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費在2023年表現亮眼,進一步挖掘旅游產品特色是擴消費的重要方向。如何避免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走出旅游產業差異化發展路線是各地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從邊境游熱起來的黑龍江,能夠讀出一些獨到“打法”。
我國擁有漫長的邊境線,陸地邊界線總長2.2萬多公里,陸地與14個國家接壤,邊境地區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豐富多樣,發展旅游產業得天獨厚。黑龍江依托“神州北極”“華夏東極”等地理坐標,促進沿邊地區由旅游通道向旅游目的地轉變,不斷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大力發展邊境旅游興邊富民。
到“神州北極”漠河看絢麗極光、到“華夏東極”撫遠迎接我國第一縷陽光、走進“高高的興安嶺”體驗莽莽林海雪原……黑龍江地處我國最北端、最東端,是冰雪文化的肇端之地和避暑旅游勝地,擁有中國“兩極”北極漠河和東極撫遠,是很多游客心中向往的“詩和遠方”,發展邊境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2023年9月,中俄兩國互免簽證團體旅游業務政策恢復,吸引了大批俄羅斯游客入境旅游。2023年入冬以來,黑龍江冰雪旅游更是持續火爆,邊境游也加快復蘇,拉動了旅游消費增長。可以預見,未來邊境游市場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邊境游如何更具特色?邊境游高質量發展還需補齊哪些短板?
市場持續升溫
黑龍江擁有2900多公里對俄邊境線,分布著18個邊境縣(市)、市轄區,14個陸地邊境口岸城市,它們像珍珠串成的項鏈,鑲嵌在祖國的東北部邊疆。
750米,是黑河市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的最近陸地距離,兩座城市隔一條黑龍江相望。2022年6月10日,中俄首座跨黑龍江公路大橋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公路橋正式通車,一橋飛架,通達中俄,游客又多了一處“打卡地”。旖旎秀麗的界江風光、風格迥異的歐式建筑、交相輝映的歷史人文、多彩斑斕的五花山色……作為一座風景秀麗的邊境城市,黑河以其獨特的自然資源、文化底蘊和區位優勢,吸引著中外游客的目光。
在黑河市愛輝區,記者遇到了來自福州的自駕游游客陳健。“我和老伴兒退休后自駕游全國,這是第一次來到黑河,邊境城市干凈美麗,隔江能看見對岸的俄羅斯,感受別樣的異域風情。”陳健對當地政府機關單位免費提供停車場地等服務贊不絕口,良好的自駕游體驗讓他們打算多逗留幾日,欣賞邊境風光。
黑河既是旅游目的地,也是出境游通道,邊境游發展起步較早。作為我國首批沿邊對外開放城市之一,黑河擁有區位優勢、多重疊加的政策優勢、立體多元的跨境通道優勢,是中俄邊境旅游的中轉站。早在1988年,黑河就有“中蘇一日游”項目,后來逐漸發展成為現在的中俄互免簽證團體旅游。
在恢復中俄互免簽證團體旅游業務政策利好下,中俄跨境旅游的游客數量呈現上升趨勢。“很多俄羅斯人涌入黑河逛早市購物,相關短視頻在網上‘刷屏’,也有很多中國游客通過黑河口岸前往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體驗異域風情。”黑河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推廣營銷科科長李立巖介紹,為更好服務兩國游客,黑河市文廣旅局梳理規劃出8條赴俄旅游推薦路線,推動構建無障礙智慧文旅體系,讓兩國游客獲得更便捷的服務。
“目前的免簽旅游政策不是面向個人,而是旅游團。游客個人需持護照到有資質的旅行社報名,次日就可以體驗跨境游。”黑河市平安國際旅行社公司總經理趙洪波介紹,現在跨境兩日游價格為900元左右,免簽政策為短期旅游提供了便利,游客無需等待簽證流程,有效節約了時間成本。
