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公里,車程一小時左右,可以選擇新能源汽車;800公里,大約是湖北武漢到重慶的距離,猶豫選擇新能源車。如果是1800公里,新能源車還在選擇范圍內嗎?
2024年春節期間,我做了一個“試驗”,駕駛純電動汽車從浙江杭州往返四川瀘州,單向里程1800多公里。
單程累計充電5次,每次約1.5小時
駕駛路線:杭(州)瑞(麗)高速公路—滬渝高速公路
充電是我此行最關心的問題。
1月25日,返程第一天,滿電啟程。行程中,我一般會在電量剩余30%左右時進行充電,滿電情況下,預計能跑350公里、4小時左右。在電量剩余30%時,我在滬武(漢)高速公路安慶溫泉服務區進行了第一次充電,耗時一小時充至84%,因為中途發生了自然斷充現象,所以預估實際充電時間僅在半小時左右;行至滬渝高速公路天門服務區,我進行了第二次充電,從36%開始直至充滿,續航明顯提升,駕駛體驗好轉。沿途累計充電5次,每次約1.5小時。
根據過往行車數據記錄,在空調1檔、車內溫度22攝氏度、選擇運動模式的情況下,時速90至100公里時,百公里電耗約25度;時速為120至130公里時,百公里電耗約28度。到達瀘州時,根據記錄,單程1893公里,共耗電495度。這超出了我的預估。
返程遇高峰耗時翻2倍
駕駛路線:滬渝高速公路—(北)京臺(北)高速公路—巢(湖)黃(山)高速公路—溧(陽)寧(德)高速公路—杭(州)瑞(麗)高速公路
2月17日(大年初八)10時,我從瀘州出發返程。中午在重慶繞城高速公路珞璜服務區進行了第一次充電。行至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附近時,車流量明顯增大,4個小時僅行駛了約100公里,中途在滬渝高速公路利川白羊塘服務區又進行了一次充電。返程第一天,完成總路程的三分之一。
第二天7時,繼續前行。這次途經路段車流量較大,全天接力行駛直至凌晨1時,總路程還剩360公里;就近在德(州)上(饒)高速公路(京臺高速公路并行線之一)池州西高速入口附近的充電站簡單休整后,凌晨5時再出發。這一選擇讓我避開了高峰擁堵時段,因此后續整體道路較為暢通,最終在第三日10時左右抵達杭州。粗略計算,暢通情況下僅需17個小時的路程,在春節返程高峰期間,我整整花費了48個小時。
筆者觀察到,自浙江向西行駛,一路沿途新能源汽車逐漸變少;返程自四川至湖北,路上新能源汽車也是寥寥無幾,直至安徽才逐漸增多。通過這次出行,我也積累了經驗:提前查閱沿途天氣狀況,做好里程計劃,根據里程換算好補能次數等。
編后
春運疊加冬日,新能源車是否能夠順利完成長途出行比平時更為引人關注。據交通運輸部消息,預計今年春運期間約有72億人次自駕車出行,創歷史新高。在龐大的車流中,也出現了更多新能源車的身影。作者本次自駕純電動汽車1800公里返鄉的旅程是一次大膽嘗試,成功到達目的地的結果背后,少不了充足的前期準備工作、途中面對突發路況的靈活應變能力、天氣狀況較好、沿途充電設施較為充足等因素。
雖然作者此行較為順暢,但不少自駕網友仍對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以及沿途不同地區充電設施均衡性、便利性等還有擔心。根據部署,今年我國將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提升電動化智能化技術水平。同時,加快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不斷優化完善充電網絡布局,加快重點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運營服務水平,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新能源汽車長途出行,越來越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