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流感或肺炎支原體感染增多 張華 攝
羊城晚報記者張華
11月份以來,天氣轉冷,早晚氣溫相差10℃以上,廣東也進入了最容易罹患呼吸道疾病的季節。廣東省疾控中心的監測顯示,最近,全省流感活躍,同時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也有在哨點醫院檢出。
針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德叔”)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孩子們的身體素質較差,而家長往往缺乏護理知識。“如果孩子感染呼吸道疾病,我們鼓勵家長采用中西醫結合的辦法,切勿急于‘下猛藥’,這反而容易對孩子身體造成更大損傷。”
隨著各地陸續入冬,我國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季節。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康敏介紹,“最近一個月,根據全省哨點醫院門急診流感樣病例監測結果提示,目前呼吸道傳染病常見病原體主要以流感病毒為主,流感樣病例中的流感病毒檢出陽性率在30%以上,肺炎支原體陽性率在5%左右。此外,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種病原體也有檢出。”
如何治療流感?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何志超表示,根據流行性感冒診療指南(2023年版),仍推薦神經氨酸酶抑制劑作為治療乙流和甲流的藥物之一。
“流感其實是一個自限性的疾病,大部分患者發熱3-5天,癥狀自行緩解。”何志超認為,一些高危特殊人群,比如5歲以下兒童、65歲以上老年人等,在感染后應盡快服用抗病毒藥物。但不建議家長盲目給孩子使用“網紅處方”,因為用錯藥、多用藥,對于腎功能不全的患兒可能導致肝腎損傷,得不償失。
德叔表示,“確診甲流后,如果屬于輕癥,有許多中成藥可以使用,風熱可以用清熱解毒藥,風寒可以用祛風散寒藥,風燥可以用疏風潤燥等中成藥;咽喉痛可清熱解毒、祛風散寒;腹瀉可以用藿香正氣丸等,居家使用中成藥就可很好地控制癥狀。另外,采用中藥、中成藥、刮痧、沐足、艾灸、捏脊等方法,讓孩子微微出汗,就可退燒了。如果孩子發燒3天依舊高熱不退,就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家長要學會求醫、學會居家護理。”德叔強調,“像現在特別不適合穿堂風(南北對流的風),對于有過敏性鼻炎、哮喘的患兒來說,一吹穿堂風就開始打噴嚏,流鼻涕。此時要學會關門開窗。在公共場合,要勤洗手,戴口罩,做好保暖。”在兒童飲食上,更是需要家長悉心呵護,德叔建議,在日常生活善于應用中醫智慧。“秋冬進補,可以吃牛羊肉,擔心過于燥熱,就可以加白蘿卜、馬蹄和白茅根以平衡燥熱,達到溫補的目的;吃點黃芪又怕上火,可以配以麥冬、沙參,補氣不點火。”
德叔表示,希望家長們能夠多花一點心思在護理上,鼓勵采用中西醫結合的辦法來對付呼吸道疾病,控制好癥狀,切勿動不動就給孩子下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