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內重點跨界水體之一,連接上海市青浦區和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的元蕩,是示范區內備受追捧的網紅打卡點。圖為元蕩生態岸線美景。
上海市青浦區委宣傳部供圖
位于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西塘鎮的祥符蕩科創綠谷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重點打造的創新組團之一。圖為嘉善祥符蕩科創綠谷鳥瞰。
沈海銘攝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迎來新進展!
1月16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重大建設項目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有關情況。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執委會主任顧軍介紹,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聚焦“一廳三片”重點區域和生態環保、設施互通、產業創新、民生服務四大重點領域,明確開展16項行動,共包括124個項目。
作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2019年11月,由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組成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揭牌成立。
奏響生態綠色交響曲
生態綠色是示范區的立身之本和亮麗底色,推進示范區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做支撐,而這需要示范區兩區一縣整體水平的提升。
2020年10月,滬蘇浙生態環境部門和示范區執委會聯合印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制度建設行動方案》,明確以“一套標準”規范生態環境管理、以“一張網”統一生態環境科學監測和評估、以“一把尺”實施生態環境有效監管為重點,加快構建跨域統一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體系。
上述方案的發布,為實現示范區內環境整體改善和提升提供了頂層設計保障。由此,示范區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制度體系建設全面展開。
通過加快推進生態環境領域一體化制度創新和跨域重點項目建設,示范區的生態環境得以顯著改善。
以上海市青浦區為例,其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全區河湖水質優良率提升至100%,夏陽湖、徐涇河等13個河湖獲評上海市美麗河湖,建成全市首個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
又如嘉興市嘉善縣,其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十連升”,生物多樣性越來越豐富,全球僅有的9種水棲螢火蟲在嘉善有3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從6種增加到11種。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新一輪重大建設項目的實施,示范區生態基底將進一步錨固,生態優勢轉化發展的基礎將更加扎實。
《行動計劃》提出,圍繞加快構建“一心、兩廊、三鏈、四區”生態格局,穩步實施河湖生態修復、清水綠廊建設、河網水系連通、污染治理提升四項行動,推進17個項目建設。
書寫設施互通新篇章
區域發展,交通先行。在一體化新背景、新要求下,不斷加速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讓長三角示范區交通網絡越織越密,讓兩區一縣從“鄰里間”變成“一家人”。
以嘉興市嘉善縣為例,其在去年提出推進“三高四鐵”建設,形成滬杭蘇甬4個萬億元城市半小時交通圈、縣域東西南北15分鐘直達的快捷交通體系。
又如上海市青浦區,過去一年里青浦區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拉開陣勢,示范區線全線開工,G15抬升擴容開建,建成“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未來,示范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有望邁入新階段。《行動計劃》提出,實施軌道交通引領、區域道路連通、特色交通構建、數字智能支撐四項行動,共計38個項目。
其中,滬蘇湖高鐵、上海17號線西延伸將于今年底建成通車,通蘇嘉甬高鐵、滬蘇嘉城際鐵路加快建設,如通蘇湖城際、嘉興至楓南市域鐵路也將在年內啟動建設。在前期已經貫通的9條跨省對接道路基礎上,汾湖大道—興善公路、錦商公路—金商公路等跨省對接道路工程也將進一步加速建設。
同時,數字空間的斷頭路也在加速打通。《行動計劃》提到,中國電信算力高效調度練塘樞紐將于今年底建成投用,中國電信吳江算力調度中心、中國移動汾湖算力匯聚調度中心等項目也將在2026年底前陸續完工,中國移動上海5G生態谷數據中心、中國電信嘉興算力中心將在今年上半年開工建設。
蘇州南站科創新城是示范區“一廳三片”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政府區長王國榮介紹,目前該片區的總體城市設計已完成,蘇州南站交通樞紐工程今年元旦結構已經封頂,將在今年滬蘇湖鐵路通車時建成啟用。未來,隨著滬蘇湖和通蘇嘉甬兩條高鐵在此“十字交會”,長三角主要城市間的聯通通道進一步增多,通達時間大幅縮短。
開創產業升級新局面
看得見的空間格局在進行重構,看不見的經濟格局也在發生著變化。
2024年上海市青浦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青浦區2023年新增入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6家、市“專精特新”企業103家、高新技術企業356家,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呈現蓬勃發展之勢。
產業創新升級跑出加速度的背后離不開當地政府的貼心服務。以一流營商環境助力產業生態構建,青浦區2023年新設企業全程網辦率95.3%,發布全國首個跨區域跨部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標準,讓企業辦事更便捷、創新更提速。
強化長三角校企合作是嘉興市嘉善縣開展產業創新升級的一大路徑。今年嘉善縣組織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長三角知名高校院所專家開展技術對接40場次,促成賦同科技、維日托等50余家企業與上海知名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
在產業創新領域,《行動計劃》明確,示范區以打造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為目標,實施創新平臺共建、先進制造升級、文旅新經濟培育、新型服務賦能四項行動,共計34個項目。
目前,一批標志性項目正在示范區加速推進。青浦區區長楊小菁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青浦有一條長三角數字干線,沿著這條干線從東向西,美的全球創新園已結構封頂,將深化布局機器人與自動化等創新研發;網易國際文創園今年建成,將打造集電子競技、網游孵化于一體的文創新空間;市西軟件園正錨定人工智能、工業軟件等核心賽道擴區升級。
繪就美好生活幸福圈
嘉興市嘉善縣市民王先生因公司業務拓展,需要在蘇州市吳江區開辦一家運輸公司。于是,他來到嘉善縣政務服務中心長三角“一網通辦”(跨省通辦)專窗,一次性辦理并領取了歸屬于吳江區的營業執照和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
中國城市報記者了解到,聚焦群眾企業跨省生產生活需求,嘉善縣打造“區域協同萬事通”應用場景,1300多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去年6月,嘉善、吳江首次實現跨區證照聯辦通取。
以上是示范區持續推動民生服務事項實現跨域無感的縮影。截至2023年12月,示范區共推出4批、57項共建共享公共服務項目清單,出臺實施全國首個跨省域的共同富裕實施方案;以社保卡為載體的“一卡通”已覆蓋283萬居民,實現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同城待遇”。
在民生服務領域,《行動計劃》提出,開展公共服務提質、鄉村振興建設、品質人居標桿、特色文脈傳承四項行動,共計22個項目。
目前,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國家醫學中心、吳江區第四人民醫院擴建等項目已開工建設,元蕩西岸片區城市更新、金澤古鎮風貌保護等項目將在今年陸續開工,嘉善120急救中心、區域急診醫學中心、楓惠學校以及平望四河匯集等項目將在今年建成投用。
藍圖繪就,重在落實。楊小菁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青浦區將聚焦虹橋主城片區和青浦新城,加快高能級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導入,啟動實施第四輪社會事業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總投資165億元。
楊小菁介紹,目前紅房子青浦分院已運營并覆蓋示范區服務長三角、蘇浙皖門診量超四分之一,中山醫院新城院區已開工并將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復旦國際融合創新中心已完成收儲并將建設四大新工科學院,上一輪建成的元蕩、藍色珠鏈等生態治理工程已成為“網紅打卡地”,新三年將持續推進淀山湖岸線貫通、太浦河清水綠廊、新城綠環等建設,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一座座車站拔地而起,一條條馬路通暢無阻,一處處公園綠蔭環繞,一個個便民舉措不斷涌現,正進一步擦亮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的民生底色,托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01月22日 第04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