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題是“了解風險,了解應對”。糖尿病是一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并發癥高達100多種,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王穎指出,飲食不規律、久坐、熬夜、壓力大、缺乏運動,抽煙喝酒、睡眠不足等都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熱問】
Q:哪些是高危人群?
王穎: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有糖尿病前期病史;年齡≥ 40歲;體重指數(又稱為BMI,計算方法為體重/身高的平方)≥24.0kg/㎡,中心性肥胖(即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腰圍≥85厘米);一級親屬有糖尿病史;缺乏體力活動者;有巨大兒(即出生體重≥4.0千克的胎兒)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病史的女性;有高血壓病史,或正在接受降壓治療者;有黑棘皮病者;甘油三酯>2.22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0.9mmol/L,或正在接受調脂治療者;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史者;有類固醇類藥物使用史;長期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或抗抑郁癥藥物治療者。
Q:對身體有何危害?
王穎:糖尿病本身不一定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并發癥卻高達100多種,是已知并發癥最多的疾病之一。長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可引起多系統損害,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器官慢性進行性病變、功能減退及衰竭;病情嚴重或應激時可發生急性嚴重代謝紊亂,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高滲高血糖綜合征。
常見嚴重的并發癥包括卒中、心肌梗死、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足等。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腦血管所致,10%是腎病變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
Q:血糖越低越好嗎?
王穎:健康人群可以通過合理飲食、經常鍛煉以及定期體檢等預防糖尿??;糖尿病高危人群,定期體檢、加強血糖監測,若化驗血糖異常,應進一步進行糖耐量試驗、糖化血紅蛋白或尿常規等相關檢查。對已經診斷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遵醫囑定期復查。
有部分糖尿病患者錯誤地認為血糖越低越好。其實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低血糖也是相當危險的。糖尿病患者往往較為耐受高血糖狀態,但如果血糖忽高忽低,可能導致低血糖昏迷,嚴重的低血糖還會對大腦造成永久性、不可逆的損害,甚至導致腦死亡。
Q:低血糖如何自救?
王穎:許多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時會選擇點心、饅頭等主食來緩解,這種做法并不是最恰當的選擇。針對低血糖的救治要爭分奪秒,應該迅速進食蔗糖、蜂蜜、果汁等食品,這類食物可以快速被腸道吸收入血,盡快緩解低血糖癥狀。而淀粉類食品如饅頭等屬于多糖類食物,需要經過代謝分解生成單糖(葡萄糖或果糖等)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糾正低血糖的速度相對較慢。此外,服用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的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時,不宜使用蔗糖(白砂糖、綿白糖、方糖或冰糖等),一定要補充葡萄糖。
Q:糖友如何吃水果?
王穎:控制每日總熱量,低糖、低鹽、低脂、高纖維、高維生素,合理分配膳食中糖類、脂類、蛋白質的比例,葷素搭配,細嚼慢咽,不要暴飲暴食。維持標準體重,戒煙限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除參照水果的升糖指數外,還應結合水果的含糖量選擇水果,適量吃含糖量小于10%的水果,如石榴(1.69%)、西瓜(4.2%)、草莓(5.9%)和檸檬等;限量吃含糖量10%-20%的水果,如蘋果(12.3%)、香蕉(19.5%)、火龍果(13.3%)和芒果等;禁止吃含糖量大于20%的水果或果脯,如干棗、桂圓(20%)和蜜棗等。
Q:如何運動更健康?
王穎:運動可以實現人體能量的支出,合理的運動可以增強身體骨骼肌細胞對于葡萄糖的利用,加強葡萄糖的分解代謝,減少糖分在血液中的累積,對降低和改善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異常等問題都有很好的效果,同時可以有助于控制體重。
大多數專家、學者推薦糖尿病患者餐后1至2小時進行體育鍛煉,認為此舉有很好的降糖作用。研究發現,餐后90分鐘運動比餐后30分鐘及60分鐘的降糖效果好,而餐后30分鐘進行的降糖作用最差,因為空腹運動易發生低血糖,而餐后立即運動可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柳寶慶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