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羅曉汀】年代劇似乎依然火熱。文牧野和徐崢監制、韓東君主演的《似火流年》近日在優酷開播,目前排在貓眼和燈塔全網劇集熱度總榜前十。總體來看,《我們的日子》《父輩的榮耀》《人生之路》等國產年代劇品質不斷提升,同時在年輕觀眾中引發熱議,實現熱度與口碑雙贏。但目前為止,今年仍沒有年代劇復刻2022年《人世間》“穿透圈層”的情況。《似火流年》雖然集合年代、警匪等多種類型,并且致力于還原上世紀90年代的懷舊感,但與爆款仍有不小差距。或許“似火流年”的國產年代劇還需要更多變化,同時也要守住某些東西。
年代氣息滲透到每處細節
《似火流年》講述性格迥異的五個發小在時代變革中由于各自不同的選擇,走上不同道路,昔日摯友站在不同的對立面,最終分道揚鑣的故事。劇集前后實際分成完全不同的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故事中的五個少年從一開始的少不更事,逐漸卷入所謂“江湖紛爭”。但第11集后,劇集風格就不再是青春意氣,后續主要講述眾人的不同選擇,劇情回到觀眾更熟悉的年代劇敘事中。
韓東君等出席劇集《似火流年》見面會 圖源 視覺中國
從劇集風格和特點看,青春化懷舊是《似火流年》的最大特色,但也成為其軟肋。該劇一開場就密集上演正邪對立的情節,還特意穿插《上海灘》等電視劇對青年人的影響,不斷以充滿視覺沖擊力的動作戲和血脈僨張的打斗制造熱血感。
視覺上,《似火流年》也在努力營造帶著青春快意的年代感,主角騎著二八自行車穿梭在街道上,燈紅酒綠的歌舞廳人頭攢動,幾人燙著長卷發、中分頭,戴著蛤蟆鏡、身著喇叭褲和花襯衫,年代氣息滲透到場景、服化道的每處細節。但這種極致化風格收獲好評的同時也遭遇吐槽,過度營造青春年代感令劇集陷入“自嗨困境”。有網友評價,這種雜糅著年代情懷、港式古惑仔畫風和青春傷痛文學的故事,恐怕難以打動更多觀眾。
“全明星陣容+懷舊題材”
整體上看,年代劇市場熱度開始出現回落,幾部“全明星陣容+懷舊題材”的“年代大劇”,如改編自路遙《人生》的《人生之路》以及《我們的日子》等,雖然臺播收視率尚可,但網播情況一般,沒能獲得與配置相匹配的熱度。盡管年代劇的固有屬性仍在,但可以看出如今的年代劇也在追求變化。例如在演員選擇上更趨向年輕化,《人世間》等2022年的年代大劇主要由中年實力派演員擔綱,今年的《夢中的那片海》主演是32歲的肖戰,《父輩的榮耀》領銜主演是29歲的張晚意,《人生之路》主演則是36歲的陳曉,這些劇集均在年輕觀眾中獲得較高討論度。
另一方面,在內容創作上,年代感、懷舊感依然是大多數年代劇的共同選擇。核心特色是跌宕起伏的歲月變遷下,個體/家庭命運的大起大落。地域上,今年幾部年代大劇不約而同地選擇東北。故事上,年代劇總體還是采取通俗劇敘事,主人公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意外,這讓一些年代劇不免帶有一些“苦情戲”元素。
復古美學掀起的懷舊潮也成為多數年代劇的選擇。平凡的懷舊復古布景已經構成了國產年代劇的獨特美學,《我們的日子》中,熱水瓶、紅桌布、二八自行車等老物件仿佛會說話一樣,講述時代的變化。
年代劇的底色
年代劇的走紅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風格同質化問題,而這一現象在2022年《人世間》帶起“年代劇熱”時就已經出現。《人世間》之后,多部風格類似的劇集接連上線,但熱度均未超過《人世間》。但如果拋開懷舊風格,年代劇要看什么?
往回看,1990年的《渴望》既開創我國長篇電視連續劇的先河,實際上也創下國產年代大劇走紅的先例。該劇以90.78%的驚人收視率,創造了“萬人空巷看《渴望》,舉國皆哀劉慧芳”的景象。之后的《金婚》《闖關東》《父母愛情》《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接連引領國劇風潮,有觀眾總結:假如年代劇真的有一以貫之的爆款密碼,那也不是懷舊感,而是感人的故事、扎實的人物和濃烈的情感,《人世間》的成功,某種意義上是因為再現了這一爆款密碼,其懷舊感是劇集的一部分,是為了將時代糅進人物的日常生活乃至命運轉折中。《人世間》最成功的地方在于真實細膩地描寫了家人間的摯愛親情,以周秉昆和鄭娟為代表的底層小人物相濡以沫的愛情,“時代在變化,中國人的情感是永恒的”。
今年口碑最佳的年代劇《父輩的榮耀》講述的是林木行業的故事,但最終打動觀眾的也不是懷舊,更不是苦情,而是人性中的堅韌、善良、不屈、頑強等美好品質,它們共同構成平民史詩的底色,也是年代劇的底色。
優秀的年代劇能夠穿越時代,讓更廣泛的觀眾產生共鳴和情感連接。今天的年輕觀眾不是只關注偶像主演的年代劇,青春化的懷舊對他們也不一定奏效。年代劇要想成功,主創就要信任年輕觀眾的審美,懷舊感的作用是有限的,情感才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