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北京舉辦。此次展會設置智能汽車鏈、綠色農業鏈、清潔能源鏈、數字科技鏈、健康生活鏈等五大鏈條和供應鏈服務展區。
11月29日,《證券日報》記者來到鏈博會智能汽車鏈展館,這里展示了從汽車核心原材料、關鍵元器件,到電池、電機、電控和智能網聯設備,再到純電動、混合動力、增程式電動的各類車型整車產品和服務,覆蓋汽車產業全生命周期。
“智能汽車鏈展館與以往的車展不同,更多聚焦在產業鏈上中下游和關鍵環節的技術及產品,全面展示了智能汽車發展情況。”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汽車產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張業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樣的設置,一方面更為生動、真實、全面地展現了智能汽車產業發展成就;另一方面也為供應鏈國際合作提供了更加便捷、廣闊的平臺。
為國際合作提供機遇
作為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博覽會,鏈博會為全球企業提供世界級專業平臺,以充分展示自身實力和最佳實踐,并為加強整個供應鏈的國際合作提供機遇。
“特斯拉是全球供應鏈融合發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未來我們將持續發揮自身優勢,助力建立安全穩定、暢通高效、互利共贏的全球產供鏈體系。”特斯拉公司副總裁陶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在鏈博會“智車新時代,產業新格局”專題論壇上,特斯拉公司制造副總裁宋鋼介紹,在上海超級工廠動工之前,特斯拉就已經與一批本土供應商伙伴建立深度合作,進而讓上海超級工廠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交付的行業奇跡,跑出中國速度、特斯拉速度。目前,上海超級工廠零部件本土化率已超過95%,不到40秒就能下線一臺車。
近些年,中國在全球汽車市場的份額逐步提升,發展至今占比已超過30%。“中國憑借著在全球新能源市場的領先地位,以及消費者對于智能化技術的高接受度,進一步加速了智能汽車供應鏈的重構。”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博世本身作為汽車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始終長期堅持本土化戰略,持續增強在華研發和生產實力。
陳玉東表示,面向中國汽車市場在智能化、電氣化上領先的發展趨勢,博世積極開發創新的解決方案,以及將新技術率先投入本土市場。在本屆鏈博會,博世展出了由本土團隊打造的博世中國高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將于今年第四季度投入量產。
展示綠色低碳領域成果
綠色可持續是汽車供應鏈上下游的共同發展目標,在鏈博會現場,多家企業展示了其在綠色低碳領域的成果。
大連科天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史國棟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公司的陶瓷鋁晶種是新一代鋁材,添加到鋁制品中,可以大幅提高抗拉強度、屈服強度及延伸率,主要應用于車輪、轉向節、卡鉗等車輛的結構件輕量化。
史國棟說,“我們攜手下游零部件廠家和車企,共同展示了產品的應用場景和效果。我們還能根據客戶需求定制研發高性能鋁合金及復合材料,在實現輕量化低碳效果的同時,也具有高強、高韌、耐高溫等特殊性能。”
作為最大的鐵礦石供應商,力拓集團每年向中國發運鐵礦石約2.5億噸,在此次鏈博會上,公司也展示了用于汽車車身及零部件制造的材料,呈現與下游客戶的合作成果。如福特的經典皮卡F-150,是全球首款全鋁車身皮卡,所使用的高強度鋁合金有助于提高性能并減輕重量。
“力拓將低碳轉型作為戰略核心,承諾到2050年前實現運營業務的凈零排放,并在2030年前投資75億美元用于脫碳。為了更好地完成低碳轉型目標,我們與中國客戶、供應商和學術機構建立了一系列技術合作與伙伴關系。”力拓集團首席商務官、中國區主席白睿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些合作既著眼于短期目標,如改善鐵礦石產品的使用情況,也著眼于長期發展,如開展聯合研發以提升績效、減少碳排放等。
西井科技公共事務經理陳霖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旗下車輛均采用新能源全電力驅動,在完全使用綠電的情況下,每年每輛無人電動集卡卡車減碳50噸,真正為用戶實現了綠色零排放、零污染。同時配套PowerOnair智能能源服務,車輛僅需1.5小時完成高效快充,或5分鐘完成換電補能,突破效率及場景限制,達到綠色“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