從數據上看,黑河旅游市場正在強勁復蘇。2023年中秋國慶假期,黑河共接待游客59.5萬人次,同比增長560.0%,比2019年同期增長84.9%;實現旅游收入2.86億元,同比增長552.1%,比2019年同期增長97.0%。2023年1月至11月,黑河市愛輝區共接待游客327.4萬人次,同比增長48.8%;實現旅游收入11.4億元,同比增長48.6%。當前,愛輝區正推出“激情冰雪冬爽愛輝”鄉村冰雪旅游文化節等活動,冰雪旅游更加火熱。
為進一步促進邊境游繁榮發展,當地旅游從業者建議,積極推動中國公民開展8座以下小型車輛赴俄自駕旅游,簡化出入境自駕車輛通關手續。同時,支持邊境旅游試驗區內自駕游營地建設,推動俄羅斯公民自駕8座以下小型車輛進入試驗區自駕旅游,逐步探索旅游線路向邊境旅游試驗區周邊區域延伸。推動開通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跨境自行車騎游線路。
打造兩極名片
中國“兩極”——“神州北極”漠河、“華夏東極”撫遠,是黑龍江邊境游最閃亮的兩張“名片”。
2023年,漠河多次出現絢麗的北極光。作為全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城市,漠河吸引了不少國內外游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找北”、拍攝極光。來自廈門的創業者邱曉旭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我和愛人蜜月度假來到漠河北極村,靜謐的環境、美麗的雪景讓我們流連忘返。”學習景觀設計出身的邱曉旭初見漠河,就萌生了開設一家民宿的念頭,“起初是想在北極村擁有自己的空間,每年能來住上一段時間。當時,漠河民宿還不像現在這樣火熱,為數不多的幾家旅館設施都比較簡單,滿足不了我們的需求,于是我們就想打造一間符合自己審美的特色民宿”。
邱曉旭看中了一家農家院,并對其進行了全面改造,取名“拾葉知悠”。照片墻、書吧、創意產品展示區、現磨咖啡等民宿元素在當地從未有過,引起了當地人的圍觀,也讓游客眼前一亮。盡管一晚的住宿價格要高出當地賓館好幾倍,但房間仍供不應求。
“最初為民宿設計取名時,我們想體現地域色彩和浪漫情緒,讓游客沉浸在大興安嶺森林美景中,拾取一片落葉,悠閑地享受生活。”邱曉旭說,過去這幾年的凈利潤還不錯,2023年游客量大幅增加,收入也有一定增長。
對于未來,邱曉旭已有了初步設想。他在當地注冊了創意設計公司,準備將大興安嶺的森林特色文化、鄂倫春族文化、冰雪文化等融入產品設計中,填補當地創意設計產業的空白。“這些樺樹皮冰箱貼、仿狍角帽、風景明信片都是我們設計的產品,深受游客歡迎。未來我們還會在產品中融入更多當地文化元素,吸引更多人來這里旅游。”邱曉旭說。
漠河北極村1600多公里之外的撫遠市烏蘇鎮抓吉村,緊鄰烏蘇里江,是一個赫哲族村落。從中國的“北極”到“東極”,黑龍江打造了“穿越兩極”經典自駕游線路,最美331邊防公路將這兩個村子串聯起來。
中國最東端領土——黑瞎子島,距離抓吉村不過20分鐘左右車程,在那里能夠迎接我國的第一縷陽光。來到不遠處的東極廣場,黑龍江、烏蘇里江兩江在此交匯,高大的“東”字雕塑映入眼簾,成為游客必打卡的地標式建筑。
抓吉村是當地的網紅村,隨著游客量大幅回升,抓吉村愈加熱鬧。在抓吉村赫哲民俗展示館,來自北京的游客朱卓見對赫哲族漁獵文化很感興趣。“年輕時我在黑龍江聽說過赫哲族,但并沒有深入了解。這次和老友專程從北京自駕到黑龍江,既追憶了青春歲月,也對當地的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特色民族文化為發展邊境游注入了靈魂,未來一定會吸引越來越多游客。”朱卓見對當地保護民族文化的做法贊不絕口。
赫哲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世居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一首《烏蘇里船歌》唱響了赫哲族人的新生活。
