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召開的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低空經濟、生物制造與商業航天等產業被列為我國未來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當前,多地正積極搶抓低空經濟產業密集創新和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黃金窗口期,加快形成低空經濟產業集聚效應和創新生態,引領低空經濟發展進入新賽道。
受訪專家認為,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有望成為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城市在布局低空經濟時,需要充分調研市場需求和競爭情況,找準發力點,避免盲目跟風和投資浪費。
多地加速布局低空經濟
何為低空經濟?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介紹,低空經濟是以民用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為主,以載人、載貨及其他作業等多場景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
近年來,國家政策積極推進低空經濟產業發展。
2021年2月,“低空經濟”概念首次被寫入國家規劃。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發展交通運輸平臺經濟、樞紐經濟、通道經濟、低空經濟。
2022年12月,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加快培育海島、郵輪、低空、沙漠等旅游業態,釋放通用航空消費潛力。
2024年1月1日起,《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施行。這意味著我國無人機產業將進入“有法可依”的規范化發展新階段。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相關政策扶持驅動下,低空經濟產業有望持續快速增長。
廣州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賀天星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條例》將規范無人駕駛航空器的飛行及相關活動,為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的商業運營提供了規范化的保障,對持續推進商業化打下堅實基礎,有利于促進低空經濟生態的建設完善。
“《條例》還提出,國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創新空域供給和使用機制,完善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配套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這對行業發展是極其利好的信號,有利于促進無人駕駛航空器產業快速、高效、健康發展。”賀天星說。
乘著政策東風,各地加快布局低空產業,低空經濟邁向更廣闊的空間。
2023年12月29日,《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經深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并將于2月1日起實施。這是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產業促進專項法規,為促進深圳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2023年12月28日,《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及政策實施細則公布。廣州市開發區、黃浦區對符合條件的低空產業項目獎補最高達3000萬元,加快打造未來千億元級產業集群。
更早前,安徽省蕪湖市發布《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突破300家,其中龍頭企業超過10家,“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翻一番,低空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
低空經濟如何影響城市
競逐低空經濟賽道,全國各地百舸爭流。各地為何加速布局低空經濟?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專家委員解筱文認為,發展低空經濟,有利于促進城市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為城市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效益;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資和人才聚集;有利于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狀況,提高居民生活品質。
“發展低空經濟對城市經濟增長、公共服務、產業聯動和促進消費都會產生積極影響。”曹允春認為,發展低空經濟有利于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力和發展機遇;有利于增強城市應急處置能力,提高城市公共服務水平;有利于促進產業間的聯動發展,帶動相關產業和業態的發展;有利于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契合居民消費升級趨勢。
以產業聯動為例,曹允春介紹,低空經濟產業上游涉及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制造業,中游涉及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與綜合服務等,下游則涉及低空經濟各種應用場景,包括旅游業、物流業、巡檢業等。不難看出,低空經濟具有輻射面廣、產業鏈條長、成長性和帶動性強等特點,這使得低空經濟在促進上中下游產業聯動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
在賀天星看來,低空經濟覆蓋空中交通、空中游覽、空中物流等應用場景,作為低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低空航空器產業的發展能夠輻射帶動相關其他領域的融合發展,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能夠為居民帶來更加高效便捷的城市新的生活方式。
據賀天星介紹,億航智能基于安全冗余備份、無人駕駛、集群管理的核心技術優勢,已自主研發了多款無人駕駛航空器機型,覆蓋低空旅游、載人交通、物流運輸、應急救援、高層建筑消防滅火等眾多應用場景。
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IDEA)近期發布的低空經濟白皮書顯示,到2025年,低空經濟對中國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值將達3萬億至5萬億元。
多方協同發力是關鍵
城市推動低空經濟產業加快發展需要把握哪些關鍵因素?在受訪專家看來,城市培育低空經濟的關鍵在于政府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和安全監管等方面。只有把握住這些關鍵因素,才能推動低空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賀天星以航空器產業為例介紹,航空器在城市內應用需要有完善的低空監管及服務保障體系,需要有滿足航空器起降和充電的基礎設施,還要有相關監管機構必要的政策支持,這些都離不開多方主體共同努力,頂層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發展低空經濟,離不開政策法規的規范引導。曹允春認為,城市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規體系。低空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得到政策法規的有力支撐,包括低空經濟發展戰略規劃、政策體系以及財政、金融、土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通過制定完善的法規體系,吸引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低空經濟的投資和運營。
解筱文向記者表達了相似的觀點:“政府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為低空經濟產業的培育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包括對低空空域的開放、低空飛行器的研發與制造、低空旅游項目的開發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發展低空經濟,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支撐。曹允春認為,起降、通信、充電等低空基礎設施建設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支撐。城市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并加強運營管理的規范化,確保基礎設施的高效利用和安全性。
記者注意到,低空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地方發力低空經濟的重點方向。2023年12月,深圳市寶安區與億航智能在深圳歡樂港灣啟動城市空中交通運營示范中心。該示范中心占地約4600平方米,配備了垂直起降機場、機庫、指揮調度中心、乘客候機區、服務中心以及其他必備設施,為未來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在低空領域的運營奠定堅實基礎,也成為全國率先推進低空產業地面配套建設的樣板工程。
發展低空經濟,離不開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解筱文認為,城市培育低空經濟要加強相關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和引進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同時,加強低空經濟的科技創新和研發力度,推動低空經濟的核心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
曹允春建議,城市鼓勵企業與高校、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低空經濟產業的快速發展。當前,成立產學研聯盟是促進低空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城市可通過產學研聯盟,加強低空經濟領域的研發創新和人才培養。
發展低空經濟,離不開強有力的安全管理。曹允春提到,安全是發展低空經濟的底線,城市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監管體系,加強安全風險評估和管理,確保低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低空經濟產業的發展可能會帶來一些安全風險,如飛行器制造、運輸、儲存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城市需要加強安全風險防控能力,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標準體系,保障產業發展和市民生命財產安全。”解筱文說。
謹防盲目跟風、照搬照抄
當下,低空經濟已成為多地爭搶的新賽道。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有16個省份將低空經濟、通用航空等相關內容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僅去年9月份以來,安徽、江西、海南、廣東等地就舉辦了多場低空經濟發展大會或論壇、研討會。
在受訪專家看來,借助低空經濟,城市有望實現“憑空起飛”,培育低空經濟,城市卻不能“憑空起飛”。
解筱文提醒,低空經濟產業是一個新興領域,市場前景存在不確定性。城市在布局低空經濟產業時,需要充分調研市場需求和競爭情況,避免盲目跟風和投資浪費。
“低空經濟產業涉及多個領域,城市需要在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的基礎上,加強產業布局的統籌協調,確保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解筱文說。
城市發展低空經濟,是選擇全面開花,還是重點突破?曹允春表示,不同城市在發展低空經濟時,面臨不同的產業基礎和發展階段,因此,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徑并制訂相關政策至關重要。
曹允春認為,在此方面深圳既是先行者也是示范者。例如,不久前發布的《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便是結合深圳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針對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痛點、難點問題進行了多處制度創新。
作為低空經濟賽道的“橋頭堡”,經過20余年的發展,深圳市已形成集模具制造、平臺開發、產品制造等為一體的低空經濟完整產業鏈,2022年產值達750億元,占全國七成。(中國城市報記者鄭新鈺對采訪亦有貢獻)
《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01月08日 第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