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山東省樂陵市經開區一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內,工人在載重子午輪胎生產車間忙碌。近年來,樂陵市著力打造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推動企業邁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新賽道。
中新社發賈鵬攝
一年之計在于春,各地“開年第一事”往往具有風向標意義,被視為觀察下一階段政策方向和趨勢的重要窗口。
自2月18日龍年首個工作日開始,全國多個省市陸續召開“新春第一會”或發布重要文件,初步勾勒出2024年地方經濟發展圖景和政策路線圖。
中國城市報記者梳理發現,新型工業化成為不少省市開年后關注的焦點。
多地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
四川省“新春第一會”,吹響了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沖鋒號。
2月19日,四川召開全省推進新型工業化暨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工作會議。會議強調,加快制造業“智改數轉”步伐,扎實推動四川省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
同一時間,吉林省也召開了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專題會議。會議強調,突出創新引領,強化動能轉換,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培育新質生產力,為吉林省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提供支撐。
作為工業大省,山東也于春節過后擂響了新型工業化的隆隆“戰鼓”。近日,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全省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旨在全面推動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普及提升,助力新型工業化發展。
此外,“新型工業化”也成為不少長三角城市“新春第一會”上的高頻關鍵詞,如江蘇省南京市、徐州市、鹽城市、昆山市、常熟市,安徽省宿州市、六安市等。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認為,春節假期后,多地在工作部署中強調推進新型工業化,體現了我國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的新發展理念和新變革要求,反映了新歷史時期推進新型工業化的緊迫性和使命感,既內蘊了新型工業化中所彰顯的新質生產力及其新的內涵和特征,又明確回答了新一輪經濟改革的重點方向、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支撐點等。
宋向清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地方聚力新型工業化有利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下的新型工業化,有利于加快推進創新驅動新機制的形成,有利于進一步提升中國先進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型工業化是未來各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突破口,新型工業化能夠為各地已經成熟的工業體系提供新的發展驅動力,抬高各地制造業的發展天花板,為各地產業、就業注入新的活力。各地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既符合當前國家層面要求,也符合各地經濟發展現狀。
數實深度融合成重要發力點
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汽車產業新城的奇瑞青島超級工廠總裝車間,明亮整潔、秩序井然。整車零部件和主體的裝配有序進行。在經歷了前裝、后裝等一系列的流程后,一輛輛奇瑞產汽車出現在眼前。
據悉,奇瑞青島超級工廠產線可進行油車、電車、混動車三動力類型、十多款型號汽車的混線生產,每分鐘便可下線一臺定制的智能網聯整車。
奇瑞青島超級工廠如此高效生產的背后,離不開數字化轉型賦能。2021年,奇瑞攜手國家級雙跨平臺卡奧斯COSMOPlat,打造了汽車行業首個大規模定制工業互聯網平臺。依托該平臺,奇瑞規劃建設了兩個全新的智聯超級工廠,奇瑞青島超級工廠正是其中之一。另一個位于安徽省蕪湖市。
數字化轉型受益的不僅僅是汽車生產端。在銷售端,得益于卡奧斯COSMOPlat提供的C2M系統,用戶可第一時間了解奇瑞汽車產品特性與差異化優勢,極大提升了用戶的體驗感。
卡奧斯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卡奧斯COSMOPlat通過與奇瑞共建汽車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還推動了數字化解決方案在汽車座椅、連接器、熱管理等供應鏈企業落地賦能,助力數百家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管理。
奇瑞青島超級工廠是近年來青島市以“數實融合”推動新型工業化的注腳。近日青島市召開的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指出,要深入實施“工賦青島”行動,建強用好卡奧斯、檸檬豆等工業互聯網平臺,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培育和應用賦能,不斷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底座,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不僅僅是青島市,中國城市報記者注意到,多地將數實融合作為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發力點。
例如,南京市召開全市新型工業化暨產業強市推進大會,要求把制造業發展擺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將產業強市作為“頭號工程”,制造業發展作為核心任務,努力走出一條創新驅動發展、數實深度融合的工業化新路。
盤和林認為,當前數實深度融合的挑戰主要來自民營企業層面,很多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方向感到迷茫,要不要轉以及如何轉成為困擾企業發展的難題。
對此,盤和林建議,一方面以數字化轉型示范項目讓企業看到轉型成果,國企可以率先落實數字化轉型,為民企做好示范嘗試;另一方面,政府要保障數字化轉型要素供給,例如完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給予一定的政策補貼減少數字化轉型成本等。
積極打造優勢產業集群
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路徑。近段時間,在優化產業結構方面,多地把推進重點產業集群式發展作為抓手。
四川省“新春第一會”指出,突出韌鏈強群,高標準落實國家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深入實施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動,錨定前沿技術找準新賽道,進一步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打造更多千億元級、萬億元級產業集群。
江蘇省徐州市“新春第一會”明確,要聚焦打造“343”創新產業集群和“5+X”未來產業體系,扎扎實實做好優勢產業集群攀高走強、新興產業集群培育壯大、特色產業煥新升級、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四篇文章”。
安徽省安慶市“新春第一會”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制造名城的實施方案》,提出實施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包括高質量打造千億元產業、做強做優百億元產業、謀劃布局未來產業、培育壯大特色產業、縱深推進“雙招雙引”等5項任務。
盤和林認為,地方培育和發展產業集群時,應堅持市場導向,深入了解國內外市場的需求、變化以及消費者的偏好和趨勢,確保產業集群的產品和服務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并具備競爭力。
“同時,地方應將創新作為產業集群發展的核心動力。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和培育創新型人才,提高專利等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盤和林說。
此外,盤和林認為,地方還應關注產業集群內部企業之間的協同合作,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推動上下游企業之間緊密合作,實現要素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時,要打破地域限制,積極引進外部優質資源,提升產業集群的整體競爭力。
在受訪專家看來,地方培育和發展產業集群時還應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應根據地方資源稟賦、地理位置、歷史傳統和產業基礎等條件,選擇適合當地發展的特色產業。避免盲目跟風或照搬其他地區的經驗,確保產業集群與地方實際情況相契合。”盤和林說。
地方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過程中,如何結合當地產業基礎和發展條件,培育特色產業集群?
宋向清認為,一要基于地方資源,不怕“土”,從原生資源中挖掘新發展契機;二要基于新技術,追求“洋”,從人類新技術成果中探尋新商機;三要瞄準新市場,強調“效”,通過拓展新市場獲得新型工業化之效。
《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02月26日 第03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