“到抓吉,必吃魚。烏蘇里江無污染,江魚味道鮮美,游客品嘗后都贊不絕口。”赫哲族村民曹麗偉在抓吉村經營著一家魚館,如今格外忙碌。曹麗偉家世代以打魚為生,2016年他棄魚上岸,開了全村第一家魚館,后來村里又陸續開起10多家魚館和民宿。每年從“五一”假期到國慶假期是抓吉村最忙碌的時節,邊境游的興起讓村民的日子紅火起來。
“給游客表演赫哲族舞蹈、口弦琴,在民俗展示館為游客講解漁獵文化,教游客制作魚皮畫……具有獨特魅力的赫哲族文化,正吸引越來越多游客前來體驗。”作為烏蘇鎮引進的赫哲族人才,“95后”尚美含成為當地文化站站長,近年來她致力于赫哲族文化傳承保護工作,推動當地文旅融合發展。
塑造旅游精品
雖然邊境旅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但其季節性特征明顯,旺季“一床難求”、淡季“無人問津”的困局依然存在。如何從“一季游”向“四季游”轉變,成為推動邊境游加快發展的當務之急。
為延續邊境旅游良好發展勢頭,黑龍江發布實施《黑龍江省加快發展邊境特色旅游20條措施》,著力推進邊境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規范化、產業化發展,不斷提升邊境地區旅游服務質量,打造更多更優的邊境旅游產品,用品質提升吸引國內外游客,更好地促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
“我們將突出點線面結合,打造邊境旅游精品路線。”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侯偉介紹,黑龍江將重點打造黑河市愛輝區邊境旅游試驗區、佳木斯撫遠市跨境旅游合作區、撫遠黑瞎子島等特色旅游目的地,支持漠河、撫遠、饒河等邊境縣(市)塑造邊境旅游特色城鎮。此外,還將推出“水上絲綢之路”和“冰上絲綢之路”邊境旅游主題線路,提升神州北極—華夏東極“兩極穿越”經典自駕游品牌影響力,沿牡丹江—雞西—雙鴨山—佳木斯—鶴崗—伊春—黑河—大興安嶺一線,構建邊境開放旅游帶。
“黑龍江擁有綠水青山、冰天雪地,又是我國最北端的省份,邊境線漫長,兼有東北文化特色和民族風情,具備發展特色邊境游的獨特優勢。”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原院長、教授段光達認為,黑龍江發展邊境游正處于發力階段,要深入挖掘獨特文化內涵,從一走一過的觀光游變成沉浸式體驗游、深度游,擦亮特色邊境游品牌。
邊境游往往要花費游客大量的時間成本和交通成本,加之季節性強、旅游基礎設施不足等短板客觀存在,如何吸引更多游客,難題仍有待破解。
在業內專家看來,開發邊境游旅游產品,不能局限于自然風光,而是要更加重視人文內涵,展現當地獨特的文化氣質,讓游客除了欣賞美景,還能在情感上、思想上受到觸動。對于黑龍江而言,紅色文化、冰雪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北大荒文化等都能引起游客的情感共鳴,要在深層次文旅融合上做文章,增強旅游的情感黏性,讓游客流量變成“留量”。只有游客腳步慢下來,才能更好地帶動當地消費增長。
此外,邊境旅游產業鏈條短,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之一。專家建議,要豐富全鏈條產品供給,提升旅游體驗。黑龍江要圍繞大界江、大冰雪等邊境特色主題,開發具有龍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邊境旅游商品、紀念品。打造優質“黑龍江禮物”,擴大黑龍江“九珍十八品”等特色食品吸引力,豐富俄羅斯特色商品供給。還要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新增一批具有差異化、辨識度和故事性的邊境特色鄉村民宿、農家樂,不斷提升邊境游品質,讓邊境地區真正成為廣大游客向往的目的地。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