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每多做一次CT,患癌風險增加43%”登上熱搜,成為大眾關注的話題之一。2016年,中國科學院韓啟德院士在參加“醫學與人文高峰論壇”的演講中表示:并不提倡健康人群做癌癥篩查。如今過了幾年,這句話又和上述話題一起被送上熱搜。
為著力解決影響群眾健康的心腦血管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病三類重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兩種基礎疾病,出生缺陷、兒童青少年近視、精神衛生三類突出公共衛生問題,湖北省于2021年年初啟動“323攻堅行動”,提出加強肺癌等重點癌種篩查,落實農村婦女“兩癌”(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
據了解,國家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作為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在湖北武漢、宜昌、荊門、荊州、襄陽、十堰、黃岡等7個城市也都設有篩查點,可免費篩查城市地區常見高發的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等癌癥。
近日的熱搜話題與湖北省癌癥篩查項目是否沖突?篩查是否會增加患癌風險?癌癥篩查還要不要做?3月13日,記者專訪了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影像專委會常委、湖北省腫瘤醫院放射科主任郭小芳副主任醫師。
癌癥篩查項目
大多沒有輻射
韓啟德院士在表示“并不提倡健康人群做癌癥篩查”的同時強調,普通人群出現癥狀時可以進行有針對性地檢查,高危人群則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篩查。
據了解,城癌項目篩查需要在線填寫問卷,評估患癌風險;如系統提示為高風險人群,則可在線預約檢查項目,然后去所在城市已預約的定點醫院接受檢查。
“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可以做到癌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提高癌癥治愈率,降低因癌癥導致的死亡率,非常重要?!惫》急硎?,無論是湖北省開展的“323攻堅行動”還是國家城癌項目,聚焦的都是高危人群的癌癥早期篩查,這些癌癥篩查項目,大多無需CT等放射性檢查。
郭小芳介紹,目前我省開展的癌癥篩查項目中——肝癌篩查主要是通過肝臟彩色B超加上甲胎蛋白檢測;胃癌、食管癌篩查是通過胃鏡檢查;結直腸癌篩查是通過腸鏡檢查;宮頸癌篩查是通過細胞學檢查;乳腺癌篩查是通過乳腺彩超和鉬靶檢查;肺癌篩查是通過低劑量螺旋CT檢查。
“為了盡可能減少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乳腺癌篩查時,年輕女性通過乳腺彩超篩查,年長女性才采用鉬靶檢查。”郭小芳補充道。
這些高危人群
一至兩年做一次CT篩查
國家癌癥中心最近發布的2022年新發癌癥病人482萬,其中肺癌人數為106萬;2022年癌癥死亡人數257萬,其中肺癌占到73萬。肺癌早期患者治療后5—10年生存率高達90%,而中晚期肺癌生存率大大下降。郭小芳表示,高危人群每一至兩年做一次CT檢查進行肺癌篩查,非常必要。
“我們醫院45歲以上的職工,每年體檢都會做胸部CT檢查,發現了好幾例早期肺癌和高風險性肺結節患者,因發現得早,均得以及時診斷和治療?!惫》急硎?,符合以下幾種情況之一者,都是肺癌發病高危人群:
年齡45歲及以上者,含有下列危險因素之一的人群即為高危人群:吸煙者;有二手煙或環境油煙吸入史者;長期接觸氨、砷等職業致癌物質暴露史者;罹患其他惡性腫瘤個人腫瘤史者;一二級親屬肺癌家族史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結核和肺纖維化等慢性肺部疾病史者。
“這些高危人群,肺癌發病率較一般人群高。”郭小芳建議,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做好肺癌篩查。
低劑量CT篩查輻射小
不必過度憂慮
“每多做一次CT,患癌風險增加43%”這一說法,來源于發表在《自然—醫學》上一項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研究。
這項研究表明,隨著CT檢查次數的增加,罹患血液和淋巴惡性腫瘤的風險呈上升趨勢。
根據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報告稱,輻射劑量低于100mSv(輻射劑量單位)時,沒有觀察到腫瘤發生率升高的現象。這意味著100mSv是一個界限,只要接受的總輻射量在安全范圍內,即可視為“安全”,基本不會對人體造成額外傷害。市民不必對此過度憂慮。
郭小芳表示,自然界中本底輻射劑量每年為2.4—3.0mSv。原來CT平掃一次輻射劑量為2—15mSv,現在篩查是低劑量螺旋CT,檢查一次輻射劑量為0.6—1.5mSv,甚至可以低到0.43mSv。
曾有一位體檢時查出肺結節的女患者,怕肺結節長大了或癌變,恨不得每兩三個月就做一次CT檢查。郭小芳仔細檢查分析發現,該患者的肺結節是良性的可能性較大,一次次耐心解釋后,該患者接受了“一年復查一次”的建議。
“雖然現在CT檢查輻射小,但能減少還是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檢查?!惫》继嵝颜f,正常健康人沒必要做胸部CT檢查,但高危人群和出現相應癥狀者,該做CT檢查時,也要遵從醫囑進行檢查,不必過于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