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制度在36地試點一年多后有望推廣至全國。
1月24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公布消息稱,在36個城市及地區先行實施的個人養老金制度,目前運行平穩,先行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下一步將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
讓退休后生活更有保障
個人養老金制度是指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的制度,屬于第三支柱保險中有國家制度安排的部分。
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到,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是健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舉措,直接關系廣大參加人的切身利益。
第三支柱包括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此前沒有全國統一的制度性安排,是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短板。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說,個人養老金是對個人儲備養老資金的制度性安排,有利于個人理性規劃養老資金,合理選擇金融產品。同時,個人養老金積累的長期資金還能較好地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促進經濟社會長期可持續發展。
中國城市報記者了解到,決定參加個人養老金的人,首先需要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務服務平臺、電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全國統一線上服務入口,在信息平臺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這個賬戶用于登記和管理個人身份信息,并與基本養老保險關系關聯,性質與身份證、社保卡類似。
賬戶開通后,參加人需選擇一家銀行開立或者指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該資金賬戶與個人養老金賬戶綁定,為參加人提供資金繳存、繳費額度登記、個人養老金產品投資等服務。
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實行完全積累。參加人可以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繳費,繳費額度按自然年度累計,次年重新計算。目前,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的上限為12000元。
需要留意的是,開戶人將錢放進賬戶以后就無法隨時取出了,因為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實行封閉運行,其權益歸參加人所有,除另有規定外不得提前支取。只有參加人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或者具有其他符合國家規定的情形,經信息平臺核驗領取條件后,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實施,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養老保障需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在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基礎上再增加一份積累,退休后能夠再多一份收入,讓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更有質量。
開戶人數超5000萬人
2022年11月4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個人養老金參加流程、資金賬戶管理、機構與產品管理、信息披露、監督管理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
《辦法》還公布了北京、上海、廣州等36城市(地區)成為“先行者”。試點地區有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均可參加。
在北京市某事業單位工作的小李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辦法》公布后不久,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的工作人員專門到單位宣講,“各大銀行‘花式攬客’,開戶有很多福利,有的銀行開戶就給50元現金獎勵。”
哪些人群適合繳納個人養老金?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相關專家表示,從稅收優惠層面而言,適合可通過繳納個人養老金抵稅的群體,即月收入基數超過5000元的人群。
在互聯網企業工作的小周已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并在賬戶里存放了1萬元。“主要是能享稅收優惠。”小周說。
一位在陜西省西安市工作的財務人員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所謂個人養老金稅收優惠,類似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在計算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時,可從全年收入中扣除相應金額。
該工作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假如一個人的個稅稅率是20%,那么每年通過繳納12000元的個人養老金,當年就可少交2400元個稅;如果達到最高稅率45%,那就可以節約5400元個稅。”
2023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論壇暨《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儀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從2022年11月25日施行至2023年6月,累計參加人數4030萬,繳存金額182億元。從覆蓋率的角度看,36個城市(地區)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是2.5億,剔除退休人口后,繳費人數應是1.7億,參保率達23%。
另據新華社最新消息,我國個人養老金開立賬戶已超5000萬人。
哪些瓶頸亟待解決
中國城市報記者注意到,試點期間,個人養老金產品“貨架”持續上新,涉及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四類金融產品。
鄭秉文稱,截至2023年11月初,符合個人養老金制度設計中個人賬戶可投資的產品總計745種。
雖然產品內容不斷更新,開戶人繳費意愿并未高漲。
上述《報告》研究發現,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一年來出現了“三高”和“三低”現象。
“三高”是指,在個人養老金參加人中,為獲得開戶行提供的“權益獎勵”(獎券)而開立個人賬戶的人數比例較高,開戶以后立即申請銷戶并打算再轉到其他銀行開戶以獲取二次“權益獎勵”的人數比例較高,賬戶資金繳存之后立即申請“退款”遭拒后提出投訴的人數比例較高。
“三低”是指,一是相對于開戶人數而言,實際繳存人數比例過低,僅為22%;二是相對于稅優政策規定的繳存額上限來說,實際繳存金額比例太低,僅為2.5%;三是對于繳存額來說,實際投資的資金比例較低,約為61%。
“身邊多數朋友還是持理性態度,即便是開戶了也沒有往賬戶里轉入資金。目前,我也還在觀望中。”在廣東省廣州市生活的王先生向中國城市報記者表示,繳費意愿低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流動性問題,另一方面收益率和稅收優惠也是影響繳存的重要因素。
收益率方面,《報告》顯示,試點一年,各類各款銀行儲蓄產品的年化利率大約在2.0%—3.5%的理性區間,養老保險產品實現了較為理想的收益,年化結算利率區間為3.0%—6.0%,銀行理財產品全部取得正收益,收益率平均超過2.3%。總體來看,上述三類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受到投資者的認可。
但由于近一年來資本市場出現波動,權益市場震蕩下行,導致養老公募基金產品的表現不佳。
業界認為,個人養老金尚屬新鮮事物,產品線的完善以及被大眾接受仍然需要一定時間。中信證券預測,到2035年,個人養老金規模或將達到12萬億元。
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海峰認為,制度出臺之初打好的是“地基”,試點中發現的一些問題需要通過擴大辦理機構入口、提高稅優限額、豐富稅優模式、建立自動加入機制、設置默認投資選擇、優化提取條件等方式,為個人養老金提供支撐,形成持續繳存、持續投資、規模逐年擴大的趨勢。
原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應適度提高個人養老金取用靈活度,變強鎖定為弱鎖定——在有效管控前提下適當放寬個人養老金領取條件,保障參與人在發生重大變故的情況下大額資金的應急需求。增加本人及直系親屬重大疾病、傷殘等特殊情況為全額領;子女讀書、贍養老人、償還債務等情形為部分領取條件,更好地平衡制度的原則性和靈活性,提高賬戶資金使用效率。
“有效提高中低收入人群參加率,實現個人養老金普惠性,應采取更多惠民政策。”中國社會保險學會副會長唐霽松建議,比如,通過財政直接補貼方式鼓勵中低收入人群參加個人養老金,領取時的稅率考慮相應減免;延長個人養老金未使用繳費額度有效期,將過去未使用的額度打通使用;將未建立企業年金計劃單位員工的企業年金個人繳費額度與個人養老金繳費額度打通使用。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