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部門發布相關經濟數據。從中可以看到,投資、消費、出口等指標都在持續改善。受訪專家表示,2023年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需、優化結構、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風險,經濟保持穩步恢復態勢,為2024年經濟進一步回升向好奠定了基礎。
不久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24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那么,該如何認識當前經濟發展的新特征?在經濟數據指標持續回升向好的背景下,2024年的經濟工作應該怎么干?
看投資
結構不斷調整優化
國家信息中心全國范圍的投資項目中標量、工程機械運行、建材物流運輸等高頻數據顯示,2023年四季度項目投資加快發力,多地推動項目落地呈現“加速跑”。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回首過去一年,盡管消除了新冠疫情對投資的影響,但世界經濟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緣政治局勢日趨復雜緊張。這種形勢下,我國資本市場依然呈現出了回暖和企穩態勢。”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評價說。
在宋向清看來,當前投資信心逐漸增強,投資領域不斷拓展,投資總額穩步提升,投資結構持續優化,投資效益、資本金周轉率和投資產出比等指標也在企穩反彈,部分領域投資增長加速。
“就行業發展而言,集成電路、生物技術和制藥、汽車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無人駕駛、醫療器械及硬件、機器人、汽車零部件、前沿技術、智能裝備等更受資本青睞。”宋向清說。
“尤其是新能源延續了近年來的火熱趨勢,資本也開始圍繞新能源拓展投資空間,從新能源的生產廠商轉向了新能源整車汽車品牌商。同時,專精特新企業獲得的投資金額逐漸增加,成為資本投放不同類型企業金字塔結構中的腰部支撐。”宋向清說。
此外,宋向清提到,國資投資參與率明顯提升。在一級市場投融資新發展周期中,國資正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提高其在資本市場的參與度,其中基建項目、民生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和安全保障類項目是重點投資領域。
展望2024年,宋向清建議,地方在推動重大項目投資建設過程中,要重視對民營企業的激勵和引導,以更多的具有高成長性和高盈利能力的項目吸引民營資本投資,加速民營企業投資進程,提升民營企業投資質量,形成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共同繁榮的投資市場局面。
中國城市報記者注意到,近日陸續召開的地方經濟工作會議也密集點題重大項目投資,并作出了具體的工作安排。
四川省提出,著力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儲備項目接續早投、新建項目早開快投、在建項目快建多投、竣工項目投產達效。
山西省要求,要擴大有效益的投資,精心謀劃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做細做實項目前期工作,強化要素保障,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高質高效推進項目建設。
云南省表示,要在投資挖潛、擴域、提效上下功夫,謀劃儲備一批高質量項目,激發民間投資活力,落實要素保障,擴大有效需求,推動重大項目加快建設。
看消費
政策持續發力顯效
一段時間以來,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促消費政策舉措接續出臺實施,不斷釋放消費潛力。
快遞首次突破1200億件,餐飲業2023年前11個月收入超2022年全年,旅游業多項數據超2019年同期……一項項數據反映出當下消費蓬勃活力。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新能源車消費成為2023年消費市場的一大亮點。在和燃油車的市場競爭中,鋰電池車憑借出色的性價比,成為購車消費者的主要選擇。此外,2023年旅游、餐飲等線下消費市場迎來強勢復蘇。
中國城市報記者注意到,為了進一步推動消費擴大,有關部門計劃將2024年定為“消費促進年”,并繼續開展豐富多彩的促消費活動,打造更多商旅文體融合消費新場景。以汽車消費為例,隨著歲末年初消費旺季到來,多地密集出臺多輪購車補貼政策,全力促進汽車消費。
2023年12月15日,廣東省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發布《深圳市小汽車增量調控管理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深圳市將適當放寬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申請對象范圍和條件,并新增專項增量指標,采用階梯搖號方式配置,即搖號越久,中簽率就越有望提高。
同一天,上海市政府辦公廳轉發市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制訂的《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上海市延續了上一輪政策安排,對個人用戶和單位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繼續給予免費專用牌照額度支持,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
更早前,湖北省武漢市公布了新一輪1000萬元汽車消費券的活動細則。該輪消費券發放時間為2023年12月12日起,資金使用完畢活動同步截止,預計將持續到2024年一季度。
“如果說2023年消費市場的關鍵詞是復蘇和性價比,2024年消費市場的關鍵詞則可能是結構優化和消費升級。”盤和林認為,2024年各類消費電子產品或迎來進一步復蘇,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同時,隨著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的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或成為消費者新選擇。
看外貿
積極因素不斷增多
巨輪往來,橋吊繁忙作業,集裝箱卡車穿梭不息……走進海南省海口港集裝箱碼頭,眼前呈現出一幅繁忙而有序的畫卷。據海口海關統計,2023年前11個月,海南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101.4億元,已超2022年全年,同比增長15.5%。
海口港是當前我國外貿穩中向好發展態勢持續鞏固的縮影。
“2023年外貿以穩定為主。在出口方面,以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保持了較快增速,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在進口方面,隨著經濟復蘇進程的持續推進,內需增強,進口也得以穩步恢復。”盤和林說。
展望2024年外貿發展形勢,盤和林認為外貿結構將進一步優化。當前我國出口不再單純追求規模速度,而是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成為出口新增長點和發力點。我國已經在產業結構優化方面布局多年,產業升級正在穩步推進,未來高端制造業出口競爭力將繼續強化。
宋向清認為,從2023年第四季度前兩個月指標分析,我國進出口持續恢復向好的發展態勢愈發明顯,這說明我國外貿發展的積極因素在不斷增多,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正在持續鞏固。隨著出口、進口訂單增加的企業占比不斷提升,預計2023年外貿促穩提質目標可以達成。
在宋向清看來,在新發展格局下,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相比以前有所減弱,2024年這種局面或將仍然存在。不過,分析國內外市場變化的新態勢不難發現,進出口依然存在較大的機遇和提升空間。
談及有利因素,宋向清介紹,地方政府發揮自身優勢,紛紛出臺政策,引導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積極開拓新的國際市場。同時,地方政府在財稅和金融等領域繼續加大對出口企業的支持力度,為企業提供更加優惠的稅收政策和融資支持。此外,我國積極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貿易合作,推動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以降低貿易壁壘和促進貿易便利化。
宋向清建議,2024年外向型企業要抓住全球市場變化中的機遇,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加強與國際企業、外國市場和全球金融供應商等的合作,構建穩固的國際投資和進出口業務網絡。在生產過程中,應注重環保理念的植入,強調通過新技術應用推進可持續發展,提高產品的環保標準和質量要求。同時,要加強自主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提升商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
《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01月01日 第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