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雯/漫畫
王昊/制圖
不法分子通過虛構勞動關系、做大領取基數等手段騙取生育津貼。近日,經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以詐騙罪判處主犯王某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并處罰金50萬元,其他被告人被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至六個月,緩刑一年不等刑罰,各并處罰金10萬元至3000元不等。
偶然發現“商機”
同為90后的王某、車某、張某是大學同學。三人想共同創業,經過一番研究,2019年4月,他們共同收購了一家公司,主要從事代繳社會保險費用的業務,為一些沒有工作但又想繳納社會保險的個人繳納社會保險,每人每月收取10元至30元不等的費用。但公司成立后業績平平,離王某等三人預期的快速積累“第一桶金”的目標相去甚遠。
2020年4月的一天,有一位通過公司代繳社保的女子倩倩(化名)聯系了王某,說自己剛剛生了孩子,想通過公司幫她申請生育津貼。于是,王某便安排工作人員按照流程為其提交了相關申請。
令王某沒有想到的是,倩倩第一個月的生育津貼竟然有1萬余元,按照這個標準,她最后拿到手的生育津貼可能有5萬余元。據王某了解,此前公司代為申請的生育津貼,總數通常僅在1萬元左右。倩倩的生育津貼數額為何這么大呢?其中是否另有“商機”?
為此,王某聯系了當地社保部門得知,生育津貼以職工生育時所在用人單位當年度1月份正常繳納醫療保險平均費用的基數除以30,作為一天應計發的生育津貼數額,按對應享有的生育津貼天數計發。當年度新成立的用人單位,其職工生育津貼以當年度首次參保月份的單位正常繳納醫療保險繳費基數除以30,作為一天應計發的生育津貼數額,按對應享有的生育津貼天數計發。
這一政策讓王某眼前一亮、茅塞頓開——原來倩倩能領取這樣高的生育津貼完全是沾了自己公司的光。倩倩投保的公司當年1月僅一筆業務,就是為一名曾擔任公司高管的客戶按照月工資1.5萬元左右的基數繳納社保。這也就是倩倩能領到高額生育津貼的原因。
招兵買馬拓展“新業務”
對于倩倩意外獲得的高額生育津貼,王某沒有收取額外的費用就轉到了她的個人賬戶上。但是這么大的“餡餅”,王某覺得自己不能視若無睹。
怎樣才能分上一杯羹呢?王某發現,如果利用新注冊的公司來繳納社保,只需要第一個月份繳納高基數,那么在這個公司辦理生育津貼的人員均能享受高標準的津貼。這樣一個孕婦就可以多領取4萬余元的津貼。
王某對自己的發現興奮不已,于是馬上找來車某、張某商議展開“新業務”,打算大賺一筆,三人一拍即合。
商量過后,三人決定分工合作,由王某聯系親戚、朋友注冊成立公司,并在公司里繳納一個月的高額社保。車某、張某則負責通過朋友圈發廣告,并找代繳社保的公司及孕嬰店合作,由中介介紹產婦來辦理高額生育津貼,領取津貼后,扣除應領取的金額,首先由孕婦拿走一半,另外的一半由王某的公司與中介平分。在如此高額利潤的吸引下,很快就招到了20余名中介人員。
歪門邪道帶偏了20余人
在中介的參與下,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王某等人通過虛構勞動關系,做大津貼領取基數的方式,先后為257名產婦辦理了領取生育津貼的業務,騙取國家生育津貼約980萬元。
這樣的“致富方式”賺錢實在容易,太讓人眼饞。在王某等人辦理該項業務的同時,不少與他合作的中介公司也蠢蠢欲動,感覺自己可以單干。錢某就是其中一個,他在幫王某介紹業務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了賺錢門道。于是,他另立門戶,如法炮制,自己先后成立8家公司,為20余名產婦辦理高額生育津貼,騙取國家生育津貼100余萬元。
王某等人的行為,最終沒有逃脫有關監管部門的法眼。案發后,經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王某、車某、張某以及相關中介等20余人因涉嫌詐騙罪被先后提起公訴。日前,法院經審理后,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