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業、農業、建筑、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
記者注意到,風電光伏等電力相關領域被納入《行動方案》設備更新的范圍。
電力行業推動設備更新有何意義?對于電力市場而言,如何乘勢而上把握此次政策機遇?哪些城市在本輪行動中更具優勢?
我國設備更新需求很大
實際上,《行動方案》已經籌備多時。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明確提出“要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為牽引,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今年2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再次強調,實行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將有力促進投資和消費,既利當前、更利長遠。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逐步落地。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此前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于高質量發展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既能促進消費、拉動投資,也能增加先進產能、提高生產效率,還能促進節能降碳、減少安全隱患,既惠民、又利企,一舉多得。這是一個重大利好。
“以設備為例,去年,中國工業、農業等重點領域設備投資規模約4.9萬億元,隨著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設備更新需求會不斷擴大,初步估算將是一個年規模5萬億元以上的巨大市場。”他表示。
在實施設備更新行動方面,《行動方案》明確,“大力推動生產設備、用能設備、發輸配電設備等更新和技術改造”。在實施回收循環利用行動方面,《行動方案》提出,“在風電光伏等新興領域探索開展再制造業務”“加快風電光伏、動力電池等產品設備殘余壽命評估技術研發,有序推進產品設備及關鍵部件梯次利用”。在實施標準提升行動方面,《行動方案》提到,“完善風力發電機、光伏設備及產品升級與退役等標準”。
“大力推動發輸配電設備的更新和技術改造,這將為電力行業帶來巨大的投資和更新機會。發輸配電設備上游相關的產業眾多,可以進一步拉動電氣設備、金屬冶煉等多個工業行業的需求。”廈門大學管理學院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助理教授吳微在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能源產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落腳點。對于部分技術水平較落后、使用年限較長的風電和光伏存量機組,可以通過再制造技術進行翻新,以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北京艾文智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曹轍向中國城市報記者分析,一方面,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需求的增長,將為設備制造商和工程技術服務商提供市場空間。另一方面,產品設備殘余壽命評估技術研發和梯次利用,為循環經濟和綠色產業帶來發展契機。
電力行業迎來新發展機遇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行動方案》將電力相關領域納入范圍有何考量?
吳微告訴記者,電力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行業,其安全、穩定、高效、清潔化發展對于提升國民經濟運行效率、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最近10年以來,我國光伏、風電等領域技術進步十分迅速。太陽能電池組件成本從2012年至今下降了90%以上,同時發電效率也有很大的提升;風電經過風機大型化發展,成本降幅在70%以上。然而,新技術應用和替代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目前在運的存量設施中還有著大量的早期產品。而通過完善風力發電機、光伏設備及產品升級與退役等標準,加快風電光伏等產品設備殘余壽命評估技術研發,有序推進產品設備及關鍵部件梯次利用,不僅可以提升能源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同時也可以促進高質量的投資,推動電力行業產業鏈上下游的升級和轉型,提升我國電力裝備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他說。
“大規模設備更新有助于提高電力設備的運行效率和穩定性,降低故障率,確保電力供應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曹轍表示,同時,以舊換新行動有助于推動電力行業技術創新,提高清潔能源占比,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實施回收循環利用和梯次利用行動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完善相關標準有利于規范市場秩序,提高產品質量,為電力行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我國電力市場建設一直穩步推進,但是為什么這個行業還存在堵點?吳微認為,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電力行業相關領域的設備規模龐大,更新成本較高。
在這方面,《行動方案》提出,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把符合條件的設備更新、循環利用項目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等資金支持范圍。
毫無疑問的是,隨著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的推出,《行動方案》將為電力行業帶來新的市場機遇。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國務院推出大規模設備更新計劃,大力推動生產設備、用能設備、發輸配電設備等更新和技術改造。電力設備板塊的設備更新及改造將以節能減排和數智化建設為切入點,一是火電設備的改造和建設,聚焦鍋爐管等需求;二是配網升級改造,重點關注低效能配電變壓器更新升級以及在此基礎上更多中低壓設備加速能效升級;三是電機節能改造,重點關注變頻器等;四是國網智能化目標下的智能電表需求。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對記者表示,《行動方案》的實施將帶動電力設備制造和服務市場的巨大發展空間,包括但不限于新型發電設備、智能電網設備、儲能設施的生產銷售與升級替換服務。同時,也會催化出更為完善的循環經濟市場,如二手設備交易、報廢設備回收利用、關鍵零部件再制造等領域都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上游裝備制造和下游應用有望受益
降低能耗、減少排放是本輪設備更新政策的重要方向,電力是綠色低碳轉型的重點行業之一。《行動方案》在總體要求中提到,“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當前我國電力行業正在經歷一輪大范圍的清潔升級與綠色轉型過程,這與本次《行動方案》提出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主題匹配。推動《行動方案》的落地就是要利用這一主題上的相容,解決包括資金、需求等在內的一系列困難。”吳微說。
對于《行動方案》在電力行業落地實施的著力點,曹轍認為,這需要強化政策引導,加大資金投入,支持重點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同時,推動電力設備制造企業、運營商和科研院所加強合作,加快技術創新。建立健全回收利用體系,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效率。并完善相關法規和標準,規范市場秩序。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2024年促進投資和消費的重要抓手,本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將拉動地區經濟發展。
在曹轍看來,三類城市具有設備更新的基礎:一是新能源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的城市,如風電光伏設備制造、研發和運維等方面的優勢;二是科技創新能力較強的城市,如擁有高水平科研院所和高校,便于推動技術研發和產業化;三是政策支持和配套設施完善的城市,如給予企業稅收優惠、用地政策等支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吳微坦言,隨著舉措落實,電力行業上游裝備制造和下游應用的產業均會受益。中國新能源設備制造產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與珠三角地區。這些區域內部經濟聯系緊密,產業鏈條完整。《行動方案》的實施能夠促進區域內部產業協同發展,提升整個城市群或都市圈的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中國鋰電材料主要集中在四川、江西等省份,光伏硅料主要集中在云南、內蒙古、寧夏、新疆等省份。《行動方案》通過推動新能源設備的更新換代和高效利用,將刺激對上游材料的需求增長,為材料供應地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這些地區可以通過延伸產業鏈、提高材料加工深度等方式,實現從單純的原材料供應商向綜合服務提供商的轉變,增加產業鏈條的附加值。”他說。
此外,中國三北地區和東南沿海的新能源發電潛力較大。吳微認為,《行動方案》中提到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措施將直接促進新能源發電領域的發展。這意味著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項目將得到加速建設或升級改造,提高發電效率和可靠性,從而更好地利用當地豐富的新能源資源。
《 中國城市報 》( 2024年03月25日 第07 版)
《中國城市報》社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yktax-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