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萬里、明鏡如畫的藍天之下,黃浦江奔騰向前,“四葉草”展館里人頭攢動。
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上海迎來了154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來賓。在溝通中增益彼此福祉,在各國深化合作、相向而行、相互成就的高光時刻,大家也紛紛對上海的碧水藍天贊不絕口,這背后離不開長三角區域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的保障。進入“進博時間”,長三角港航統籌加強船舶和港口污染物監測,強化區域聯動,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確保環境空氣質量整體改善。
為做好進博會期間環境空氣質量保障工作,上海市發布《上海市2023年空氣質量改善專項攻堅方案》(簡稱《方案》),組建2023年空氣質量改善專項攻堅指揮部,在生態環境部和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下,落實《方案》各項措施。
上海海事局作為指揮部成員單位之一,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根據《方案》要求制定《船舶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發布《關于開展第六屆進博會船舶大氣污染防治專項活動的通知》,于10月23日至11月10日期間,全面加強上海港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監管。
在專項活動期間,上海海事局正式上線“船舶尾氣監測管理”系統模塊,綜合運用船舶尾氣監測“SMART”智慧監管機制,以科技賦能,全面提升監測精準度和效率。廣泛利用“岸基+無人機+艇載”嗅探設備對全港在航船開展尾氣監測,重點在黃浦江核心區和長江口開展無人機船舶尾氣監測專項整治,篩查使用燃油硫含量超標船舶,并按照工作程序對無人機遙測發現的涉嫌超標船舶采取登輪取樣核查或通報目的港海事管理部門等措施。
與此同時,綜合運用無人機、巡邏艇、CCTV、船舶黑煙檢測App等多種手段,加強對轄區在航船舶冒黑煙的監測、辨識;聯合天津水運科學工程研究院,在黃浦江核心區、吳淞口以及外高橋沿岸水域試點推進黑煙監測探頭的安裝使用,測試完善船舶冒黑煙自動抓取功能,提升自動監管能力。
多部門聯動協作,上海海事局與上海市交通委開展執法聯動,對碼頭岸電設施裝配情況、使用情況以及臺賬記錄等進行檢查,確保船舶岸電“應裝盡裝”“應用盡用”,壓實碼頭、船舶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嚴厲查處未按規定使用岸電的船舶和未按規定供電的碼頭,提高上海港船舶岸電使用率,減少船舶靠泊期間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形成船舶使用岸電監管合力。
專項活動期間,上海海事局共開展船舶尾氣監測273艘次,其中涉嫌超標船舶15艘,開展燃油取樣抽檢211艘次、船舶靠港使用岸電現場檢查144艘次,查處燃油硫含量超標12起,船舶冒黑煙11起,未按規定使用岸電5起;同時對于嚴重冒黑煙、使用燃油硫含量超標、運輸易產生揚塵污染貨物未采取覆蓋措施的船舶,禁止其駛入黃浦江水上交通管控區域。
據悉,立足長三角區域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一體化協作機制,長三角港航部門在源頭管控、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評估、船舶污染物接收管理、污染防治執法監管、岸電及清潔能源推廣使用、全過程電子聯單管理、船舶港口“信用+監管”新型監管模式推廣、長江流域危險化學品運輸管控等11個方面加強合作,力爭到2025年,在長三角地區基本建成標準統一、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監管聯動的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協同治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