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也是未來能源轉型的重要方向。然而,短短幾年間,從行業普遍看好的市場前景,到如今的產能過剩、利潤縮減,動力電池行業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近日,捷威動力發布了一則《公司停工停產、員工放假及培訓通知》的消息,稱其受到市場及上下游產業鏈等客觀因素影響決定停工停產,引起行業關注。今年以來,已有陸續幾家電池大廠停產或縮小規模。產業產能過剩、企業發展艱難之下,動力電池行業釋放出怎樣的信號?面對日趨白熱化的激烈市場競爭和洗牌局面,企業該如何有效應對?中國城市報展開報道。
不止一家動力電池企業停工停產
之所以引起行業震動,捷威動力并不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公司官網顯示,捷威動力成立于2009年,總部位于天津市,同時擁有江蘇鹽城、浙江長興兩大生產基地,有效產能達到10億瓦時,在職人員超過2400名,公司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兩大業務板塊。而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捷威動力動力電池裝車量僅0.88億瓦時。其停工停產的消息,無疑讓動力及儲能電池行業產生震蕩。
據悉,今年以來,動力電池停工停產的企業并不止這一家。5月,日資企業松下蓄電池(沈陽)工廠宣布全面停止生產,進入解散清算程序并不再開展任何經營活動;6月,明冠新材稱公司徹底剝離鋰電正極材料業務;9月,厚能股份宣布,因鋰電池生產規模小及設備陳舊等原因導致生產成本較高,不適應市場需求,公司決定停止鋰電池生產。
目前,動力電池市場向頭部企業集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排名相對靠后的企業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共計48家動力電池企業實現裝車配套,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的市場占有率位列前三,分別為42.76%、28.58%、9.02%,也就是說,前三家企業占據了八成市場份額,而第四至第十的企業分別占據市場1%—4%。而在十名開外的企業,市場生存空間更是寥寥無幾,競爭更為激烈。此次停工停產的捷威動力市場占有率雖位列13名,卻僅有0.3%。
今年,持續了10余年的新能源汽車“國補”完全退坡以及動力電池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動力電池產業不可避免地呈現出供大于求、產能過剩的趨勢,行業洗牌再加劇,像捷威動力這類的二三線企業,如果不具備持續研發創新能力和產能升級的能力,隨著行業競爭愈演愈烈會逐漸失去市場,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但從長期來看,這是行業進行結構優化調整,提升行業集中度的市場行為。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專家、中國電力工程技術協會(CEPETA)副會長楊天寶舉例介紹,從企業角度來看,動力電池上游企業在產品技術水平、成本管控、生產管理體系上較少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游企業陷在規模的困境中,盲目擴張導致的產能過剩,造成了資本浪費、研發積累不足、人才缺失;下游企業存在泡沫,資金、技術、人才不足等,使得產業不利于高質量、良性競爭發展。
動力電池產業如何積極應對市場變化?楊天寶建議,動力電池企業應密切關注國內外政府的政策導向,及時調整企業戰略,適應政策變化和市場變化。同時深化技術創新,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提高電池性能、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突破可回收再利用性的壁壘,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產能過剩、利用率走低
然而,即便是頭部動力電池企業,其產能利用率在今年也出現了降低的苗頭。國內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電池系統產能為254億瓦時,產量為154億瓦時,產能利用率由2022年的83.4%降至60.5%。此外,億緯鋰能的鋰離子電池產能利用率也由2022年的88.46%降至今年上半年的78.47%。
動力電池產能利用率下降的直接因素在于,產能擴張速度快于市場需求增長的速度。截至2022年年底,中國動力電池產能總計為1260億瓦時。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動力電池產能總計為1860億瓦時,僅半年時間產能擴大了47.6%。而與此同時,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在今年上半年的增長率為44.1%。
楊天寶接受中國城市報采訪表示,目前我國電池行業存在產能盲目擴張的現象,整體呈現“多、散、亂、差”的現象,但產能過剩更多呈現的是結構性過剩,也就是面臨高端產能不足、低端產能過剩無法消化的問題,而優秀的產品永遠是供不應求的。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2023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表示,動力電池行業已邁入了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新階段。對于企業來說,要從具備生產動力電池的基礎能力,向更負責任、更高質量、更創新地生產和服務過渡。
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也曾在第六屆楚商大會產業發展論壇暨新能源高峰論壇上表示,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產能過剩目前進入到了理性和良性的新階段。產能過剩的決定因素不是產能本身,而是公司技術研發和質量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升級和產品迭代才能更好適應市場變化。
企業“出海”謀發展
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加劇情況下,儲能和出口海外成為企業謀生存、拓發展的方案之一。今年1—10月,中國動力和儲能電池合計出口達115.7億瓦時,占前10個月銷量的20.8%。企業方面,行業大廠如寧德時代、蜂巢能源、國軒高科、億緯鋰能、欣旺達等多家企業紛紛宣布海外投資和建廠計劃,加速“出海”。
楊天寶表示,動力電池企業可以把產品應用到新能源、微電網、智能電網等領域,不僅可以出口美歐等發達國家市場,還可以關注東南亞國家,如馬爾代夫、尼泊爾、馬來西亞、老撾等電力基礎建設不完善,目前依靠柴油發電機供電,造成綜合電價較高。我國企業可利用新能源+儲能的方式,降低用電成本,從而帶動國內電池外銷,以拓展新的市場,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對于行業有序發展,楊天寶建議行業提高綜合水準,加快電池回收再利用的體系建設,鼓勵動力電池回收梯次利用企業的發展;建立完善的標準體系,包括產品標準、技術標準、安全標準、環保標準等;嚴格控制產品質量,確保消費者的權益。
《 中國城市報 》( 2023年12月11日 第08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