美陳結合是海口人文展館的一個創新展示形式。為了打造科技與人文風情相結合的展區效果,海口人文展館設置了沉浸式互動體驗區、品牌文化展示區、優質旅游商品展示區、活動直播間和合作洽談區等多個特色功能區,將“入海口”搬到進博會。
在陜西國家級步行街老字號展區和城市會客廳展區,以“品味三秦·魅力陜西”為主題的陜西老字號展區呈現出的是悠久的歷史風貌。一入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唐代飛檐斗拱的建筑造型,中國紅與古銅金的搭配相得益彰,現代數字技術鋪開長安盛世街景長卷……一派物阜民豐的繁華城市面貌,配合現場精彩有趣的互動演繹節目,為觀眾打造出了體驗式、沉浸式、互動式三秦文化消費場景,向全球展現了陜西品牌的厚重歷史與獨特魅力。
讓記者和許多游客頗為感觸的是,進博會搭建的國際交流互動平臺,讓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以最好的姿態向全世界展示和傳播,不僅提升了公共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還培育出更多新國潮品牌,充分展現了地區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豐碩成果。
《 中國城市報 》( 2023年11月13日 第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