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他們就像埋在黑土里的種子,只待一場春雨,就會花開。我想把他們的故事講述出來,讓更多人關注到這方田園里生長出來的苗圃。”原著作者兼電影編劇王潔說。
講述留守兒童故事的小說《花開有聲》出版后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愛與目光,貫穿其中純粹的深邃情感的表達和流露,都賦予了文章動人的瞬間。
他們的故事,應該被看到。這本有溫度的故事,在三年后改編成電影,讓更多人看到了這些小小的身影和這些渴望關愛與慰藉的心靈。
今天18:05,電影頻道首播的便是收獲觀眾的贊譽和眼淚的電影《遠山花開》。
電影《遠山花開》將故事發生地選定在秦嶺深處的商洛市鎮安縣,講述了來自江蘇南京的支教老師劉曉慧(林婉盈飾),陜西秦嶺深處鎮安縣大麥村小學馬校長(王鋼 飾)與一群留守兒童之間,一同成長、相互治愈的故事。
讓我們走近這部聚焦留守兒童與農村教育話題的影片,一起感受影片背后的溫情與愛意。
“2009年冬天,我第一次到咸陽市永壽縣時,遇到了一個9歲的小姑娘。她穿著拖鞋,拿著一張藥品說明書,在路上徘徊。將她送回家后,孩子奶奶告訴我,小姑娘的媽媽在外務工時因為意外去世了,從此,這個孩子再也不說話了,但是她逢人便背誦藥品說明書。她沒有上過學,并不識字,卻跟著姐姐一句一句學會了背誦說明書。我問她背誦這個干什么,孩子奶奶哭著說:‘她姐姐騙她說,你把這個背熟了,媽媽就回來了。’”電影《遠山花開》的編劇、原著作者王潔再次講起這段故事時,淚水盈滿了眼眶。
正是因為這次經歷,點燃了王潔講述留守兒童故事的火苗。在電影的創作過程中,為了讓影片更接近真實生活,電影主創團隊對20多位來自南京的支教老師的生活體驗、教學觀察、相處模式等,進行了全程性的海量采訪。
同時,影片選用了80%的陜西本土演員。在當地老鄉和鄉村孩子的飾演下,淳樸的真實感,一次次讓人潸然淚下。
隨著一段悠揚音樂的響起,映入眼簾的是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路,林婉盈扮演的女青年支教老師劉曉慧,懷著對母親離世的沉痛思念,獨自來到了偏遠落后的大麥村小學。
這里的遠山和村落使她感到新奇,貧瘠和落后令她心痛,當她看到那一群孤獨無助的留守兒童時,更是心碎不已。
尤其是看到一個特別的孩子張承峰:他不愿意開口說話,喜歡爬上樹端看風景,典型的問題小孩。
為了幫助那一顆顆幼小的心靈打開心結,劉老師制定了一系列的計劃:她帶著學生走近大山,抒發著心底的心事。
“爸爸、媽媽,快回來吧,我想你們了……”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呼喚,回響在山谷間。
在英語課上的傳話游戲,來增加孩子們的互動和自信心。但這些對張承峰都并不奏效。幾經波折,有一天夜里,從學校的雜物間里傳來了彈鋼琴的聲音,劉老師終于發現了張承峰的秘密:他經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卸下雜物間后門上的破門板,躲在這里偷偷彈琴。
劉老師的母親是一位音樂家,因此所有跟音樂有關的事物都會勾起傷心的往事,但她在孩子們眼中看到一顆愛音樂的種子,決定拋去自己的心理陰影,重新開啟了自己的音樂之旅,跟孩子們一起動情的歌唱。
“我不在乎獎狀,我只在乎孩子們以后回憶起大麥村小學時,有沒有值得驕傲的記憶。”林婉盈飾演的支教老師飽含樸實、真摯的味道,她的寬容和愛意呵護著幼小的心靈,用音樂的甘露滋潤著干涸的心田,也溫暖著我們的心。
王鋼飾演的馬校長則截然不同,他的嚴厲似乎有點不近人情,但在這些難以見到爸爸媽媽的孩子們眼中,他幾乎扮演著一個父親的角色,不留余力的陪伴和教育著孩子們。
他們的演繹是山區支教老師的縮影,正是他們用美好年華,給予孩子們溫暖和力量。
“現實生活中,幾乎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內心都是封閉的,他們最需要的是傾訴……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打開心扉,吐露心聲,如花朵一般絢爛地綻放。”王潔說。
這是影片的核心,是教育的真正意義,也正是影片為什么能蘊含撼動人心的溫暖和力量所在。
今天18:05,電影頻道將為您首播留守兒童題材電影《遠山花開》,他們需要更多的支持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